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有虛假宣傳史的進口奶粉代理商,改名後發展成了“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


熟悉讀懂君的朋友都知道,上個月的11月26日讀懂君預測了首批登陸科創板的公司名單(詳見《沒錯,這就是最靠譜的首批科創板公司名單》),號稱“人工智能三巨頭”的深蘭科技名列其中。而在股民中流傳的一些榜單,直接將深蘭列為“科創板第一股”。

文章發佈後,有用戶在後臺發佈留言問,“深蘭這種公司也能進?”

今天,科技智庫“甲子光年”發佈文章《看不懂的深蘭科技》,直呼看不懂這家公司。那麼,被股民認定為“科創板第一股”的深蘭科技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請看“甲子光年”所著《看不懂的深蘭科技》全文。標題為讀懂君修改,以下為文章全文。

人工智能三巨頭是誰?

DSK——深蘭科技DeepBlue、商湯科技、科大訊飛。這是近日一家行業媒體直截了當給出的答案。文章標題就叫“人工智能三巨頭DSK能否撐起下個‘BAT’時代”。

“深蘭科技是做什麼的?”

“深蘭已經可以和商湯、科大訊飛組成三巨頭了麼……”

當這篇文章出現在「甲子光年」的CEO群裡時,立刻炸了鍋。

“分別代表了語音、視覺和想象力。”一位群友點評。

“訊飛代表耳朵,聽;商湯代表眼睛,看;深蘭代表嘴巴,……”另一位群友點評。

僅從深蘭(以下簡稱深蘭)自己宣佈的估值來看,它的確有追趕商湯、科大訊飛的潛力。業內公認的CV公司獨角獸商湯,官網公佈的最新估值為“300+億元”人民幣;早已登錄A股的語音識別巨頭科大訊飛,市值約500億元。而今年10月,深蘭創始人兼CEO陳海波曾對媒體表示,深蘭上一輪估值160億元,今年底到明年初,估值會達到230億元。

但這家估值很高的公司,卻撲朔迷離,有諸多讓人看不懂的地方。

有AI圈的算法工程師表示,從未聽說過深蘭;有造訪過深蘭上海總部的人士告訴「甲子光年」,對深蘭印象不錯,展廳中的無人物流機器人、手脈識別終端機等產品工作流暢;一位曾去深蘭面試的候選人表示,深蘭晚7點後還有大量員工加班,面試者絡繹不絕,看起來很有創業公司的氛圍;但也有多位AI業界人士、投資人向「甲子光年」表示,深蘭是“騙子公司”。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曾造訪深蘭上海總部的人士拍攝的深蘭展廳


深蘭讓人看不懂的地方具體表現在:

· 超常的增長速度

相比成立於1999年的科大訊飛、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2017年2月才從上海澳添勵乳製品有限公司更名為深蘭科技的深蘭,從業時間相對短,但據深蘭官網貼出的報道,深蘭這一年內的估值已翻了十倍。同時,員工數量不足千人的深蘭,宣稱擁有約百位全職博士及博士後,博士比例甚至超過商湯等公司。

· 廣泛的業務展開

深蘭對外宣稱,已深入佈局包括自動駕駛及整車製造、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生物智能、零售升級、智能語音、安防、芯片及軍工九大領域。與已融資28億美元的商湯相比,深蘭融資額不到7億元,似乎很難同時對九大領域進行投入。

· 語焉不詳的宣傳

在深蘭的對外宣傳中,頻繁出現“百位博士及博士後全職學術帶頭人”、研發團隊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上獲獎、產品遠銷海外等說法,但很難檢索、查證到更具體的信息。

最近,讓深蘭進一步吸引外界目光的,是即將推出的科創板。

今年10月,據財聯社報道,陳海波曾高調錶示,深蘭已與上交所共同商定,將在2019年底走人工智能獨角獸綠色通道推進IPO。

11月5日,上交所將設立科創板的消息放出。11天后,華爾街見聞即從陳海波處獲悉,深蘭也在關注科創板,已有超過十家投行造訪深蘭,希望推動深蘭的科創板上市業務,有上海市領導去深蘭實地調研,同樣推薦了科創板。等科創板的規則和文件落實後,評估下來哪個板對深蘭有利,深蘭就上哪個板。

