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重新定義面向未來的中國企業戰略

感謝《銷售與市場》,也感謝諸位!今天給大家談的內容和之前幾位嘉賓不太一樣,我是北大社會學博士,是學社會學的,嚴格來講我不懂管理,我也不懂商業,這些年來所做一切研究,包括上一次在阿里巴巴也有過一個交流,我只做一件事情,我們從人的角度,能不能不要從商業的角度,來衡量整個商業的進程。

如果我們以這樣的角度來衡量商業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標準不一樣了,就像我們對孩子們的培養一樣,如果我們以人的角度,而不是物質角度看到孩子培養的時候,我們培養孩子的最大的成功就是孩子善良,同意嗎?

(掌聲)

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但是我們的教育不把這個東西作為KPI,所以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來彙報一下我對這40年來整個中國企業進程的一個梳理。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我們就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如果從人的角度,如果從時代的角度,我們去看一個商業現象或者看一個企業成敗的時候,你突然發現這個時代所有的成功其實80%到90%是運氣,為什麼這麼講?

如果我們以同樣時代來看,比如說我能考上北大,你只能考上中專,那我一定比你考得好,這沒有問題,這叫同一時代。

但是如果我們歷史兩千年跨度來看的話,你能夠考上北大不是因為你牛逼,而是因為恢復了高考制度,如果時光倒流過去,你就在農村落戶放牛,你再牛逼也是一個放牛的,你再往前,你就在北洋軍閥混戰中流浪,再往後,黃河口決堤,你在逃荒。這就叫時代。

所以,在國內我是做戰略的,這些年我應該服務過大大小小的企業,大到像王石、李東昇,包括像騰訊馬化騰上市之前都給他做過輔導,小到我前兩年服務了一批微商,所以有很多人特別奇怪,姜博士,你為什麼選擇跟別人不一樣?

我想告訴大家,我的標準叫“人”,因為如果從人的角度去看整個中國40年進程的話,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第一個階段,市場化戰略的本質首先是人的覺醒。

什麼叫計劃經濟?就是不允許你為自己的利益奮鬥,如果一個人不為自己奮鬥,那叫天誅地滅。你們還是人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有的經濟學、所有的市場經濟或者人類的發展只有一個基本的原理就是充分的尊重個體的利益和他們的思考。如果我們以人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中國40年的改革,我們看到第一階段的市場化,什麼叫市場化?我們允許生產隊的農民可以不種田了,可以幹嘛?可以做生意,這就有了江浙第一代個體戶的興起,我們來看一下,這樣一個甦醒最後沉澱出來什麼?兩個人,我不懂商業,我也從來不從商業科班邏輯來看,我是學社會學的,我是從社會人的角度來看待整個商業進程的時候,中國的改革開放第一個階段,我們呈現出了兩個人:

第一,企業家。

第二,員工。

什麼叫企業家?企業家就是去尋找一切的機會,讓自己的財富和才能增長一萬倍、一億倍,這些人叫天才,這些人叫市場經濟的主體。我們還有千千萬萬的人怎麼辦?有企業需要幫助,我們就去幫助這些人,來成就他們的夢想。這些叫員工,所以一個市場經濟歷史,無非是把人分為兩個等級:

一個等級叫冒風險成為王,敗為寇。

還有一類人,沒有那麼大夢想抱負,不願意冒那麼大風險,能不能幫助你成就你的夢想?請你給我公平的回報,這叫員工。

在社會學意義上來講,中國改革第一個十年,我們有了兩個階層:

第一,企業家階層。

第二,僱工階層。

由於時間關係不展開了,如果從歷史這一百年曆史來看,大家會看得非常清楚,這兩個階層出現有多麼的難和多麼的重要,也出現了中國的第一批偉大的企業家,我之所以說“偉大”,就是因為這些人在當年,和很多人一樣,有同樣的環境,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由此開創了中國第一代企業。

