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一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经验全分享

围绕智慧医疗发展新趋势、新进展、新前沿等方面,在2018年12月21日的重庆,由重庆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数据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承办了首届“两江智慧医疗高峰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会上,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副校长及研究院院长田杰,CHIMA主委、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王才有等政府领导、院内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名院、名企等200余位专家一同共话,如何通过实践“打通临床到科研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大数据发挥其最大价值”、研究院又是如何推动医疗大数据产业技术发展及成果转化等。

作为我国首个医学数据二级学院,研究院在会上分享了1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的“重庆”经验,带来一场智慧医疗的学术盛宴,为融合和创新带来知识与启迪。

“两高”目标 三个“非常”

为了推动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重庆的医疗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研究院肩承大任,扎实贯彻技术创新理念、扎实改善医疗工作,努力实现“两高”目标,即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两江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一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经验全分享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致辞

“我们与医渡云合作共建的研究院,为疾病防治、医院管理、诊疗一体化等提供重要支持。”重庆医科大学(下称重医)黄爱龙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成立研究院是校企双方在科技和健康领域的有力探索,是积极探索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单从医学教育方面来看,大数据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会带来三大机遇:驱动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临床教学模式的创新、医学研究模式创新。

机遇同样是挑战。重医副校长、研究院院长田杰在主持时表示,在如此挑战之下,基于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共识,本着“开放合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建共赢”的理念,重医携手医渡云于2017年共建研究院。

两江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一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经验全分享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院院长田杰主持

研究院采用医院“私有云+虚拟公有云”的“双云”模式构建医疗大数据平台,同时部署了自主研发的“医学数据智能平台(DPAP)”,对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

一年来,研究院科研平台已汇聚1150多万患者、千万份病历数据,“在数据建设规模方面成为国内一流。”田杰介绍,以此为基础,研究院深度参与国家药监局的药物评价,开创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物评价标准的建立,承担2个国家药监局课题;2018年,研究院助力重医首次招收医学信息学博士和硕士,获得重庆市发改委认定成为“临床大数据与药物评价应用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助推重医医学信息学院获得重庆市教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型二级学院建设专项。

“这是在一个非常快的时代,一个非常热的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研究院副院长、医渡云首席执行官孙喆连用三个“非常”,强调“医疗+人工智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他提出,研究院以国家和地区民生和产业科技需求为牵引,采用“产学研”模式开展基于医学数据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模式创新,培养医学数据科学行业领军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发展。

以平台为航母 实现互联互通

在落实阶段,信息的互联互通成为医联体建设的前提,其中,大数据整合和利用是实现“人不下沉、技术下沉”的关键。那么如何将医联体内各医院间的数据进行打通——放到同一条船上?

“研究院的平台功不可没。”与会专家纷纷用实践举例。

两江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一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经验全分享

院长高峰论坛

有了研究院的帮助,完善了医院综合运营、医疗质量以及行政办公等方面的整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应对日渐增长的就医需求。

在院管方面,医院提高了各类信息的综合运用效率,在完善医院综合运营、绩效、医疗质量、行政办公以及后勤等方面将进一步提高管理力。

在研究方面,研究院对于电子病历信息的处理、通用技术模型的搭建、分析等方面主动监测,为研究人员提供全套支持和帮助。

融合创新 焕发潜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由学校牵头与企业的有机合作,在落实和推进中获得了所有合作方的认可与接受,同时也使研究院焕发出巨大的潜力。

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在未来还探讨通过该平台与药监局、疾控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可能,借此为公共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参考和事后分析。同时,重医还希望进一步开放该平台,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合作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价值,发挥出最大化的促进作用。

两江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一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经验全分享

未来研究院将开展医疗领域的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接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科研项目,共同打造医疗产业转化中心,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医疗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围绕技术深耕,研究院一直在给行业热点、难点、重点带来启示。现场专家表示,在其中不仅可以看到研究院“专业、真实、坚持”精神,还能领略智慧医疗大脑的思维格局。“我们要通过实现真正的‘中国技术’‘中国模式’‘中国创新’,来为‘中国智行’添力。”孙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