在各種新聞報道中,不管走人工智能獨角獸綠色通道IPO還是科創板IPO,深蘭上市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在股民中流傳的一些榜單,直接將深蘭列為“科創板第一股”。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東方財富網綠地控股吧11月19日對深蘭科技上科創板的討論


還沒上市的深蘭,甚至已成為二級市場的一個熱門“概念”,引起了相關公司的股價波動。

11月26日,同花順財經發表報道《漲停股揭秘:長虹美菱:上交所正加班加點制定科創板相關方案,長虹美菱封漲停》。

11月26日至28日,與深蘭有業務合作的長虹美菱(000521)股價飆升超20%。

長虹美菱在11月28日晚發佈公告,回應股價異常波動及相關報道,詳細介紹了與深蘭的業務合作,並澄清兩者的合作領域僅在業務及技術方面,並未涉及資本層面。

有股民評價:“這是主動申明自己跟深蘭有關係啊。”

「甲子光年」收集了大量國內外公開資料,採訪了接觸過深蘭的業內人士、投資人,並向深蘭PR(公共關係)部門尋求回應,試圖撥開迷霧和爭議,儘可能客觀地還原這家公司的發展路徑。

探究深蘭,其實是在探究,市場在關注什麼樣的科技企業。進一步的問題是,市場應該關注什麼樣的科技企業?

可以確認的是,深蘭並非一家“空殼公司”:其在招聘網站上仍在持續招聘技術、運營、市場等各崗位人員,證明其在快速擴張;今年8月微博上一張多達400多人的“深蘭科技總部各事業部全家福”證明公司有大量在職人員。然而,深蘭很可能存在宣傳活動中自我誇大、混淆視聽等行為。

而深蘭的自我包裝路子,與其前身——一家曾被媒體曝光進行虛假宣傳的進口奶粉代理商似有共通之處。

看不懂的深蘭,要從不易看清的創始人陳海波說起。

/ 01 /

海歸企業家的誕生


最近一兩年,深蘭反覆對外講述著一個海歸回國創業的故事:2014年,創始人陳海波帶著幾個海歸科學家從澳大利亞回國,創辦了深蘭科技。公司從最初只有兩個博士、一個博士後,發展到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個全職博士和博士後。

陳海波究竟是誰?

與許多人工智能公司創始人履歷清晰可考不同,陳海波的早年經歷並不容易查證。

江蘇省連雲港海州高級中學官網資料顯示,陳海波1987年畢業於該校。陳海波此後的具體學習經歷,「甲子光年」通過公開渠道無法查證。

據微信公眾號“上海百曉生”今年10月發表的文章《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在飛向太空之前,得先創辦一家AI公司》,陳海波在寧波出生,家境優渥,母親在外企工作,他小時候經常跟著母親出國。在國內大學畢業後,父母希望身為長子的陳海波留在國內,但自認為“不安分”的陳海波堅持去澳洲闖蕩。

陳海波童年時喜歡看《飛碟探索》雜誌,一期不落,對未來科技生活有濃厚興趣。去澳洲第一年,陳海波就開始尋找有技術背景的人合作創業,他出錢,一起接活做機器視覺開發。他們創辦了一家叫Helmsman的公司,開發出了視覺安防技術,可以分析人的走路姿態和人群流動情況,從而識別異常行為或可疑人員。後來,他們將這項技術應用在商超防盜上,這是深蘭進軍新零售的靈感來源。

陳海波多次對媒體提及他曾在澳洲做過機器視覺技術。

在2017中國(成都)移動電子商務年會上,陳海波說:“西方20年前超市就有很多自助通道,我們之前在海外超市也為他們做異常撿點系統和自動追蹤,中國也有用我們這個設備的,但是它不是智能的,所有自助結算並不能算是智能零售。”

「甲子光年」查詢澳大利亞官方工商信息發現,陳海波提及的Helmsman公司全名為AUSTRALIA HELMSMAN PTY LTD, 註冊於2006年8月。該公司官網介紹,公司中文名為澳大利亞恆盟有限公司,為澳華國際集團旗下直接控股的子公司,主要業務是作為中間商,從澳洲向中國出口礦產及肉類。

