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萬鋼:多管齊下 促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訪談主持:《中國汽車報》社社長 何偉

訪談嘉賓: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 萬鋼

何偉:

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成績,產銷量已經連續三年全球第一,保有量也居全球首位。從產業規模來看,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首次突破百萬輛;從技術水平來看,一批整車和動力電池骨幹企業茁壯成長,新能源乘用車的主流車型續駛里程已提升至300公里以上;從國際競爭力來看,2017年有4家中國企業躋身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對於這些成績您怎麼看,您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了一個怎樣的階段?

萬鋼: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上汽集團時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能不能佔領制高點,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汽車行業的競爭焦點。汽車行業是市場很大、技術含量和管理精細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活用好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繪製了藍圖,指明瞭方向。

自2001年啟動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以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走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特別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已成為全球先行者,整車和部件出口歐美日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我們高興地看到,新能源汽車優勢車企持續投入、加快研發,不斷推出具有差異化優勢的新產品,快速佔領市場;一些新興汽車企業勇於創新,利用互聯網優勢,從中高端和共享市場切入,塑造品牌形象;合資企業也先後推出新產品,得到了政策支持和市場歡迎;關鍵零部件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快速提升,進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前沿。在公共交通領域,深圳市已在全球率先實現100%城市公交電動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正在加快公交客車、出租車、共享汽車的全電動化,充(換)電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建設和完善中。

在政府的積極作為、科技的支撐引領、巨大的市場規模、創新的商業模式共同作用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由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在全球產業體系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引領和加速了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儘快著手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及規劃。”

從導入期到成長期,這意味著什麼?處在關鍵的過渡階段,在進一步取得規模發展的前提下,從國家層面,是否應該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設定新的戰略考量?

引領產業變革、支撐轉型升級,首當其衝就是要堅持戰略引領,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擔負起引領轉型升級和保護大氣環境的雙重使命。從能源供給側來看,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量已超過40%,燃煤發電效率提升、排放降低,走在世界前列,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委員們認為,在認真總結前期規劃實施效果的基礎上,應進一步發揮國家戰略規劃的引領作用,著手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及規劃,制定新時代創新方向和戰略目標、明確新形勢下的發展路徑和政策支撐,提出全面實現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給產業界一個長期、明晰的發展預期,堅定各方信心,率先落實改革開放新舉措,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產能轉換,確保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聚焦重點、拓展和完善新能源汽車重點科技研發計劃,確保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

何偉:

“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疊加融合大勢,既為產業帶來了轉型變革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向這個看得見的、令人期待的產業未來,全產業對科技創新的渴求與日俱增,企業也是壓力與動力並存。您認為,我們應該在哪些重點領域加大創新力度?

面向未來,科技創新仍然是引領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加強科技創新對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的引領支撐。

早在2001年,我們就確定了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的電動化發展方向,聚焦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技術“三縱三橫”的研發佈局。當前,要根據產業和市場發展趨勢,研究分析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短板和競爭優勢,與時俱進、加大投入、超前部署,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和產學研緊密結合,著力提升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

一要明確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方向,遵循市場需求,充實完善新能源汽車“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整車產品要在綜合能效,如高效率、輕量化、網聯-智能化等方面提高質量。要把安全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關鍵的指標,從動力電池的單體、模塊、電池包、電-熱管理以及結構佈置等方面綜合考慮,實現最佳系統解決方案。

二要繼續提升“三電”核心技術,加強高能量動力電池、高功率燃料電池、高性能驅動和高效率能量回饋、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控制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

三要協調推進純電動、混合動力(插電/增程式)和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和產業化。當前要加大對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力度,攻克核心技術、基礎材料和關鍵部件難關。

四要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最佳載體,著力研發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鼓勵跨界融合,構建和利用好開放共享公共技術平臺。

五要科學制定技術標準,加強檢測能力,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體系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綜上,要結合產業發展規劃,聚焦重點、拓展和完善新能源汽車重點科技研發計劃,確保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遠近結合、供需匹配,協調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技術創新,必然會涉及全行業都關注的技術路線問題。除了純電動汽車,是否應該鼓勵新能源汽車多條腿走路、多元化協同發展?