第二個階段,1992—2001中國企業的戰略——品牌。

1 9 9 2年小平南巡,整個中國進入初級市場階段,這意思就是說消費者登上歷史舞臺,葉茂中的是我們市場的主人是消費者,只有這個前提成立才有營銷,否則不需要營銷,因為消費者覺醒了,他們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了,他們說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我的錢我做主。

所以,這個社會的運營方式就變了,我們所有的企業、所有的生產、所有的產品、所有的運營,我們都去圍繞付錢的人來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我這樣一個描述感受到歷史的偉大的進步。

天啊!這個社會終於讓所有的奮鬥者去圍繞每一個普普通通的消費者再奮鬥,我們每一個人花的每一分錢可以調動這個社會的資源,可以調動這些葉茂中等人的才智,可以調動《銷售與市場》平臺,可以調動我們無數的企業家,為每一個普普通通消費者的幸福,不管這個幸福是高尚的還是低俗的,這跟你沒關係,因為它是用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換來的幸福。

這叫什麼?這叫品牌。

品牌的出現或者在改革開放第二個階段,我們所獲得的同樣是兩個階層覺醒:

一類是消費者。

一類是渠道,什麼叫渠道?所謂渠道就是品牌的載體。

我們大家都非常清楚,什麼叫載體?請問一下,每一個人有沒有靈魂?有沒有?有!對,我們的肉體就是這個靈魂的載體,沒有靈魂的人我們叫行屍走肉。沒有品牌的企業我們叫工廠。所以,品牌的出現,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中國所有的營銷人都是誕生在這個時代的,統一碼?對還是不對?對!

也正是這個時代,一個全新的商業環節成為主宰,這個環節叫渠道。

我曾經當年在摩托羅拉公司做過渠道戰略總監,那個時候我們有一句話“渠道為王”,如果我們從人的角度,而不是從商業、從這些利益的角度看待這個進程的話,我們突然發現渠道的出現,它在整個商業的進程中有著非常偉大的意義,因為商業終於進化出一個載體,這個載體把消費者的意願、消費者的價值觀、消費者的幸福感去凝結在這一個載體上,這個載體叫渠道。

其實我們看到在全世界無論是中國、美國、日本還是歐洲,全世界的富豪都處在渠道上,全球的NO.1富豪是沃爾瑪,這是不是渠道?阿里巴巴是不是渠道?所以渠道成為財富的最大的承載者。

產品的價值越來越低,渠道的價值越來越高,富士康造一個蘋果800塊錢,賣到渠道里面9000塊錢,公平不公平?太公平了,為什麼太公平了?

因為渠道的價值是我們消費者的精神價值,你不是行屍走肉,你是有靈魂的人。人們應該為自己的價值觀、為自己的靈魂、為自己的幸福感付費,這才叫幸福的國家。

所有的基尼係數,衡量一個國家富裕標準,一個最簡單恩格爾係數,它說如果我們錢花在必需品上你就是窮人,如果你能花很多錢在那些可有可無的事情上,比如化妝品,那東西可有可無,不對嗎?

比如手錶,可有可無,很多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你們家可有可無的東西越多,說明你們家越富裕。你們傢什麼都有用,說明你很窮,不對嗎?為什麼我們看到農業社會很窮,每一樣都有用。

什麼叫藝術品?就是隻能看不能用,葉茂中說一幅畫3個億,那3個億一點用都沒有,如果沒有這些靈魂的東西,我們就是一個行屍走肉。

在社會學意義上講我們中國有了商業文化載體,我把這部分講完之後,後面整個進程大家會目瞪口呆,為什麼?因為接下來的進程就簡單了。

因為品牌一旦出現載體,全球就出現了,這個世界不應該有國度之分,應該有品牌之分,對於消費者來說國家重不重要?不重要,應該有的是什麼?品牌,因為我們是消費者。

第三階段,2002—2008,中國企業戰略——國際化。

國際化戰略本質是什麼?全世界所有國家不同的人通過商業活動推初步統的價值觀,我們進行融合,太美了,真的太美了,無論你是非洲,無論是你南美,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我們都來創造優秀的產品,而優秀產品的背後是我們價值主張,我們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價值主張都可以融合。美不美?真的很美。

國際化喚醒了中國商業文化價值觀融合。它喚醒了商業裡面最高境界的東西,就是價值觀,當我們談價值觀的時候,這個社會就進入到它的終極狀態,就像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就是一個價值觀。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就可以登上歷史舞臺。

非常遺憾的是這個進程斷了,為什麼斷了?

