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位置作用

丹田在何處,說法不一。多數氣功家認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

“泥丸”,在頭頂百會穴,有的說在兩眉間印堂穴。中丹田叫“絳宮”,在胸部膻中穴

。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當大的一塊體積,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還有

人認為丹田在臍上,又稱祖竅。也有人說巨闕穴為中丹田,又名靈臺。下丹田為足掌心

之湧泉。其說不一。

古人認為丹田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無火能使百體皆溫,無水能使臟腑皆

潤,關係全身性命,此中一線不絕,則生命不亡”的說法。

上丹田在督脈的循行路上,屬於陽性,是陽氣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

識活動的神經中樞所在。是練功入靜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鍛鍊神經系統,控制

自己的意識活動,調節、增強神經中樞,抑制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貯能性效應。這

有助於休養生息,積聚精力與疾病作鬥爭,獲得健康。所以,練功後感到體力增強,精

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頭部,頭部為諸陽之會,凡氣虛下陷,頭部怕風寒,以及腦貧血、低血壓

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學氣功者,不要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氣機上竄引起頭暈;

陽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陽上亢、高血壓)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氣下陷,婦女月經過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

悶,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練功誘導得氣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鍛鍊體液系統,激發體內的能量物

質,以調節、充實體液循環,提高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激能性效應。這對人體充實

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歷代氣功家多主張意守下丹田;因為這個部位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它

位於人體中心,是任脈、督脈、衝脈三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十二經脈也都是直接或間接

通過丹田而輸入本經,再轉入本髒。下丹田是真氣升降、開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

女子養胎的地方。《難經》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

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所以氣功家多以下丹田為鍛鍊、

匯聚、儲存真氣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氣發源 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

以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人體的強弱,生死存亡,全賴丹田元氣之盛衰。所以養生

家都非常重視保養丹田元氣。丹田元氣充實旺盛,就可以調動人體潛力,使真氣能在全

身循環運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真氣充實暢通八脈,恢復先天

之生理機能,促進身體的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