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劉邦、朱元璋等人打天下時小夥伴中猛人扎堆的現象!

通讀歷史,我們往往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名臣勇將扎堆現象。某個英雄依靠某地起兵,那麼這個地區之後出的名臣勇將就特別多,似乎這裡是天下英才的製造中心;某個英雄依靠某個集團起兵,那麼這個集團之後出的人物也是特別多,似乎這個集團天生就是天下最優秀的集團。

解讀劉邦、朱元璋等人打天下時小夥伴中猛人扎堆的現象!

如劉邦依靠豐沛子弟起兵,雖然豐沛之地沒有出現像韓信、張良那樣的一流名將、一流軍師,但是卻出現了一大批二流將領和二流智囊人物。如精通內政與後勤管理的蕭何、堪稱伯樂,忠誠可靠,向劉邦舉薦過韓信與季布的夏侯嬰、善於將兵,屢建戰功的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等人。劉邦平定天下後,初置18侯,其中豐沛碭地區的人員佔了11個;《漢書o高惠高後文功臣侯年表》中載有147侯,其中籍貫在豐沛碭三地的足有51人。

更典型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剛起兵的時候,回家鄉鍾離(今安徽鳳陽東)招了700士兵,最終他挑選了24個人做他的親信,就是這24個人,之後都是明朝開國戰績顯赫的功臣,其中還包括天下名將徐達。

面對客觀事實,怎能不叫人聯想到有所謂名將扎堆的現象?一定是上天眷顧劉邦、朱元璋!所以才讓他們的家鄉出現瞭如此之多的人才來輔助他們。

但是,真相真的如此嗎?

以在下之見,所謂名將扎堆現象,是從來不曾存在過的。

不可否認,這些跟隨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從而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的確是十分優秀的人才,但是之所以在歷史上名聲顯赫的人物中,留下的是他們的名字而不是別人名字,關鍵在於他們團結在一個蓋世英雄周圍,並組成了一個集團。

我們試想,在一次起義行動中,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我們需要人建設根據地,這就需要有人管理戶口、賦稅、需要有人管理民事等等一些行政上的事情。

起義的主要行動是進行戰爭,進行戰爭,在後方,就需要有人管理後勤、需要有人負責製造兵器,需要有人徵集士兵、需要有人防守根據地;為了知己知彼,需要有專門的人負責情報工作;在前線作戰,就得有人善攻有人善守,有人善於率軍衝鋒陷陣有人善於固守陣地,有人善於指揮步兵有人善於指揮騎兵,同時還得有人善於作總體的戰爭謀劃,總之,為了維持整個起義行動的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才俊才能完成。一個人即使是蓋世英雄,如果他沒有這些才俊的輔助,也難以成就驚天動地的偉業。

解讀劉邦、朱元璋等人打天下時小夥伴中猛人扎堆的現象!

俗話說:“萬人之中,必有俊傑”。中華大地有多少萬萬人,又該有多少俊傑!不可否認,像伍子胥、項羽、岳飛、漢尼拔、盧庫盧斯、拿破崙這種蓋世英雄可能的確是幾百年出一個,但是僅僅在某方面具體過人才能的俊傑,全天下則是數不勝數。因此,一個領導者如果具備足夠的識人眼光,他是可以在一個並不小的地域內找到足夠多的人才,給予這些人才合適的位置,足以打造一個非常優秀的集團。

回到正題,豐沛集團正是在劉邦的領導下,各有所長的人才們在各自的位置上發揮著其特長。他們帶著豐沛子弟如洪流一般席捲那些勢單力孤的各地才俊。那些勢單力孤的人不是被他們捏碎,就是為他們所吸收。

韓信夠英雄了吧,國士無雙的將才,可是在戰亂之初,他既無基本的人馬,也沒有協助他一起起事的朋友,只有投靠勢力強大的項梁,做個小兵,地位卑微,基本沒有人知道他的才能。韓信棄楚投漢之後,運氣相當不好,因為犯法判處斬刑,執刑的時候正巧劉邦的親信夏侯嬰路過,韓信眼見夏侯嬰路過,看到了活命的希望,竭盡全力大吼一聲:“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歷史就在這0.01秒發生了改變!夏侯嬰見這個人出語不凡,而且生得相貌堂堂,器宇軒昂,於是立即救下了韓信。後來幾經波折,經過夏侯嬰和蕭何的力薦,劉邦才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無獨有偶,八百年後,有一位同樣生得氣宇不凡的人在臨刑前大吼一聲:“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當時想殺他的人叫李淵,而救他的人則是早就對他非常欣賞的李世民,這位僥倖逃生的英雄,就是唐代名將李靖。

假如當時夏侯嬰沒有碰巧路過……假如韓信不是靈機一動吼了一嗓子……假如夏侯嬰並不是個伯樂……假如韓信長得並不帥……假如……韓信還會在歷史上留下他的姓名嗎?同樣,假如不是李世民對李靖的名聲早有所聞,那麼李靖還會在歷史上留下他的姓名嗎?

像李靖、韓信這樣的大英雄都不敵集團的力量,那麼更不用談那些一般的才俊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李靖、韓信是英雄中的幸運者,同時,還有大量的不幸者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中…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來看看奪取天下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首先,需要基本的人馬,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無數人都勢單力孤,他們急切想依附比他們稍微強勢一點的勢力以自保,因此如果一個人在天下大亂之處能夠得到幾十近百人的衷心效命,則很容易形成一個兵馬凝聚的核心。

其二,需要一個優秀的人才集團,以古代的條件,一個人沒有可能全天下去搜集人才,但是如果他具備足夠的慧眼,他能夠在一個地區得到足夠的人才,假若這個首事者在起義之前和這些人地位相等,那麼他必須具備特殊的才能與社會地位才能讓這些人才為自己效勞,這些人才都是日後打天下的資本。

解讀劉邦、朱元璋等人打天下時小夥伴中猛人扎堆的現象!

陳勝、項梁、劉邦、英布、彭越、陳嬰等等義軍領袖,之所以能拉起一支兵馬,莫不是具備第一個條件,陳勝起兵靠的是他“屯長”的身份與“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的迷信煽動以及民眾對秦王朝的仇恨;項梁等六國舊貴族起兵靠的是他們之前尊貴的身份;劉邦、英布、彭越等人起兵是靠著他們的社交圈子背景;陳嬰等舊秦官吏則是靠著他們在秦帝國中尊貴的地位與其良好的人脈。

而之後項梁、劉邦集團之所以能夠做大,有一個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他們麾下有一大批能為他們衝鋒陷陣,誓死不離不棄的才俊。假如不具備如上兩個基本條件,奪取天下無異痴人說夢。所以,即使是像韓信、李靖這樣善於統帥千軍萬馬的人,由於不具備如上兩個基本條件,他的命運之路一般有兩條:得明主而事或者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轉發分享給您的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