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音樂教育,家長要在五個方面“致富”

宝宝的音乐教育,家长要在五个方面“致富”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科技的進步,人們逐漸重視兒童的音樂教育,無論從社會到學校、家庭都認識到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環境下對0-3歲的嬰幼兒實施音樂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宝宝的音乐教育,家长要在五个方面“致富”

1. 幼兒音樂欣賞模式單一

隨著家長對音樂教育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欣賞音樂,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但是對於欣賞音樂的內容方面還比較單一,大部分家長給孩子欣賞音樂以兒歌為主,有少部分家長除了兒歌還會給孩子欣賞古典音樂,很少有家長給孩子欣賞器樂、舞蹈等其他類型的音樂。

實際上音樂的類型有很多,古典音樂、兒歌、流行音樂、器樂、舞蹈等等,除了這些讓孩子傾聽萬物的聲音,聽媽媽唱的歌,讓孩子廣泛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豐富欣賞的種類,更有利於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認知。

宝宝的音乐教育,家长要在五个方面“致富”

2.親子間的音樂互動模式單一

有調查稱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的音樂活動主要是聽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這表明家庭音樂教育互動模式的單一性。

良好的互動模式需要家長自身擁有良好的音樂素養,如果家長懂得簡單的音樂理論知識,並擁有良好的音樂感覺,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更好的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並讓幼兒進行模仿,在孩子學習音樂樹立良好的榜樣的同時,也會激發孩子進行音樂活動的強烈興趣。

但是有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五音不全、動作不協調,從而缺乏主動性,不願意參與孩子的音樂活動,只是藉助音樂播放媒體讓孩子自己聽音樂、自己唱歌,或是在旁邊看著,不能夠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舞蹈律動,甚至對孩子的音樂遊戲表現出漠視,這樣的互動模式使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自然不高。

宝宝的音乐教育,家长要在五个方面“致富”

3. 幼兒樂器使用模式單一

家長對幼兒學習樂器的認識一般侷限於讓孩子學習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等這種傳統的、需要練習的、帶有技能性的樂器,他們認為三歲前的孩子還太小,還沒有能力學習這些技能性樂器。

因此,對於樂器來說,家長很少讓孩子接觸。當然也有少部分家長會給孩子買來一些小鼓、八音琴等小樂器,讓孩子自己敲著玩,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上來很新鮮,敲敲打打的,但是敲兩下後新鮮勁沒了也就不玩了,這種小樂器便成了玩具箱裡的擺設,沒有發揮出它本身的作用。家長看見孩子對小鼓、八音琴這樣的小樂器不感興趣,也就不再買其他的小樂器了。

宝宝的音乐教育,家长要在五个方面“致富”

4. 幼兒音樂教育形式單一

對於部分家長來說,他們認為的音樂僅僅是聽、唱、跳、奏,並沒有聯想到音樂可以和其他藝術形式、孩子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他們認為音樂教育就僅僅是音樂教育,並沒有聯想到音樂教育還能延伸到其他藝術教育、生活教育、性格教育裡。

很多家長為了讓小小的孩子學樂器、舞蹈,常常用各種方法逼迫孩子進行枯燥練習,孩子常常在打罵聲中流著眼淚學習音樂,這讓孩子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甚至對音樂產生了反感。

其實,孩子喜歡新鮮的、好玩的、沒見過的形式和事物,把聽到的音樂畫下來、把演奏的小樂器用橡皮泥捏出來、把聽到的兒歌和生活習慣結合起來,讓孩子換個角度、換個思維學習和體驗音樂,會使孩子有不一樣、更有趣的感受。

宝宝的音乐教育,家长要在五个方面“致富”

5. 家庭音樂教育環境模式單一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大多侷限於家庭環境,家長給孩子播放音樂、聽孩子唱歌、看孩子跳舞,甚至買來一些樂器讓孩子自己敲敲打打,這些都是在家庭環境中家長和孩子進行的。

對於0-3歲的幼兒不到上幼兒園的年齡,日常音樂活動只能在家裡進行,如果家長不能很好的引導,這樣不利於孩子對音樂的認知,更不利於孩子的社會交往。

為了增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家長可以把家庭音樂教育延伸到外面,比如帶孩子聽聽音樂會、參觀樂器展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編排音樂劇、器樂合奏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