1、房地產化。

2、互聯網化。

我服務過很多企業,我最痛苦的就是每一個企業家都問我一個問題,姜博士你是做戰略的,你告訴我,我該不該做房地產,這句話把我搞死了,我宣佈我不做戰略了,因為沒法說謊話。從我的角度來講,中國企業應該做房地產,你好好的去做服裝,就像雅戈爾,好好做服裝行不行?為什麼要做房地產呢?美的好好做家電,為什麼做房地產,最後都虧損了,凡是沒有聽我的都發財了,最典型的叫羅萊,羅萊是我的客戶,最早的時候董事長就給我談這個問題,我說我給你的建議是錯的,我向他道歉,因為沒有辦法,這是第一個打斷的。這個暴利誰擋得住?就像員工,大家要買房,你能阻擋住嗎?

2、互聯網,我特別喜歡互聯網,我曾經有機會服務過騰訊,但是那時候根本看不起騰訊,所以我覺得我沒有資格做戰略。所以互聯網來的時候我毫無猶豫就衝進去做互聯網,我歌頌小米、阿里巴巴、雙十一,凡是互聯網東西一概歌頌。但是到最後我發現,不對了,為什麼不對呢?我發現沒利潤了,人們最偉大的叫渠道,對嗎?品牌是渠道,它們現在告訴你說中間扁平化不需要渠道了,那品牌到哪兒去了?誰是載體?沒載體了,沒載體就沒有文化,你不要告訴我你的靈魂可以離開肉身,你做不到的。中國互聯網取得非常大成就,但是對不起,在品牌意義上全線倒退,沒有什麼品牌。

很多偉大的商業的進步,我為了體現在互聯網上有根據,每年在互聯網至少買二十到三十萬東西,所有東西全部在互聯網上買,最後結果就是無論某某偉大企業,還是某某小企業,它們都說給好評給你禮品,我送你東西明明很爛,但也要給好評才給優惠券、返券。

這是我的結論,我覺得2008到2018年這是一個沒有戰略的十年,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十年裡面,我們商業舞臺上最燦爛的是劉一秒,成功學鼻祖,第二個是吳曉波,第三個羅振宇,後兩個都是做記者出身,我和他們還很熟,如果中國商業思想是這三個人來領導,有沒有覺得有一點奇怪?他們存在很有價值,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他成為領導者這有一點奇怪,請問其他人幹嘛去了?我們這些人幹嘛去了?我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什麼叫戰略?我們回答一下什麼叫戰略。

我覺得為什麼比中國企業牛逼一萬倍日本公司全線衰退?要說中國企業牛逼,日本企業比我們牛逼多了,現在日本企業怎麼樣,為什麼會這樣?波特講了,運營不是戰略,效益不是戰略,如果你不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你沒有戰略。

沒有戰略的結果是什麼?價格戰,對不起,凡是推動價格戰的公司無論你多麼光鮮,無論你多麼牛逼,都將沒有戰略,因為價格戰既摧毀了品牌和文化,同時也摧毀了企業的文化,也就是利潤,沒有利潤那些做文化的人就沒錢。最後一定推向產品同質化、劣質化泥潭。小米、阿里都打價格戰,在接下來中國企業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功呢?請看PPT——拼多多。

這就是我們十年的結果,存在就是合理,所以大家沒有資格嘲笑拼多多,但是如果它成為這十年集大成,所有人都後悔沒有像拼多多做這樣的事情,我就不講這些了,我就心想你們還有沒有靈魂?