要堅持遠近結合、供需匹配、協調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路。在這個思路引導下,近些年,為保護城市大氣環境和發展公共交通,我國從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共享汽車入手,逐步拓展到私人用車,合理有序地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基礎設施和政策法規的綜合競爭優勢。

去年以來,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呈快速增長趨勢。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及時推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向增程式混合動力發展,充分利用內燃機領域新技術,促進內燃機與電驅動技術的融合發展,諸如推動稀薄燃燒、均質壓燃、轉子發動機等科研成果應用於增程式發動機。在帶動產能轉換的同時,使排放降到更低,有效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純電動汽車的短板是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尚不能滿足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市場需求,為此,應及時把這些領域的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清潔零排放、續駛里程長、加註時間快的特點,經過多年研發積累,我國已形成自主特色的電-電混合技術優勢,並先後經歷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期間的規模示範運行,實現全譜型汽車“零排放”的關鍵技術方案。我國氫能來源廣泛,既有大量的工業副產氫氣,又有大量的棄風棄光電、低谷電等可供製氫的存量資源。上汽、濰柴、福田、長城等骨幹企業已經明確規劃、加大投入、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和商業化。以國能(神華)為首的能源骨幹企業牽手汽車、石油及相關製造業和院校,成立了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聯盟。應繼續支持上海、廣東、江蘇、山東等地結合資源稟賦,開展區域商業化示範運營,加快產業化進程,實現新能源汽車產品型譜電動化、智能化全覆蓋。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要堅定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信心。內燃機技術尚有較大提升潛力和發展空間。”

還有一個問題不可規避,那即是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傳統內燃機產業何去何從。近些年,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關於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的爭論不絕於耳。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壓力巨大毋庸置疑,但真的是日薄西山的“夕陽產業”了嗎?

內燃機是近代工業革命中最具核心價值、最有代表性的發明創造之一。內燃機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推動了工業社會快速發展。今天,在能源排放清潔化、動力系統電動化、產業發展智能化的大趨勢下,內燃機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前,溫室氣體排放等導致的大氣環境惡化和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汽車大規模普及應用,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化石能源消耗帶來的溫室氣體和有害汙染物排放,也成為空氣汙染的重要誘因,影響人居環境和身心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成為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趨勢。順應時代召喚,減少石油資源消耗,保護大氣環境,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多樣化是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堅定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信心。內燃機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目前仍是汽車等各類機械的主動力並佔據較大市場份額,這既是內燃機技術不斷髮展完善的結果,也是內燃機產業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內燃機技術進步在實現交通領域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中,仍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在大型工業動力、重型運輸動力、船用動力、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專用車輛等應用領域,內燃機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頑強的生命力。

在技術層面,內燃機尚有較大提升潛力和發展空間。我國的內燃機產品綜合能效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在高強化整機技術、高性能關鍵零部件技術、先進燃燒技術、低摩擦技術、低消耗功能附件、輕量化、餘熱能利用、先進後處理技術等領域,以及天然氣、醇類燃料等多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仍有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空間,這也是內燃機技術進步的重要方向。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新技術、新材料在內燃機產品創新中的嵌合,內燃機與電力驅動的組合、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與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結合,都有廣泛前景,亟待加強基礎研究和創新攻堅。”

也就是說,內燃機的市場與生命力依舊存在,但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通過轉型升級,獲得更長久深遠的發展,實現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雙輪驅動,協同發展。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世界各國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新舊技術更替、新舊動能轉換,是技術和社會進步的必然過程。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從全球來看,新技術、新材料在內燃機產品創新中的嵌合,內燃機與電力驅動的組合、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與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結合,都有廣泛前景,亟待加強基礎研究和創新攻堅。

