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文化與香巴拉王國文化

鄉城文化與香巴拉王國文化

鄉城地處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核心區域。這裡氣候宜人,風光秀美,民風淳樸,文化積澱深厚,素有“香巴拉之域”“康巴江南”“中國最美藏鄉”等美譽。

鄉城藏語譯為“恰稱”,意為“佛珠”,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以“佛珠”命名的藏地縣。其縣名來源的文化背景與地形地貌息息相關。當時,“恰稱”涵蓋的區域為碩曲河流域。劃分為“沙

秀”和“欽秀”兩大區域。“沙秀”包括現今的香巴拉鎮、尼斯鎮、水窪鄉、沙貢鄉;“欽秀”包括現今的青德、青麥、洞松、然烏。“沙秀”村落沿碩曲河兩岸對稱散落,形如成對的佛珠,由此取名為“恰”;“欽秀”村落在碩曲河一側排列灑落,形如串聯的佛珠,由此取名“稱”。

全縣地形地貌起伏變化大,溝壑縱橫、山巒重疊,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屬大陸性季風高原型氣候,縣境內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相連,四季如春,雨量少而集中,年平均氣溫10.6攝氏度,降水量459.8毫米,境內適宜多種經濟林果木的生長。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大麥、青稞、油菜、蕎子、豆類等,還適宜多種蔬菜的生長。

碩曲、瑪依、定曲三條河流縱貫全境,在蒼翠如畫的河谷間,如珍珠般的白藏房順意自然地灑落。跌宕起伏的山巒錯落有致,將白色的村落包裹在遠離喧囂的靜謐之地。植被蔥鬱的山巒沉澱了歲月賦予它們的自豪——原生態。每一棵樹,每一塊石,每一滴水,每一寸土都流瀉著清淨,就像佛經中描述的香巴拉王國,自然隨性,鳥語花香,蒼翠如畫,和諧安寧。千百年來歲月積澱的藏家文化豐腴了鄉城絕美的人文風景。

燦爛如陽的佛教文化滋養了這方土地的神性和靈性,多彩絢爛的民間文化滋養了這群謙卑向善的人們。在鄉城時間沒有了“刺痛心靈”的菱角,心靈沒有了“物慾橫流”的翅膀。“與人為善、慈悲為眾、普世為樂、敬孝至上”的文化宗旨,讓浸透身心的民族文化有了自信——原文態。一聲高歌,一個舞蹈,一次聚會,一種解讀都表達著真善美,就像佛經中的香巴拉王國,逍遙世外,利他為樂,和諧相融,慈悲至上。

從古至今,鄉城人生活在群山為欄、河水為伴的世外之地,帶著感恩自然、敬畏自然之心,解讀著生命最美的意義;用知足少欲之心,用滿腹悲憫之心,善待著一切有情眾生。在這裡沒有貴賤之分,沒有男女之別,沒有銅臭之味,沒有悲喜之憂,“與天地相融,與自然相依”成為他們處世治家的生命哲學——原住民。每一次微笑,每一次遷居,每一次變故,每一次生死都講述著生命輪迴的因緣,就像香巴拉王國的臣民,善小為之,惡小避之,隨喜同樂,遵從因果。

面對鄉城這方聖潔無瑕的土地,解讀鄉城絢爛多彩的文化,

走進鄉城藏家人的生活,世間人感慨萬千,流連忘返。

有智者感嘆:“鄉城是心靈脩養的香巴拉王國。”

有攝影家感嘆:“鄉城是未被染汙的原態淨土”

有遊客感嘆:“鄉城是燦爛微笑流淌的心靈家園。”

有文化學者感嘆:“鄉城是原態文化的處女地。”

假如您正在書中解讀著世間香巴拉王國之景,不妨走進鄉城體驗那份衝擊視角與靈魂的感動;假如您正在踏遍千山萬水尋找心靈的家園,不妨走進鄉城體驗那份超越世俗的寧靜;假如您正在絞盡腦汁尋覓精神放牧之地,不妨走進鄉城放牧您那顆俗念染色的心靈。

摘自《天邊的香巴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