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行長金墉:讚賞“一帶一路”,將盡所能給予支持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9月12日的“1+6”圓桌對話會上的發言中指出,像“一帶一路”這樣雄心勃勃的倡議能夠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擴大貿易和促進跨境投資,為參與國帶來實質性的發展效益。“我們讚賞‘一帶一路’,並盡我們所能給予支持。”金墉表示,“我們希望同中國政府合作,在世行年會和春季會議期間,每半年召集一次會議,以持續保持‘一帶一路’的勢頭。”

世行行长金墉:赞赏“一带一路”,将尽所能给予支持

此外,金墉在會議中指出,全球經濟整體正處於增長走強時期,但不能沾沾自喜,因為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可能顛覆全球貿易回暖,尤其會對依靠貿易推動增長與發展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產生嚴重後果。

12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釣魚臺國賓館同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共同舉行“1+6”圓桌對話會。與會各方以“構建開放、活力、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圍繞“全球經濟形勢與經濟全球化的未來”、“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兩個議題深入探討。

主要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升級

金墉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從整體上正處於一個增長走強的時期:全球增長復甦自2016年中期已經開始,今年上半年繼續復甦,二季度增速達到3.6%,為2010年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1月,我們預測2017年全球增長將從2016年2.4%的危機後低點回升至2.7%。最近的發展趨勢可能帶來好於預期的全球增長結果。”他稱,推動這一增長勢頭的是全球製造業活動和貿易、大體穩定的融資環境和穩定下來的大宗商品價格。

世行行长金墉:赞赏“一带一路”,将尽所能给予支持

然而,沾沾自喜還不是時候。金墉表示,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可能顛覆全球貿易回暖,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尤其是對於依靠貿易推動增長與發展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其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也容易受到政策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信心降低並減少投資。而許多低收入國家還受到脆弱性、衝突、暴力和不利衝擊的影響。他指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幾個趨勢——對區域一體化和全球貿易的需要、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快速和持續的城市化、減排和抗擊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均表明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持續上升。

金墉表示,這些新投資的可持續性所要求的融資規模已超出了受限的政府財政支付能力,而私營部門能帶來新技術和運營效率。我們必須確保準備工作在技術上完善,而且融入了社會和環境保護內容。這些經濟體目前的投資水平——年均1.3萬億美元左右——是根本不夠的。

他還說,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彌合基礎設施融資缺口和滿足民眾日益高漲的期望,需要的投資規模意味著我們不能因循守舊,我們需要通過動員私營部門和優化利用稀缺公共資源,實現發展融資的最大化。要想吸引渴望高回報率的資本,當前正是絕佳時機。現在有超過10萬億美元投資在負利率的債券裡,24.4萬億美元投資在低收益的政府債券裡,8萬億美元閒置現金在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三來源

金墉表示,最近幾個月來全球經濟正在恢復元氣,GDP增長和全球貿易穩步回暖。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預計今年中國增速可達6.7%,佔全球增長的比重近30%,之後逐漸放慢速度。中國正在穩步實現《十三五規劃》的增長目標。”中國認識到,保持經濟增長需要開發增長新動能。他提出,《十三五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均反映出政府尋找增長新動能的決心,尤其是通過促進生產力和創新。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在研究增長新動能以及如何更好地促進新動能。金墉透露,這項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在很多方面,中國的增長新動能已經在快速改變經濟,譬如中國的生產結構在快速攀登價值鏈,對GDP增長貢獻最大的不再是製造業,而是服務業;中國人在電子商務、金融科技、高鐵、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等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騰訊、阿里巴巴、華為、滴滴出行等企業已經在全球技術前沿運作;中國的創新能力迅速成長,目前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比重超過2%,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佔世界研發投入總量近15%,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人力資本能力在快速提高,中國的勞動力中只有10%的人完成了高等教育,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30%-40%的水平,但情況正在改善,中國每年有700萬人大學畢業,3萬人獲得科技專業博士學位,超過世界任何國家,這使中國正在成為微軟、IBM等世界領先科技企業的研發基地之一等等。

“我們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未來數十年,增長主要來自三個主要來源。”他透露,首先是“扭曲”:過去的一個主要增長動能是消除資源配置中的扭曲現象,這在今天仍是一個重要的增長來源,尤其是在生產要素市場,即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市場;其次是“擴散”:加快採用現存的更先進的技術、產品和管理方法將是中國增長的關鍵。第三是“發現”:隨著中國更加富裕並逐漸接近技術前沿,促進新技術的開發變得日益重要。中國的優先重點應是繼續進行能力建設,完善促進創新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