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明朝的锦衣卫其实是把宋朝的皇城司发扬光大了。

宋朝建立有一种原罪,就是得位不正,宋朝被灭时,元朝大将博颜说"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意义深远。

宋朝也有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元朝权臣博颜

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得皇位,那么对朝臣尤其是武将是极不信任的,再加上五代经历了朝代轮番更替,对大臣进行监控势在必行,于是产生了明朝锦衣卫的前身--皇城司。

设立背景

宋朝到了宋仁宗时期已经真正实现了儒家"士大夫共天下"的理想,士大夫通过儒家理想治理天下,管理国家,包括皇帝。尤其是五代是"兵强马壮者为之",对原来汉唐以来宣扬的"君权神授"神圣性已经荡然无存,士大夫对皇帝已经按照正常人进行看待,所以士大夫治理国家,不是对皇帝负责,是对黎民百姓和天下负责。

宋朝也有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邓牧

比如宋朝末期的邓牧就有此番对皇帝的认识:"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羽臂也。状貌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这话放到今天也同样让人震惊。从此段话总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士大夫已经将皇帝看做国家的象征了。再加上士大夫阶层对皇帝权利进行很大的约束,使得皇帝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甚至宰执大臣都会对皇帝进行隐瞒,例如经常隐瞒财政情况避免皇帝奢侈浪费;或者士大夫阶层有权对皇帝旨意有权驳回。

皇城司作用

宋朝也有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皇城司

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建立了皇城司,当时背叛的昭义节度使李筠的儿子曾经到汴京报信,赵匡胤为了稳住李筠,就任命其儿子李守杰为皇城司首领--勾当官。听这名字就不怎么好听。

皇城司对外公开的主要职责是保卫皇城,但实际工作就是和明朝锦衣卫实行,是皇帝的耳目,监控上至大臣,下至边关,连最低的百姓都会进行监控,皇城司最高达到7000多人,多派往外地进行搜集情报。

宋朝也有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明朝锦衣卫

比如突然出的水灾,那些宰执大臣都会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具报,因为这些异常天气古代被认为是皇帝失德,皇帝要进行自责,宰相要辞职以谢天下。所以这时候皇帝就会派皇城司人员深入灾区进行实地走访,搜集最准确的情报,以便把控赈灾力度和计划。当然更重要的是监控大臣的一举一动,避免大臣们结党营私(虽然宋朝以"结党"出名),将搜集的情况密奏皇帝,有时候会诬告那些大臣,因此大臣们对皇城司还是有些忌惮的。但因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整体对朝政把控比较大,约束能力强,所以没有像明朝那样成为滥觞。

宋朝也有锦衣卫?明朝锦衣卫其实是跟宋朝学的

特工

皇城司所召之人都是一些精英,作为特工,不仅训练严格,同样要求比较严格,对那些赌博喝酒之人都会进行严惩,甚至会流放。皇城司的领导勾当官,一般只选亲信之人,并且不能连任,防止做大不受控制。

虽然皇城司不受司法约束,但在宋朝因为士大夫阶层超强的政治力量,整体都在可控制内,没有形成像明朝那样的滥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