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感恩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金堂五凤溪社区

12月1日,随着成都市金堂县人大代表、五凤溪社区书记古燕林和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彦缓缓揭开覆盖在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感恩教育实践基地牌子上的绫幔,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感恩教育实践基地正式落地成都市金堂县五凤溪社区。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感恩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金堂五凤溪社区


该实践基地依托中国哲学小镇——五凤古镇的文化背景,结合学院的感恩主题教育,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实现校地双方更大发展,携手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强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基地将由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与五凤溪社区共同打造成为一个“党团干部+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

民盟四川省委社法委副主任、成都市人大代表、金堂县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王振芳,五凤溪文化名人李德富、王启友、邱先明、刘述鸾,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团委书记唐棣、副书记张利忠,以及希望学院100名学生志愿者出席本次仪式。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感恩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金堂五凤溪社区


一直以来,希望学院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十分重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培养,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就是希望学院针对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十大核心教育之一的一种。学院在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学生们走进社区,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蔚然成风。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与金堂县五凤溪社区共同建立的感恩教育实践基地,是在深入落实并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要求和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共青团十八大精神和省委“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的有效举措,更是学院在落实“青春志愿,爱在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感恩教育实践基地落户五凤溪,旨在整合高校与社区的志愿服务资源,在充实地区志愿工作力量的同时践行希望学子的感恩精神,展示学院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和奉献基层的途径。

五凤溪古镇,位于金堂县域西南,国家AAAA级景区。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成都市10大古镇中唯一的山地古镇。其地理位置,更似凤凰展翅,柳溪河穿镇而过,交汇于沱江,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故名“五凤溪”。此次感恩教育实践基地落户五凤溪,学院将结合社区实际,与社区进行就近结对,充分摸清社区需求,开展针对性志愿服务,同时,结合大学生专业特长与社区需求,开展专业志愿服务,积极拓展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校地共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