「甲子光年」尚無法核實這家公司是否曾從事機器視覺技術開發。

Helmsman背後的澳華國際集團更值得研究。

澳華國際集團下有眾多公司,其業務極其多元,包括乳製品、醫療器械、證券投資、國際貿易、國際教育及移民留學。這些業務多為中間商業務:或將澳洲產品引入中國,或滿足中國資本、人員流向澳洲的需求。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澳華國際集團官網上展示的集團框架


澳華國際集團給了陳海波在澳洲進行商業活動的支點。

澳華國際集團及子公司官網介紹,陳海波是“新一代澳洲優秀新移民華人企業家的傑出代表”,數個華商社團的領袖, 也是2010年10月中國國務院邀請參加“世界華商領袖圓桌會”的澳大利亞華僑華商代表。陳海波還曾於2011年4月25日至28日,作為澳大利亞工商代表團成員,陪同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訪華。

不過,澳大利亞官方工商信息顯示,註冊於2002年7月1日的澳華集團(AUSTWAY GROUP PTY LTD),在2014年12月15日已被註銷。

2014年,正是陳海波對外宣稱回國創辦深蘭的時期。

現在,作為深蘭創始人,陳海波對曾給予他海歸企業家榮譽身份的澳華集團不想多提,“今天深蘭已經160億市值了,是一個大企業了,不太適合像一個創業小孩一樣講他的那點故事。”

陳海波不想提澳華集團,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這家集團曾捲入醜聞,並被中國媒體曝光。

/ 02 /

從進口奶粉代理商到本土人工智能企業


從2012年起,陳海波先後把握了3個風口:進口奶粉、O2O及人工智能。

不過不似陳海波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風生水起,他在進口奶粉和O2O領域的嘗試都並不成功,且陷入了醜聞和官司。

根據澳華集團官網介紹,澳華最初的業務是鋼材和礦產品貿易。從2012年起,澳華的重要業務之一,是向中國市場出口澳洲奶粉。

2012年,澳華集團在澳大利亞和中國分別註冊了澳添勵乳製品貿易公司(OZDAIRY FOODS TRADING PTY LTD) 和上海澳添勵乳製品有限公司,聯合一家澳大利亞奶粉公司澳乳公司(OZDAIRY FOODS PTY LTD),共同打造了奶粉品牌OZ MILKO,其中文譯名為“美澳勵”或“澳妙可”。

Youtube上一個打著“56我樂”水印的視頻顯示,奶粉品牌OZ MILKO專為中國市場打造;2012年,美澳勵品牌還在微博等渠道宣傳,“美澳勵,澳洲百年品牌,100%原裝進口”。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這一宣傳方式正中中國消費者下懷。2008年,三鹿奶粉被曝出三聚氰胺醜聞,許多中國消費者開始青睞進口產品,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奶粉尤受歡迎。

不過,很快有網友扒出,美澳勵涉嫌虛假宣傳,其生產廠商OZ Dairy註冊於2002年,根本沒有百年曆史,且美澳勵在澳大利亞本土並不銷售。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更嚴重的是,2014年,OZ MILKO奶粉因篡改保質期,被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攔截,並被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多家媒體記者在進一步跟蹤報道時,挖出了澳乳公司其實是貼牌生產商,自己根本不生產奶粉,且其生產的三個階段嬰幼兒奶粉硒含量均不達標。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道了澳乳公司在中國引起的爭議,稱嬰兒奶粉在中國是“新的黃金生意”,每天中國要從國外進口約150萬罐嬰兒奶粉。

陳海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澳華集團也是受害者,他看了澳乳公司的宣傳視頻,相信澳乳真的有大片牧場和工廠,但撮合國內經銷商與澳乳簽約後,他才發現澳乳的實際產能嚴重不足。最終,為了應付中國經銷商,澳乳寄出了保質期被篡改的奶粉。

陳海波的陳述似乎證實了,在澳華集團撮合千萬元級訂單、併為美澳勵品牌高調宣傳前,澳華集團從未派人去澳乳公司聲稱的工廠實地考察。

澳大利亞華文媒體騰飛通訊社稱,澳乳公司被中國媒體曝光後,於2014年底進入破產清算環節。「甲子光年」查詢發現,澳乳公司官網http://ozdairy.com.au已被註銷。

在打造“進口奶粉品牌”的同時,陳海波又開始追趕另一個風口——2014年前後席捲中國創業市場的O2O。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陳海波在2013年9月註冊成立了億百葩鮮進口食品(上海)有限公司。

