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第六堂:獨立的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做事前學會思考、講究條理 、並承擔後果

做事前學會思考,做事情講究條理,並承擔後果,這是人做一件事情的基本規則,就是說做事先思考、享受過程,並勇敢承擔後果。這其實是三思而後行,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孩子不是依據邏輯思考去做事,而是憑心情。當孩子在長大過程中,我們家長應該有一個意識要慢慢培養孩子思考以及承擔後果的責任。這個需要日積月累。

做事前先思考

首先,當孩子遇到問題時,首先要讓他自己想辦法。千萬不要一看到孩子遇到問題就急忙衝過去幫忙解決。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先自己思考,孩子才能養成遇事先思考的好習慣。當然,也並不是代表對孩子的問題不管不顧,我們需要在適當時候做適當點撥。

如果孩子堅持自己,我們家長要讓孩子勇敢去做,讓孩子去碰壁,通過他的碰壁去明白一些其中的含義,等事後,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些指點,同時告訴他如果你思考過,有可能會這樣做,那麼事情的結果可能不一樣哦。

其次,尊重孩子,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只有孩子能夠自己做主,他才願意去思考。只有讓他自己選擇,他才會知道自己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才會在做出不合適選擇後,吸取相應的教訓。

同時,可以通過各種遊戲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觀察、思考。3-6歲的孩子,大部分知識都是從遊戲中獲取的。下棋、搭積木、捏橡皮泥等等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遊戲都能讓孩子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學會觀察、思考。

講究條理

好孩子要有秩序地生活,不做“小馬虎”和“馬大哈”。常有家長為了孩子做事沒條理而煩惱,這些孩子該睡的時候不去睡,該起的時候起不來;他們永遠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不是把課本落在了家裡,就是把作業本落在了學校。有規律的生活是培養孩子條理性的一個重要前提。

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父母應該隨時留心觀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麼,然後再做什麼。通過觀察,如果發現孩子這方面能力差,應立即給他指出來,並告訴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按步驟完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如果有許多事情要做,必須先安排好順序。比如星期天,父母給孩子提出哪幾件事是必須要做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安排可以讓他事先將要做的事及先後順序告訴家長他應該怎麼將這些做完。一次次地強化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父母幫助養成條理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每一樣家務,都是有步驟的,需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其中暗含的都是條理。

要想讓孩子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首先要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合理的作息制度。有的孩子晚上熬夜看電視,白天上課的時候卻犯瞌睡;吃飯的時候,遇到愛吃的東西大吃一通,不喜歡的一口也不吃…這些習慣如果不及時調整過來,將十分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健康。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特點,把他每天從起床到睡覺的時間都相對固定下來,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看動畫片,什麼時候寫作業,都要嚴格按照時間表去做。

承擔後果

很多任性的孩子做事不考慮後果,是因為自己不必承擔後果,反正有家長承擔,有時候我們要儘量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承擔責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有時候應更多地採用自然懲罰而不是人為懲罰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認為主要是講避免大人直接打孩子,自然的懲罰就是事情本身帶給他的困難。

所以我們家長應該有時候讓孩子去碰壁,並且給他講一些人生經驗,告訴他這樣做的後果,並且讓他主動承擔責任。

只有讓孩子在經歷小事時碰壁悔悟,在經歷大事情時,孩子才會思考前因後果,才能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這裡我們要求孩子玩耍適度,家長教育孩子也要適度,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對孩子所碰之“壁”,家長的應對方式也要有所選擇:有些“壁”,家長要先預警,幾次預警無效,確定無大危險,索性讓孩子自己去碰壁,碰疼了再說。有些“壁”,無須預警,即使孩子碰了壁,讓他增長經驗,接受教訓;有些“壁”,當家長清醒地意識到後,要直接說清後果,堅決阻止孩子去碰壁,因為那樣碰壁是要傷“元氣”的。

許多小事其實不小,孩子在經歷小事時碰壁悔悟,在經歷大事情時,孩子才會思考前因後果,才能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悔悟。

那麼我們如何教育孩子承擔自然的後果呢,如何讓孩子得到自然懲罰呢,比如孩子在做集體活動的時候,孩子遲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不等他,讓她在家裡待上一兩次。如果一個做哥哥的把妹妹的手弄傷了,自然的懲罰是讓他承擔妹妹治療的費用,如果沒有錢,那就用扣掉零花錢或賣掉他的幾件玩具的辦法來彌補。

家長在教育孩子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時,要注意考慮孩子的實際年齡,並且應該循序漸進,年級小的孩子完全就是隨心所欲的做事情,但是我們家長不能要求過高,但是不能總想著他再大一點再告訴他,再教育他,就有可能導致孩子養成了習慣,再及時糾正孩子的做事方式有點亡羊補牢。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第六堂:獨立的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