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敗績,直到遇到這個人令他折服,兩人惺惺相惜出現短暫的和平

現代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得感謝這麼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敵人,也就是對手,因為人往往在逆境中,相互競爭下才能變得更加強大,突破自我,所以對手之間相互博弈,有競爭的主觀,也會存在惺惺相惜的客觀,歷史上有名的例子諸葛亮與司馬懿,石勒與祖逖等等,處在亂世他們各自為營,相互對壘之間,筆者可以這樣說,一定會被對方所折服,相互敬重。

未嘗敗績,直到遇到這個人令他折服,兩人惺惺相惜出現短暫的和平

說起祖逖,很多人熟悉,也有人不熟悉,但是說起和他有關的兩個成語肯定是家喻戶曉,一個叫“聞雞起舞”說的就是祖逖,和劉琨兩個人年輕時,學本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聽到雞叫就起床開始操練,常用來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勤奮努力,而另一個很多人也聽過,但是其中的典故就說不出來了,叫“擊楫中流”這個成語說的是,當初祖逖帶領自己招募的士兵,一起去北伐北渡長江時,行至中央,為了表明決心祖逖敲著船槳向眾人莊嚴的宣告誓言“如果不能收復中原,我祖逖絕不回來”這就是這個成語的由來,後人常用作愛國教育的經典題材。

未嘗敗績,直到遇到這個人令他折服,兩人惺惺相惜出現短暫的和平

時年五十八歲的祖逖,病逝於雍丘,其辛苦收復的大片失地也隨著祖逖的去世很快被石勒佔領,石勒的勢力版圖也因此達到巔峰,坐擁司,豫,徐,兗四州。那麼為什麼筆者題引會說祖逖,石勒二人惺惺相惜呢?劉淵辛苦建立匈奴政權,明面上看內部團結一致,軍事實力極其強盛,實際上早在後期擴張上,內部就出現了不同的軍事力量集團,到了劉聰手裡無可奈何,只能面子上過的去就行,而這其中一支,石勒通過數十年的積累,其領土面積和軍事實力在匈奴政權中已經無人能匹敵。但是石勒還是沒有放棄擴張,在不斷的進行軍事佔領。

樹大招風,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何況當時那樣的年代,而石勒周邊的敵對勢力後期都被石勒一一滅除,最後就是黃河以南,祖逖鎮守的地方豫州,這個地方和鎮守的將領,石勒做夢都沒想到會成為自己的夢魘。當時人心不古,加上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所以豫州當地的一些土著各個心懷異議,明面上是效忠晉朝,實地裡還有投靠胡人的,這叫腳踏兩條船,那邊成事都不會損失利益。而祖逖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高超的智慧慢慢的將這些人收歸自己所有。

未嘗敗績,直到遇到這個人令他折服,兩人惺惺相惜出現短暫的和平

比如祖逖對人心的洞悉和把握,他知道這些土著勢力打的小算盤,所以對那些在石勒手裡留人質的,祖逖不追究,相反還時不時的派遣小隊假裝去抄掠這些人,以便讓石勒後趙軍不產生懷疑,就這樣,這些土著勢力感恩戴德,胡人那邊一有什麼消息,就會立馬稟告給祖逖,祖逖就掌握了第一手的情報,經常令石勒的後趙大軍敗退。另外祖逖在人品方面也是沒得說,自己節儉樸素,為人更是寬容,特別是對待貧苦的人也會以禮相待等等,祖逖就這樣靠著自己徵募的士兵,慢慢的一步一步將豫州經營的令石勒多次出兵無果。

未嘗敗績,直到遇到這個人令他折服,兩人惺惺相惜出現短暫的和平

石勒也是想開了,知道硬碰硬祖逖不好對付,就改變方針,比如派人到幽州修繕祖逖爺爺和父親的墳墓,還派了專門的守墓人,祖逖有一個部下叛逃到石勒處,石勒沒有接納而是將其人頭送還祖逖,就這樣,石勒提的建議,祖逖不採納也不拒絕,雙方默認,動盪不安的年代,雙方的停戰對於邊境而言是很難得的一段平靜時期。所以說人們常說是誰成就了誰,是你的對手,同競爭的行業才成就了非凡的你,但是一路走來,只有走過的人才懂得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付出的艱辛,所以因為這些共同點,兩個人才會產生共鳴,變得彼此敬重,惺惺相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