一篇2015年4月對億百葩鮮的宣傳報道稱,億百葩鮮是澳大利亞總部運營的全球生鮮食材跨境直採電商在中國的社區O2O連鎖項目,銷售來自30多個國家的數千種產品,計劃在中國建設25個省公司、5000家線下門店,目標年銷售額為100億美元。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同月另一篇宣傳報道,則給億百葩鮮的經營模式總結出一個更新潮的概念——O2O2O,也就是從源頭Origin,到線上Online,再到線下Offline。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然而,和澳添勵一樣,億百葩鮮也涉嫌虛假宣傳。

2014年12月,億百葩鮮因"發佈的廣告中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檢查總隊處罰280元,並責令公開更正、停止發佈。[27]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億百葩鮮在宣傳報道中喊出的宏大目標——百億美元年銷售額、5000家線下門店,在現實中則一地雞毛。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4年,億百葩鮮實際營收1349萬元,虧損737萬元。

億百葩鮮總共開了5家門店及分公司,現已全部註銷。

億百葩鮮還捲入了與加盟商楊某的官司,因楊某開店數量達不到約定要求等原因,億百葩鮮拒絕退還其特許經營費用,但最終億百葩鮮兩次敗訴,被判決退還楊某特許經營費用147.5萬元、保證金人民幣10萬元,並承擔訴訟費用。

2017年4月,陳海波賣掉了持有的億百葩鮮公司51%的股份。2017年年報顯示,億百葩鮮當年社保繳納人數成了0人。

在賣掉億百葩鮮的2017年,陳海波開始了新徵途。這次,他完全跳出了澳洲礦產、貼牌奶粉、社區O2O連鎖店等過往經歷,瞄準了風頭正勁的人工智能。

2017年2月22日,曾是奶粉代理商的上海澳添勵乳製品有限公司,更名為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深蘭開始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中。

這次,陳海波對新公司的包裝手法變了,不再打造“洋”的氣質,而強調其“本土”“愛國”。

在深蘭提供給「甲子光年」的《2018-11月版電子版公司介紹》中,深蘭科技強調自己是“人工智能國家隊”——Represent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2018年4月,深蘭接受了被視為有國資背景的中金公司CICC的A+輪投資。在深蘭人工智能芯片研究院成立儀式上,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單俊葆表示,深蘭科技是註冊在中國本土的非VIE架構的人工智能企業,屬於標準的國家隊,在政策上符合國家戰略安全要求。

今年11月28日,陳海波在接受財聯社採訪時表示,深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在本輪融資方中,我們傾向‘國家隊’,目前意向投融資的超過20家機構都是國有資本或是國家隊。”

“我比較有家國情懷,出國這麼多年從不放棄中國國籍。”陳海波10月在接受上海百曉生採訪時說。

陳海波特意打造深蘭作為中國本土人工智能企業的形象,或許與公司註冊地城市缺少人工智能標杆企業有關。

在深蘭的微信公眾號上,“領導關懷”欄目處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其間列出了一些政府官員赴深蘭參觀考察的報道。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 03 /

深蘭宣傳上的七大疑點


深蘭科技《2018-11月版電子版公司介紹》中介紹,深蘭在自動駕駛及整車製造、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生物智能、零售升級、智能語音、安防、芯片、軍工這九大領域都有深入佈局,居行業領導地位。

有業內人士向「甲子光年」表達了對深蘭深入佈局九大領域的質疑。其主要觀點是,深蘭總融資額不超過7億元,撐不起這麼多領域的研發成本。

仔細剖析深蘭的業務,能發現深蘭主要對外宣傳的核心技術包括:手脈識別、自動駕駛、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等。手脈識別可能是深蘭宣傳得最多的技術,深蘭稱,手脈識別比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收集的點位數更多,準確性更高,且其通過紅外高速攝像機讀取手掌內部的血管結構,很難作假,較其他生物識別技術更安全。

在深蘭公司介紹資料中列出的產品包括:熊貓公交車、自動駕駛零售車、自動駕駛掃路車、物流機器人、巡警機器人、酒店服務機器人、手脈識別閘機、自動駕駛洗地機、AI自動售貨冰櫃、結算臺、車載機器人、兜售機器人、客服機器人等。