對不對?

對!

商業總得有點追求嘛,總得有層次吧?

所以如果拼多多出現的話,就像當年格蘭仕打價格戰,格蘭仕背後是海爾高舉品牌大旗,這才叫中國的商業文明。今天拼多多高舉價格戰的旗幟之下,你給我找一個品牌企業出來,找得出來嗎?你絕對找不出來,所以,沒有資格談戰略,所以我們不談這句話。

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雖然我們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但是咱們活得長總比活得短的要好。如果能夠活著,我們能夠活得長,那就可以殺人放火了,對不對?不對嗎?我們之所以不殺人放火是因為我們怕死,我們怕,我們想多活幾年,就不作了。我當時講戰略講了一句話“怕死才能活得長”,我們現在不談活得長,我們就不怕死了。

我們其實有一個特別好的機會,騰訊出現了,我特別擁護它,為什麼支持微商?我覺得微商在騰訊這個平臺裡面去做品牌的載體,多好!但是接下來這兩個人開幹,淘寶不能轉到微信,微信也不能進淘寶,這就像有產品人不能講文化,有文化的人不能講產品,我不知道這兩個人在想什麼。所以馬雲、馬化騰要為中國這幾年倒退負一定的責任。

特別奇怪的是全中國人民對於這兩個人極其惡劣不正當商業封鎖熟視無睹,這是違法的,你們同意嗎?不對嗎?我是騰訊的擁護,為什麼不可以轉到阿里巴巴,這是法律賦予我的權利,除非你說我違法了。我是阿里巴巴,但是憑什麼不讓我轉到微信,但是我們13億人都不說話,你們不說我也不說。祈禱這兩個能夠拋棄成見,擁抱在一起。

因為從社會學角度來講,騰訊是人的戰場,阿里巴巴是物的戰場,這裡講品牌,形成供應鏈多好?

好在技術革命永遠都是把所有的利益封鎖拋在後面,我們有了兩個特別好的東西出現:

第一,區塊鏈。

第二,短視頻。

時間關係,我不多講了,只講結論。

區塊鏈:企業社會化,社會企業化。

短視頻:沒有社群哪有品牌?可是我們知道品牌天生與比價平臺水火不容。

我們曾經有過機會,現在機會比過去要好,好得太多了。

因為短視頻是視覺平臺,而且是大數據的人工智能的平臺,所以,從戰略的高度重新定義短視頻,定義抖音,什麼叫抖音,什麼叫快手?每一個人手裡的電視臺。

當你在看每一個視頻的時候,那不是視頻,那背後是一個人在生產它的內容,因為大家非常清楚,品牌的源頭是電視臺,是傳播。

中國所有的品牌都是電視下的蛋,如果不讓葉茂中做一點是廣告他都廢了,你再牛,沒電視又有什麼用?這個時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電視才是品牌的管道,沒有電視沒有品牌。

當每一個人都是電視臺的時候,品牌將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就覺得奇怪,中國企業大佬們都不思考這個問題,這多麼牛逼的現實問題,而且特別偉大的是這一次渠道的載體不是層級,不是零售店,而是社群,我在五年前就寫了一本書《電商2.0》,後來又寫了《移動電商3.0》,書都翻譯在美國出版了,可是在中國沒有人理我。

值得慶幸的是這次阿里與抖音結盟,不打了,非常好。但是抖音和騰訊又打起來了,這個問題不大。

我做了一個結論,未來結果大概就是這樣子,我承諾過時間到了,說到做到,我意識到這樣一個結果之後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我把整個公司投了將近一千萬來做了一個抖音的矩陣,我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傳播才是品牌資源,而每一個消費者作為電視的時候,就可以把微商從傳銷中拉出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辦法講,這個書我們都搞出來了,所以接下來有兩本書,我用一個方式扔給大家,誰搶到就給誰。

書上面有二維碼,我給大家電子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