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國人才為什麼那麼多

戰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

合格的詮釋了亂世出人才這句話

當時的人才很多,秦國多,六國也多

從過秦論中我們可以知道六國的人才

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這些人裡面有很多我們十分熟悉,例如蘇秦、樂毅,例如吳起、趙奢、廉頗,都是當時一等的人才,但是卻失敗了,被秦國打敗。

戰國時期秦國人才為什麼那麼多

秦國有誰?

秦國本來是西戎蠻荒之地,人才十分匱乏

從秦穆公開始,就不斷從國外吸引人才,例如百里奚、孟明視、公孫枝等人

到了秦孝公時期,重用從衛國來的商鞅,實施變法,國家勢力大大增強

商鞅死後,一段時間陷入了外來人口請別來的局面

但是很快出現了一張利嘴,這就是魏國人張儀。

張儀一張嘴低百萬雄兵

還有魏國來的公孫衍,幫助惠文王收復河西之地

魏國來的範睢幫助昭襄王遠交近攻,在長平之戰大敗趙國

楚國來的李斯幫助嬴政滅六國

衛國來的呂不韋幫助嬴政......

除此之外,還有尉繚子,姚谷、白起、司馬錯、蒙恬、王賁、王翦、李信、鄭國等等,大部分都是外來人口。

其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魏國來的人才最多。就連商鞅也是在魏國不受重用,後來的秦國。

戰國時期秦國人才為什麼那麼多

這些人才為什麼會來秦國

第一,是秦國的自謙。由於把自己放在一個弱於東方六國的地位,因此對人才十分渴求。

第二、是統治者的開闊胸懷。在封建社會,主子的認識最重要,沒有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這些人禮賢下士之心,這些人才也不會對於西秦的。

第三,是東方六國將這些人才送到了秦國。尤其是魏國,本來魏國的地理位置最好,人才貯備也最充足——中原之地啊。戰國早期,魏國重用吳起、李悝,頭一個實施變法,實力發展十分迅速,打的秦國找不到西,將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都收到了魏國之內。

如果一鼓作氣,打進秦國老家也不是夢想。

但是魏國出了魏文侯之外,後面的這些魏王的基因發生了突變,一個比一個昏聵,一個比一個無用,尤其對於人才十分的忌憚,更喜歡那些無用的公子宗師——可能是在吸取三家分晉的教訓?

總之,魏國成了秦國人才的水庫——魏國距離秦國最近,沒有馬車,走過去也不過一個月而已。

戰國時期秦國人才為什麼那麼多

秦統一天下,本質是人才的統一

嬴政很厲害,離開了呂不韋,也許早已經成為嫪毐的刀下之鬼

白起很厲害,沒有了范雎,也許早就在老家終老等死了

所以,這些歷史的發生,是一環扣一環的,一個人才推薦了另一個人才,一個人才成就了另一個人才

秦滅六國就是一連串人才連續作用的結果。

戰國時期秦國人才為什麼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