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秋之夜,诸葛亮在点灯续命

《三国演义》中唯一提到中秋节的是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三国中秋之夜,诸葛亮在点灯续命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到底不能如佛家洒脱)。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姜维脱岗)。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魏延意外惹祸)。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

三国中秋之夜,诸葛亮在点灯续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结果还是未能成功。随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对外宣称准备向上天再借十二年,可是被魏延闯入,续命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便病死于五丈原。

三国中秋之夜,诸葛亮在点灯续命

正所谓:"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中国古人认为有月神的存在,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中秋这天,月亮最亮,离月神自然也最近。诸葛亮选择这天禳星,就是希望月亮能把光明分一点给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谁都逃不过宿命。

然而,诸葛孔明真的是把自己的命完全寄托在所谓的"七星续命灯"之上吗?究其原因,是通过演这一出戏,实则是使出了两个计谋:

其一,续命是假,故布疑阵是真。诸葛亮料定自己没有几天活头,如果自己的死讯让司马懿得知,必将率军攻打,蜀军到时军心大乱,蜀国就会大难临头。诸葛亮历来善用鬼神之计迷惑敌人,此次依然用这样的手段,让司马懿生疑,而不敢轻举妄动,同时给蜀军赢得了撤退准备的时间。

二是在临死前对麾下的这些人进行一番考验,目的是要看看到底是谁最终会忍不住硬闯进来破坏这个所谓的七星续命大阵结束诸葛亮的性命,而此人日后必有反意,诸葛亮是想要在自己临死前将这最后的害群之马给抓出来然后除掉。

三国中秋之夜,诸葛亮在点灯续命

孔明死后,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在诸葛亮临终之前用尽心机,一招两用。即可对外有疑兵之效,对内亦有察奸之能,最后两计都奇效,甩掉司马懿的追兵,并且借机除掉大将魏延。

可怜,魏延至死未能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