我們要堅持用發展眼光和創新思維,研究制定車輛動力及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路線和發展戰略;著力降低排放、提升內燃機綜合能效和質量,積極推動內燃機與電驅動技術融合發展,針對新型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的技術需求,融合智能控制技術,重點研發插電式、增程式混合動力發動機。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能源、汽車和內燃機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已經成立了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同推動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我們要多方發力,進一步推進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開創新的天地。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應鼓勵地方政府在能源價格、建設用地、商業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

我記得今年初您曾在一次公開會議上,總結了當前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四大挑戰。一是純電動汽車亟待克服技術短板,擴大功能覆蓋;二是傳統內燃機驅動系統急需將轉型壓力轉化為升級動力。上述兩大方面現狀,今天您提供了更全面、詳盡的見解與建議。還有兩個方面,那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充分,運營服務體系不完善;以及政策體系、標準法規不健全,體制機制亟待創新等,也想請您談談接下來的發力點或解決措施。

基礎設施建設要做好總體規劃佈局。在電動化、智能化的進程中,新能源汽車將逐步發展成為移動儲能終端並實現與能源網的雙向互動。因此,普及充電基礎設施是推動電動汽車應用的關鍵,應鼓勵地方政府在能源價格、建設用地、商業模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市場化建設和運營。

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建成小區已有車位安裝充電設施普遍較難,問題在於小區內配電側由物業管理,由於無利可獲而缺乏可持續性。建議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允許小區物業收取合理的充電服務費,以提高物業協助安裝和維護管理充電樁的積極性。

相比之下,建設氫能基礎設施任務更為緊迫。發達國家把氫作為能源管理,創制了科學安全的氫加註站建設、車載氫罐技術標準和檢測體系,有力推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但我國仍把氫作為危化品管理,管理理念不同制約了我國氫能的利用。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借鑑,制定科學安全的氫能、加氫站和儲氫罐技術標準,提升檢測能力,儘快破除制約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標準檢測障礙及市場準入壁壘,加強並完善氫能生產、儲運和供銷體系建設。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政策支持應轉向稅收優惠、環保激勵、碳交易、金融創新和路權支持等方面。”

那麼政策方面呢?尤其是最受行業關注的財政補貼政策,如何進一步優化完善,且確保在退坡之後,行業能夠順利實現由政策依賴向市場主導的過渡與轉變?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產品生產成本逐步下降,應用優勢逐步顯現,具備了到2020年財政補貼退出的條件。下一步,政策支持應轉向稅收優惠、環保激勵、碳交易、金融創新和路權支持等方面。

具體措施上,一要嚴格執行油耗標準、“雙積分”等產業政策,適時轉化為碳交易機制,增強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內生動力。二要將推廣新能源汽車作為“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戰略支撐,賦予新能源汽車用戶更多的路權和準購權,將道路交通電動化的規模、效益與城市大氣環境績效考核掛鉤。三要加大支持分時租賃和共享服務等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向產品、服務、充電、運營等多環節組合的新型商業模式轉變,要進一步加強售後服務,提高質量效益。四要認真研究2020年對純電動、插電式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退出後的稅收優惠政策,使交通運行零排放和超低排放車輛成本得到補償和獎勵。五要以安全、節能、環保為導向,加強安全運行管理與服務,取消對續駛里程、能量密度等細節要求,把產品技術的決策權交給企業,讓市場決定產品的優勝劣汰。六要鼓勵金融創新,開展新能源汽車分期付款業務並給予優惠貸款,使購買成本與使用成本互補;規範完善和平等對待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七要加強車用動力蓄電池退役後儲能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和政策支持。八要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分地區、分車型實現汽車電動化,鼓勵大中城市率先實現公交、出租、共享、物流汽車全電動化。委員們認為,要重點支持海南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實施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30年實現全島新增汽車電動化、智能化。

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高端访谈|万钢:多管齐下 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爆料熱線:

010-56002742;[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