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窮”支配的2018,今年你資金荒了嗎?

前不久網友自發評選的2018“年度漢字”出爐,“qiou”字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大部分網友這一年的狀態,熱議度居高不下。其實今年不光老百姓喊窮,企業也缺錢,都說日子不好過。明明都在為生活努力,怎麼錢就沒了呢?


被“窮”支配的2018,今年你資金荒了嗎?


投資環境差不賠就是賺

2018年有一種投什麼賠什麼的感覺,投進去的錢全被割了韭菜。

股市一道光,綠到你發慌,想靠加倉回本,沒想到抄底抄在了半山腰。

之前一路看漲的房地產市場今年停滯不前,三四線城市甚至有下跌的趨勢,未來市場也不容樂觀。

P2P平臺爆雷潮,本想著多投幾個平臺能分散風險,以為把雞蛋放在了不同的籃子裡,但沒想到最後這些籃子裝上了一輛車。

有人靠比特幣一夜暴富,就有人耐不住寂寞跟風加入,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比特幣就崩盤了。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被套牢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再也不敢輕易出手。手裡有錢的看形勢不對,寧願把錢捂在懷裡,雖然收益不高,但勝在安全。


被“窮”支配的2018,今年你資金荒了嗎?


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整體經濟下行,好資產難找,投資意願降低。就算自認找到好項目,投資意願強烈,想從銀行獲得貸款也不容易。

整個市場的資本都在觀望,錢流動不起來,自然就覺得資金荒。

貿易摩擦加劇困境

中美貿易摩擦給對外出口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很多企業受到牽連。對外放型企業來說訂單減少,成本增加;高新科技企業更是重點打擊對象,對外合作受阻。隨著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弱,海外資金撤離可能性加大,股票、房產等都會受到影響,並且還會導致企業海外融資成本不斷攀升。企業想通過對內融資維持發展,但銀行認為風險太大,不敢輕易放貸,資金荒鬧得心慌慌。

另外,今年以來我國外需增長放緩,上半年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9.9%。當外需增長放緩時,勢必要通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然而不管是走大規模刺激消費的老路,還是從供給側擴大內需,都需要居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作支撐,這恰恰是目前最大的問題——老百姓覺得沒錢消費。


被“窮”支配的2018,今年你資金荒了嗎?


還債路漫漫消費何其遠

為什麼今年明顯感覺錢不夠花了?先想想自己身上背了多少債吧。每月的工資還完房貸所剩無幾,錢不夠花先借點應急。本來是按自己收入水平算好貸的款,結果經濟下行,能提供穩定收入的工作可能靠不住了,年終獎基本不抱希望。本以為少出去吃飯,少買幾個包包就能解決問題。可是吃的用的能省,孩子的教育、全家看病、每年該繳的保險都省不了,明年孩子要上小學了,一年10多萬的私立小學學費又是一筆支出。算來算去只能從消費品方面節約開支了,榨菜火腿腸也挺好的。

央行數據顯示,2008到2018年的10年間,居民部門存款增速從18%下滑到7%左右,50%以上的家庭基本上是零存款。而與存款增速相對的居民負債率卻不斷攀升,目前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在120%左右,我國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7年不足35%到現在已經達到9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60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

大部分人收入固定,賺的錢都用來還債,自然分不出多餘的來消費,就算有雙十一和降稅雙重刺激,消費增速依然下滑。

我們的“窮”還有救嗎?

單從個人角度來看,歸根結底,要想解決資金荒,最重要的是減少負債,增加資金的流動性。

1.減少負債。借來的槓桿就算能撬動整個地球可終歸還是要還的,負債累累的情況下不要再輕易增加借貸。要考慮未來經濟形勢、個人收入能力,現在有能力貸款,不代表未來有能力償還,除非你能保證掙的錢越來越多,並且不會出現任何意外。

2.謹慎投資。一定會有人說現在誰還敢投資?但千萬不要小看人的慾望,投資有風險這句話人人都知道,又有多少人能禁得住高收益的誘惑?越是在缺錢的情況下,越是願意賭一賭。巴菲特曾說——我建一座能承重三萬磅的橋,但卻只讓通行一萬磅的車,這樣就算我漏放了一輛一萬兩千磅或者一萬三千磅的卡車過去,也不至於橋毀人亡。所以每當我在決定投資一個品種之前,必須要首先了解這個品種的安全邊際,尤其是向下的安全邊際,在最極端的情況出現時,會跌多少?可能性有多大?需要等多久才能解套?如果無法回答這三個問題,那麼我肯定不會買入!

面對誘惑,一定要多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承受損失。現階段來看,現金為王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