根據新聞報道,深蘭的AI自動售賣冰櫃、物流機器人、巡警機器人等產品在中國一些城市已有落地使用。

比如,今年7月,美團發佈無人配送開放平臺,深蘭稱為其提供了一款自動駕駛物流機器人,已在松江大學城內應用於外賣配送場景;8月,上海大虹橋引入了深蘭Take Go無人便利店,上海中山公園出現了深蘭的巡警機器人;11月,深蘭和九華商業集團聯合打造的芙蓉江路AI菜市場開業。

在深蘭的眾多業務中,為其帶來最多收入的可能是智能冰櫃。據2018年初的報道,千元級的小蘭冰櫃在當時已達到日產5000臺的產能;今年4月綠地集團戰略投資深蘭後,相關報道中提到綠地的投資將給深蘭“帶來百億的未來訂單”;從深蘭先後和國內大型冰櫃生產商美菱、星星達成戰略合作看,其冰櫃產品的產能應該有所保障。

不過,「甲子光年」收集、分析深蘭官方介紹資料及官網新聞報道發現,深蘭在宣傳上仍存在七大疑點:

1. 深蘭對外講述的創業故事混淆視聽。

在深蘭提供的《2018-11月版電子版公司介紹》資料中稱,2014年,歸國博士團隊創建了深蘭,這很明顯是錯誤的描述。

陳海波在2013年成立了億百葩鮮,但億百葩鮮是一個基本失敗的項目,且2017年4月,陳海波賣掉了所持億百葩鮮的全部股份。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由上海澳添勵乳製品有限公司2017年2月更名而來。

2. 深蘭對外宣稱的博士數量不統一。

深蘭《2018-11月版電子版公司介紹》資料顯示,深蘭在全球佈局的科研機構中擁有“近百位”全職博士和博士後學術帶頭人。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但在另一些新聞報道中,深蘭介紹公司擁有“超過百位”全職博士和博士後學術帶頭人。

深蘭PR告訴「甲子光年」,公司目前有近千名員工,“自創立至今,培育了海內外逾100位博士後和博士的學術帶頭人,超過700位研發人員的人工智能精英科研人才梯隊”。但其並未提供目前深蘭確切的博士、博士後人數。

與同類型公司對比,深蘭宣稱的博士比例相當高。據12月四川在線報道,商湯目前有2200名員工,其中有150多名博士。在深蘭面前,商湯的博士比例顯然黯然失色。

而深蘭擴張的速度更是驚人。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深蘭的2017年年報顯示,其為111名員工繳納了社保。

今年5月,上海觀察報道,深蘭在國內擁有超過30位全職博士後和博士學術帶頭人,超過100位名校碩士研發人員。

也就說,深蘭員工數量在一年內從約百人漲至近千人,半年內,深蘭的博士數量從30人左右變成100人左右,直追商湯。

3. 深蘭極少介紹有代表性的技術人員。

深蘭幾乎所有官方資料都只籠統地稱其技術團隊強大,但極少介紹公司有代表性的技術牛人。

「甲子光年」梳理公開報道及Boss直聘網站,發現深蘭有如下技術骨幹:

王昕磊博士:副總裁、首席戰略官、技術合夥人、董事

劉鳳義博士:副總裁、董事長助理

楊磊:軟件總監

何坤:開發組長

藺樂天:硬件副總監

魏大衛:深蘭移動端leader

方林博士:深蘭深度學習科學家

這些技術骨幹都相當低調,深蘭官網及相關報道很少透露他們的教育背景及工作履歷。

王昕磊是以上骨幹中唯一一名董事。

「甲子光年」查詢LinkedIn,發現了與王昕磊身份高度吻合的賬號,其履歷顯示,王昕磊1994年至199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大學的繼續教育、成人教育機構),修讀應用數學專業本科,此後赴日本靜岡大學攻讀電子圖像處理博士學位。畢業後,王昕磊在日本池田電子工學所、Roland DG日本及中國公司工作,負責過研究、市場等工作。

LinkedIn信息顯示,王昕磊於2017年1月加入深蘭。

4. 深蘭宣稱拿過多個國內外大賽第一名,但「甲子光年」暫未查詢到深蘭在技術比賽中獲獎的信息。

深蘭公司介紹資料顯示,“深蘭的核心研發團隊斬獲多項世界大賽和中國大賽的第一名,並擁有近百項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和獨創算法”。

