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暴跌將深刻改變中國房價運行軌跡

石油價格暴跌將深刻改變中國房價運行軌跡

1

WTI石油價格雪崩

昨天凌晨,當國內的人們都在美夢中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商品期貨市場卻遭到了罕見的寒冬!

全球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貨——紐商所的輕質低硫原油(WTI)創下了三年最大的跌幅!跌幅接近8%!同時,正是這一暴跌,使得WTI油價出現了歷史罕見的12連跌,創下了34年來的最長的連續下跌記錄!

▼2018年WTI石油價格全年走勢:

石油價格暴跌將深刻改變中國房價運行軌跡

今年一年,WTI石油的價格已經跌去了3成,而另外一個商品之王——銅,今年跌幅也超過了15%。可以說,2018是個不折不扣的全球商品熊市。當然,中國的一些商品,比如說黑色商品,由於受供給側的行政強幹預而保持目前價格整體與年初價格基本上持平。

當然,這並不影響今年全球絕大多數商品走熊的主脈絡。

石油是商品之王,是很多材料的上游原材料,如果說石油能代表整個社會的主要運營成本,也不算誇張。

石油的暴跌,市場給了很多解釋。

有的媒體說:這是因為特朗普希望油價下跌,因為特朗普向歐佩克施壓,要求他們不要通過減少供應來支撐油價,所有投資者開始拋售原油。

還有分析師稱:美聯儲已經加息了八次,美元走強,因此,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就會下跌。

更有民間財經大V講:是特朗普主導的石油戰爭失敗,本來想制裁伊朗(撕毀伊核協議)和俄羅斯(金融與貿易制裁),讓油價上漲,自己出口受益,但是卻機關算盡太聰明,伊朗和俄羅斯反而加大出口,讓石油暴跌。

現在全網都是這三個說法解釋,當然,熟悉我的你們都知道,我對這些解釋的看法是:以上統統全錯!


2

油價為什麼暴跌?

為什麼說上面的三個說法全是錯的?

因為上面的三個說法的前提條件都不是最近一段時間才發生的,有的事件已經發生了很久,比如美國加息,制裁伊朗等等,都是之前的事情,那為什麼十月之前石油價格還在上漲,過了十月就一路下跌呢?

你這解釋不了的。

美國10月之後石油價格的暴跌,其主要原因還是發生在美國、沙特和伊朗三者之間的故事上。

我帶大家把這幾年石油的邏輯捋一下。

2010年之後,美國頁岩油革命邁入了實質性階段。但是對於美國來講,頁岩油這塊兒最大的瓶頸是管道問題。從2010年一直到2014年這五年中,美國頁岩油的產量隻影響到紐約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兩者之間的價差關係上,並沒有對全球石油價格體系造成實質性的衝擊。甚至有時候石油管道出現問題的時候,還會導致頁岩油產地縮減產量。

直到2014年年中,美國的石油管道問題才解決。美國在此前的石油期貨價格是近期價格高於遠期價格,迅速轉變為近期價格低於遠期價格。也就是從貼水狀態迅速變成升水狀態。

▼美國原油主要庫存地庫欣到各地管網及管道產能:


石油價格暴跌將深刻改變中國房價運行軌跡


石油價格暴跌將深刻改變中國房價運行軌跡

2014年中期間,美國管道問題得以解決,美國內陸供需關係改變。WTI原油價格開始走低;再加上當時國際大背景,烏克蘭內部分裂,克里米亞公投併入俄羅斯。美國通過打壓全球油價,減少俄羅斯經濟來源;再加上當時中國的經濟出現一些問題,全球最大的經濟引擎失速,對原油的價格預期產生向下影響等等眾多因素,2015年原油價格大崩潰,從每桶100多美元跌至每桶26美元。

直到2016年歐佩克進行凍產協議,原油的價格才恢復平衡,回到每桶40美元以上。

2017年OPEC又納入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凍產協議,調整結束,去庫存開始,庫存下降之後,原油期貨的結構又從升水變成了貼水。

之後美國又遇到管道輸出的瓶頸,庫存開始積累,但是庫存地卻繼續降庫存,原油價格從50區間漲到70區間。

2018年2季度之後,美國開始制裁伊朗,撕毀伊核協議。由於伊朗的石油產出缺口將改變全球石油供需結構,而白宮又不希望油價在上漲,所以對沙特和俄羅斯的凍產進行了一些鬆綁。詳情可以回顧一下沙特王儲薩勒曼去見特朗普的新聞。

原則上講,沙特和俄羅斯增產的這部分如果擬合伊朗缺口的這一部分,那麼整體還是沒問題的,油價還會平穩。

但問題來了,在11月4日伊朗大限落地之後,雖然美國開始正式制裁伊朗,但是同時豁免了八個國家繼續可以進口伊朗的原油,而這八個國家中恰恰就包含伊朗最大的兩個原油買家——中國和印度,甚至還包括日本和韓國這兩個中量級買家。

那這樣的話,沙特就懵逼了。美國的這個制裁,到底有什麼效果呢?

那之前增產的石油不就過剩了?而與此同時,美國庫欣的庫存在持續的升高。

所以,我們看到11月4日之後,原油價格跌破6月份的底部支撐位後,就開始一路暴跌,直到11月14日凌晨上演的終極暴跌。

這才是原油暴跌的真正原因。

3

油價對房價的影響

石油價格暴跌跟中國的房價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簡單講一下這裡面的邏輯。首先,我們知道全社會的運行成本里,石油的價格成本比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重要物資的上游原材料都是石油,比如汽柴油、合成橡膠、滌綸、塑料、甲醇、瀝青等等。石油的價格漲跌對社會各個角落都有深刻的影響。

當石油價格持續上升,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大增,企業利潤會削薄,那你只能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如果經濟處於上升週期,這種轉嫁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但一旦經濟處於下行週期,那麼這個成本是很難轉嫁出去,那麼企業的利潤就很低,而如果銀行的利率水平有恰好處於底部水平,他就會把資本從實體投資轉移出去,去投資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上升。

而石油價格一旦暴跌,加息預期會消除,企業成本降低,利潤會出現回暖,產業資本會迅速從資產抽離出來進入實業。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這一幕很相似。沒錯,這就是過去幾年石油和中國房價的關聯點,我們看圖。

石油價格暴跌將深刻改變中國房價運行軌跡

原油的拐點與國內的房價的拐點幾乎都擬合在一個時間節點上。這不是巧合!

這裡面最核心的邏輯就是原油價格對利率、企業利潤和產業資本的影響,進而導致對房價產生實質性影響。

這一輪石油暴跌又將帶國內的房價走向何處?在國內全盤冰封房地產的大環境下,石油的暴跌會不會讓國內房價有明顯回調?我們等著看吧。

據說前一段時間,碧桂園想降房價,被碭山當地政府約談不讓降,還把預售證給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