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

在这一章里,老子所讲的都是以整个“道”、整个法界大自然为主、为核心,然后再切入一般众生颠倒梦想的世界,希望能够从中唤醒众生。

所以,世间法方面他也会做一些比较,但是,老子的思考范围,他的思想,跟一般众生的思想,那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众生是不断地在追名逐利!而老子他就提出一个问题来:“名与身孰亲”,“名”就是虚名。

你的名声、虚名跟你的生命,哪一个对你比较重要呢?是生命重要?还是这些虚名比较重要?所以,老子就告诉我们,一般人都是一直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出名。问题是,这些名,你是真正实至名归,还是说你只是要名这样而已。

《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身与货孰多”。“身”就是你的生命。“货”就是那些金银财宝。你的生命比较贵重,还是那些金银财宝比较重要。“得与亡孰病?”“得”就是说在得失之间。“亡”就是丧失生命。你到底是要为了得到名利,而丧失生命比较重要?还是说保有你的生命,过着纯真、快乐的那一种解脱自在的生活比较好呢?

老子对于世间这些做出一个结论,“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甚爱”就是那些很喜欢世间名利的人,一直在抓世间的名利,“必大费”,一定要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多藏必厚亡”,“多藏”就是在名、利,尤其是财务方面,什么国宝,珍宝!一直希望越来越多。这样的话,你的生命很快就会丧失掉!虽厚也是死亡!

《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就像你拼命去赚钱,但是等到你有了钱,你的健康、你的生命,却丧失掉了。很多人就是一直在奋斗,很努力地在赚钱。

当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时候,觉得:“喔!这一生所预定的目标总算达到,可堪安慰!”但往往你还是不知足,还是会积蓄!当你渐渐有了钱之后,往往你身体的健康也丧失了。也就是说,你表面上是在赚钱,如果你的生命意义没有提升起来,你把赚钱当做你的人生目的,那么你是用你的生命去换取钱财。

这两者,它是一个反比,结果会变成,你的钱越多,你的生命也就越少。所以说你赚钱、赚钱,到后来呢?你的生命是被钱赚走了。如果你的人生意义没有找出来,你一直地要赚钱,在金钱上面较量、在乎的话,你用生命去积累钱财,那么你的生命是会越来越少,最后你的生命是被钱赚走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

《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不辱”,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知足的话,那么就可以常乐,而不会遭受很多的侮辱。人到无求品自高吗!“知止不殆”,如果能够知道满足,适可而止。这样的话,你不会一直在无穷地去追逐那些钱财。

所以,记得!我们赚钱是为了“不必再赚钱”。而不是说,赚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如果你赚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积累更多的钱,你把钱当做人生目的,那么你的生命就会被赚走。钱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人生目的。

这里不是说钱不好,而是我们要善用它。我们要把人生的目的、意义找出来,然后再善用这些钱,而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所以,能够“知足”就“不辱”。“知止不殆”,那就“可以长久”。因为你有那种生命意义、生命方向,你的生命意义就可以发挥出来,它就可以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