「甲子光年」使用不同關鍵詞檢索國內外網站,未查詢到深蘭在技術比賽中獲獎的相關信息,深蘭官網、新聞報道及官方大事記對獲獎的這類大賽沒有任何記錄。

對「甲子光年」希望瞭解其獲獎比賽的請求,深蘭PR部門尚未回應。

5. 熊貓公交車的銷售及落地情況描述不一。

深蘭官網介紹熊貓公交車“將遠銷海外”。而在PR Newswire網站上一篇顯示由深蘭提供的英文通稿則稱,熊貓公交車已銷往中國200個城市,全球500個城市。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深蘭副總裁劉鳳義今年11月同樣在OFweek2018(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大會上表示,“我們熊貓公交車的消費商是申龍客車和銀龍客車,目前我們曾經拿到國內200多個城市銷售和500個城市的全球銷售。”

然而,據資料信息,中國2017年擁有BRT快速公交的城市僅30多個,很難想象,應用於BRT快速公交道的深蘭熊貓公交車已銷往中國200個城市。

6. 深蘭在宣傳活動中稱有能力研發L5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

獵芯網報道,在11月1日的中國電子展上,深蘭科技商家事業部VP蔣俊先生透露,深蘭的熊貓公交車將實現量產,其自動駕駛技術接近L4級別,“至於L5級別的AI其實也有能力研發,但目前該級別已經涉及AI的倫理等方面,所以並不打算進展太快”。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就在11月,無人駕駛先驅Waymo公司CEO John Krafcik才公開表示,L5級無人駕駛技術真的很難,實現L5級別的無人駕駛可能還需要幾十年。

7. 官方宣傳報道中多次使用“中國首創”“世界首創”“世界最先進”等描述。

在深蘭官網“新聞資訊”欄目中,多篇報道使用了“首創”“最”等描述,可能存在宣傳上的誇大:

《“中國智造”人工智能熊貓公交車出口“一帶一路”國家,副總理劉鶴調研深蘭科技》中稱:陳海波向各位領導介紹了深蘭自主研發的熊貓公交車,據知情人士瞭解,深蘭科技的熊貓公交車屬於中國首創、世界首創,是目前世界範圍最先進的公共交通車輛。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打造全球最具規模的機器人“原產地”深蘭機器人工廠全面投產》同樣稱熊貓公交車為“世界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公交車”。

《2018中國零售業大會:深蘭科技AI應用賦能商業創新 助推行業轉型》中稱深蘭科技為“AI產業應用最廣、落地最多的企業”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極客網】專訪深蘭科技董事長助理劉鳳義博士:用技術支持起龐大的市場》,同樣稱深蘭科技是“AI產業應用最廣、落地最多的企業”。

《中國AI企業出海,“刷手支付”人工智能技術到達新水平》稱,生物識別技術是“目前公認最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 04 /

深蘭快速發展的可能性分析


對外宣傳資料中的疑點、前後描述的矛盾並未影響深蘭的異軍突起。

在2018年的“時艱”中,資本、資源都在向頭部集中,而深蘭無疑屬於“頭部”,其在融資、合作達成和品牌影響力上都有極大發展。

上海經濟新聞今年7月報道,深蘭稱每次融資都能收到超過10份邀約,但最終進來的只能是1-2家。

一位曾在看到深蘭對外宣傳後,主動聯繫過陳海波的投資人告訴「甲子光年」,和陳海波接觸後,他對陳海波的印象是“絕對不是技術大牛”,而且深蘭的“業務模式也沒啥特點”,不過,陳海波的“融資意願也不強”。

陳海波可能的確不缺少投資機構投來的橄欖枝。從2017年1月至今,深蘭先後獲得了清華X-lab、藍海金控、雲峰基金、德商資本、華映資本、中金公司及綠地控股的5輪融資。投資深蘭的機構及企業大多集中在上海市。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看起來,深蘭也不缺少合作伙伴。根據深蘭官網展示的新聞報道,深蘭與聯通、戴德梁行、長寧九華集團、聯想、申龍、綠地、電信盈科、愛馳億維、永旺永樂、美菱、美團等公司簽署過業務合作協議或存在業務合作關係。

