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研發的“海弓”近程防禦導彈近日完成技術開發。該武器用於攔截向韓軍艦艇飛來的敵方導彈和飛機等,將取代韓國海軍現裝備的美製“海拉姆”近程導彈。據悉,“海弓”的開發於2011年開始,曾因韓方自身技術不濟而經歷過中斷與恢復研發,耗費了整整7年才完成。

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海弓”導彈攔截靶彈測試

也就是在這7年間,由於沒有合適的近程防空導彈可用,韓國海軍只能選擇從美國採購了約30套“海拉姆”系統。“海拉姆”的優良性能頗受韓國海軍青睞,認為其是一款可靠的內層防空武器。然而,韓國國防部認為,近程防空導彈屬於高消耗裝備,戰時若遭美國“卡脖子”,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故一直推動以國產導彈取代“海拉姆”。

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韓方展出“海弓”導彈模型

平心而論,韓國軍方確實很有預見性,居安思危的想法也值得肯定,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自身實力……韓國是一個自視甚高的國家,常被不少人戲稱為“宇宙第一大國”,不過也僅停留在“戲稱”的程度。從這款花費7年研製而成的“海弓”導彈上,體現出了韓國在防空導彈研發領域的“真正實力”。

據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海弓”導彈在2017年下半年接受了實彈測試,擊落了來襲的10枚靶彈中的9枚,僅一發脫靶,成功率高達90%,成績喜人。然而,這一高命中率卻是靠“作弊”得來的,因為所有靶彈的飛行高度都在30米以上,且都是沒有末段機動能力的直線飛行導彈,而飛行速度則僅為0.5馬赫……

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眾所周知,現代反艦導彈為了防止被敵方提前發現和攔截,飛行彈道普遍較低,在接近目標後的彈道高度會下降到15米左右,大大減少被攔截幾率。以解放軍的“鷹擊12”反艦導彈來看,其巡航高度就已經低至12到15米,末段飛行高度更降至5米,且可進行蛇形機動。韓國方面使用飛行高度在30米的靶彈,這基本就是上世紀70年代第一代反艦導彈的標準。

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俄印聯合研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至於飛行速度,當今世界上大概早已沒有0.5馬赫的反艦導彈了……即使是亞音速反艦導彈,其衝刺速度通常也在0.8至0.9馬赫。而諸如俄羅斯“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其末段最高衝刺速度可達4.5馬赫。

對付只會直線飛行、速度0.5馬赫,且高度達到30米的飛行目標,“海弓”導彈自然有充足的時間做出反應,從容地加以攔截。不客氣地說,面對這種“放水”嚴重的測試,韓國國產導彈居然還能有一發攔截失敗,這才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

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國產“海紅旗7”近防導彈

相比之下,解放軍在1988年列裝了仿自法國“海響尾蛇”導彈的國產“紅旗7”點防禦防空導彈,該彈的性能和可靠性被認為超越了原版。“紅旗7”可對抗最低高度15米的戰機和導彈,單發殺傷概率達70%,反應時間僅為6到10秒,近程反導能力在世界同類近防導彈中也屬領先,後發展出裝備海軍的“海紅旗7”。從這些性能數據來看,韓國自研的“海弓”在很大程度上還不如解放軍30年前裝備的產品……

被稱作“宇宙第一國”的國產新導彈,性能還不如中方30年前的產品

國產最新型“海紅旗10”近防導彈

不知道韓國軍方能否看清靠“作弊”通過測試的“海弓”究竟有多少真本事,為了維護“國產”的面子而貿然撤裝可靠的美製導彈,或許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