不常见的复姓

据说中国姓氏共有81个复姓,有的复姓上鲜为人知却又独特惊艳

公羊

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尚友录》上记载,公羊氏家族是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得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望很高、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公孙羊孺。在公孙羊孺的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上姓名中的"公、羊"二字为姓氏者,称公羊氏、公孙氏、羊孺氏等。使公羊氏为姓氏人,是战国时期的公羊高,相传他是著名的《春秋公羊传》作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起初只是口头流传,到西汉景帝执政时期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和齐国人胡毋生(字子都)将其"著于竹帛"而成书流传后世。后来,有一部分公羊氏族人与其他冠有"公"字的复姓如公良氏、公建氏、公明氏、公孙氏等等省文简改为单姓公氏,这些复姓多是王公贵族的后代。

公羊氏族人除了简改为单姓公氏以外,还有孙氏、羊氏、孺氏等单姓,皆世代相传至今。公羊氏族人皆尊奉公孙羊孺为得姓始祖。

不常见的复姓

闻人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少正氏,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得姓始祖为少正卯。据《风俗通》上考证,少正卯 ,鲁之闻人,是闻人氏的祖宗。闻人得姓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其老家鲁国,即今山东省。传说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学都叫少正卯,他讲学进,孔子的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去听讲,他的名声闻名远近,于是文人学士们就给了他一个雅号,叫闻人。闻人的后代将此引以为荣,就以闻人为姓,世代相传,因为只有这个姓,才能令人联想起少正卯当年指点江山,议论古今,意气风发,从学者如流的那种荣耀。而且少正卯与孔子后来矛盾极大,以闻人为姓,大约也是少正卯后代以少正卯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为荣,望族居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一带),故闻人氏后人奉少正卯为闻人姓的得姓始祖。

钟离

钟离姓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所建的宋国,算起来是商汤的子姓后裔。由于其始祖曾食采于一个叫作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东)的地方,所以子孙才会"以邑为氏",开始以"钟离"或"钟"为姓。换言之,长久以来为大家所熟悉的复姓"钟离"及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

漆雕

漆雕是周代吴国公族中分化出来的一支部落,其部落人以部落名命姓,称漆雕氏。春秋时期鲁国出过不少漆雕氏,其中不少还是孔子的弟子。孔子七十二贤人中有一位名叫漆雕开,字子若。他学识渊博,孔子劝他去当官,但漆雕开很谦虚的说:"自己的才能还不足以治理天下。"孔子听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他而高兴。其后代以漆雕为姓,并奉漆雕开为漆雕姓之始祖。后来漆雕复姓就简化成单姓漆氏了。

不常见的复姓

达奚

达奚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薄奚氏、达奚氏均为改奚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中有达奚氏族,称为达奚氏,后在北魏高祖孝文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的举措中,多改为汉字单姓奚氏。按史籍《路史》记载:"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有奚氏。"在史籍《资治通鉴》中亦记载:"今奚氏系由达奚氏改称而来。"其实,达奚氏实际上就是拓跋·达奚,是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的弟弟,以达奚为氏称自己的属部,因而有达奚氏一族。

不常见的复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