深蘭《2018-11月版電子版公司介紹》顯示, 深蘭已與下圖中的知名企業形成了合作關係。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根據該資料,深蘭還與英特爾、微軟、英偉達、聯想、中科院、美菱、星星冷鏈、愛馳智能汽車及盧森堡國家實驗室成立了聯合實驗室。

同時,深蘭拿下了眾多科技行業媒體及機構頒佈的獎項。2018年7月以來,深蘭先後獲得了“2018人工智能商業價值TOP100獎”“2018年度全球自動駕駛最具商業價值獎”“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優勝企業獎”等獎項。

但當「甲子光年」想進一步探究資本及合作伙伴為何看好深蘭時,卻並未獲得充分信息。

一家曾投資深蘭的機構拒絕了「甲子光年」的採訪請求,另一位介紹深蘭其他投資機構的中間人表示“這件事比較敏感”。

綜合各種可能性,「甲子光年」梳理了深蘭快速發展的3個可能原因。

第一種可能是,深蘭深諳資本市場的需求。

結合數位業界人士的評價,僅從“商業成功”上來看,深蘭瞭解投資人的喜好,熟悉資本市場的套路,“特別是PR做得非常好”。陳海波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高超的包裝技巧,能提前捕捉風口,適時搭建團隊,迅速做出概念性產品。

深蘭可能是一個“典型的to VC項目”。

如果把to VC作為一種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先“扮演好一個優質的創業項目”,在風口上半場迅速融資。之後的可能發展之一,是通過之前積累的品牌和概念優勢,成為投資垂直行業的基金,繼而實現盈利,給投資人提供退出窗口。深蘭也確實已於今年9月宣佈,將聯合中金資本、綠地集團成立深蘭人工智能產業投資併購基金。

深蘭標榜的“本土人工智能企業”、同各種大型企業的合作,也十分符合二級市場上中國股民的胃口。

目前,部分股民十分關注深蘭,在股票投資社區雪球及微博上,股民看好深蘭的論據包括其合作的大型機構、投資方的強大背景等。而深蘭的PR正是在強化這些方面。

百度指數顯示,近期與深蘭相關的搜索多與股票、股東、概念股等相關。


“科創板第一股”迷霧


第二種可能是,深蘭可以憑藉其強大的商務能力,逐漸成為技術服務的集成商角色。

曾將深蘭作為考察標的的某位投資人表示,在和陳海波溝通後,他感受到深蘭有較強的拿訂單的能力。深蘭副總裁劉鳳義今年9月也曾表示,與部分“燒錢養市場”的AI企業相比,深蘭科技最值得驕傲的是從未缺少市場訂單,目前的訂單足以支撐企業各部門的正常運作,近期融資的費用至今未動。

第三種可能是,在中國城市、區域間的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深蘭的出現,符合其註冊地相關部門的需求和願望。

地方希望本地能出現標杆性科技企業,並有一些配套的扶持計劃。而善於PR的公司,則能將這些地方支持變成背書,以此撬動更多資源。

關注深蘭的發展路徑,實際上是在思考,市場究竟在關注什麼樣的企業;市場應該給什麼樣的企業傾注資源。

我們目前看到的面貌是:

深蘭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和商業能力:深蘭研發了手脈識別技術,且在自動駕駛、自動販賣場景中有一些初期商業化的探索(如熊貓公交和TakeGo),其智能冰櫃產品有一定的出貨量。

但在對外宣傳上,深蘭可能存在較大程度地誇大事實、信息混亂和信息模糊等問題,不免讓人質疑這家公司撐起230億估值的合理性和未來走向。

此時此刻,各科技公司、投資機構正密切注視著可能將於2019年上半年推出的科創板。第一批登錄科創板的企業將具有一定的指向標作用和代表性。更深遠來說,市場上的成功者會給後來者帶來潛移默化的路徑影響。

所有希望科技行業長足發展的從業者無非想看到這樣一個未來:

中國能真正誕生一批掌握核心技術、能進行前沿創新並實現商業落地的公司;資本市場和科技行業形成良性循環,並讓投資者及各行各業在這批新公司的成長中分享經濟、社會紅利;同時,普通人也因為科技進步享有更便捷、更智能和更有尊嚴的生活。

短期重利弊,長期還得分對錯,這才是一個健康市場的應有樣貌。

本文由「甲子光年」(jazzyear)授權轉載。「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庫,聚焦AI、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技術在各產業、各場景的商業化落地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