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對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嚴重失衡的中國直接融資體系來說,科創板的誕生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近6萬家投資機構正在為退出難題頭疼,但並不市場化的A股IPO體系下,大部分投資機構可能永遠都無法獲得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退出”機會。

現在,每一家投資機構都應該起立鼓掌,因為一個新的板塊——科創板即將誕生;考慮到這個板塊號稱要推動註冊制的改革,掌聲可以更大一點。

9年前,創業板的誕生,讓一批洞悉國內IPO規則的人民幣基金崛起;今天,在最高領導人親自指示下誕生的科創板,肩負著註冊制改革使命的科創板,則會讓一批頭部創投機構在市場獲得更大優勢

盛宴就在眼前,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


一、58936家創投機構的難題

退出永遠是大難題;尤其在泡沫漸次退去、A股改革陷入困境的中國資本市場。

58936家創投機構望眼欲穿。清科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共有58936家創投機構,其中PE與VC分別有23929家、11010家,佔比為40.60%、18.68%。

考慮到部分中小機構已經清盤或正在走向清盤的道路上,實際數字會遠小於58936家。

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清科同樣為我們提供了退出率數據。2001-2018年的18年間,退出/投資的平均值為9.10%,2015年至今的退出率在7.5%左右。

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以大家最熟悉的真格基金為例,中國股權轉讓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10月,真格基金總共投了375個項目,合計退出13個,退出率為3.5%。另外,創新工場的退出率大概是4%。

作為網紅、公關達人、演講專家、概念製造者以及基金管理這一商業模式的踐行者,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顯然是專業的;但是作為投資人,徐先生並不合格。關於這一點,讀懂君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予以說明。

儘管如此,國內資本市場的不發達,還是會讓優秀的投資機構為退出頭痛。

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數據來源:VCSaaS,清科私募通,互聯網,中國股權轉讓研究中心整理

通常情況來說,IPO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清科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在完成退出的1.47萬起退出事件中,有5607起通過IPO退出,佔比高達38.15%。

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在這5607起IPO退出事件中,有1235起在創業板退出,868起在中小板退出,1051起在上交所退出,合計佔比為55%。但是,A股退出的平均年限明顯高於美股,而回報倍數卻顯著低於美股。

科創板強勢來襲!6萬家投資機構誰將成為大贏家?

背後原因不難理解,因為A股施行的是核准制,發審委需要對企業進行審核判斷,企業從準備IPO到最終上市,往往需要3-5年的時間,並且A股上市有硬性的利潤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一些短期無法盈利的優質企業在國內上市,這也成為A股最大的痛。

科創板的到來,或許會部分改變這一境地。


二、頭部機構的福音

2009看創業板,2019年看科創板。

科創板的推出,給了VC/PE們新的希望,這意味著新增了一個全新的退出渠道。

與滬深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施行的核準制不同,科創板採用註冊制的審核機制,只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核,不對企業質地進行判斷。網傳科創板的所有審核都是問詢制,原則上6個月審核完畢,只符合披露真實性。這就意味著科創板的IPO效率將會遠遠超過A股。

網傳科創板上市標準共有6套,均有市值要求,降低了盈利門檻。詳見《科創板最新消息!6套標準,50萬門檻,引入做市商,考慮T+0,共9大要點》

第一套市值10億元以上,連續兩年盈利,兩年累計扣非淨利潤5000萬元;

第二套市值10億元以上,連續一年盈利,一年累計扣非淨利潤1億元;

第三套市值15億元以上,收入2億,三年研發投入佔比10%;

第四套市值20億元以上,收入3億,經營性現金流超過1億元;

第五套市值30億元以上,收入3億;

第六套市值40億元以上,產品空間大,知名機構投資者入股。

仔細研讀這6套標準不難發現,科創板的上市條件更加市場化,強調市值標準,允許紅籌股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上市,弱化盈利指標,弱化監管等。

市值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信號,這意味著科創板將比其他市場和板塊更加市場化。

市值標準下,受益最多的是頭部投資機構。在此之前,已經進入到E、F、G輪但遲遲未能盈利的頭部創新型公司,只能去美股和港股,現在,這批公司可以來科創板。這批公司是科創板最大的受益者。目前,依圖科技、商湯科技等知名創新型公司都傳出了可能成為科創板首批標的的消息,未來,這一趨勢估計會持續加強。

頭部創新型公司,往往都是頭部機構的菜,因此,頭部機構也將是科創板最大的受益者。

上文提及的商湯科技,其股東就包括軟銀、鼎暉等頭部機構。目前看,鼎暉可能會在科創板斬獲頗豐。鼎暉創始合夥人王霖最近對外宣稱, 鼎暉創新與成長基金所投企業有一半以上符合註冊制的要求,比如大數據公司數聯銘品、譯泰教育、創新藥斯丹賽、人工智能公司靈動科技等。鼎暉表示,會盡快與相應的監管部門溝通,推薦符合科創板要求的優秀企業。

從這一點看,未來創投機構的分化將持續加大。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