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下陣來的干擾素

大約在20年前,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可以說無限風光,因為當時抗乙肝病毒藥物只有兩個,一個是干擾素,另一個是拉米夫定。慢性乙肝經過干擾素治療,可能使HBsAg陰轉,所以干擾素成了最常用的抗乙肝藥物了,聽各路專家講座,也都是這兩種藥物的比較,誰也不敢說哪一種更好,無非是干擾素治療無效更換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治療無效就更換干擾素治療而已。可是經過20年的時間洗滌,好壞已經很明顯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口服藥,口服藥目前用最多的是恩替卡韋。回顧一下干擾素敗下來的原因:

1*這個藥需要肌肉注射,1~2周就要一次,所以使用不方便,不僅僅是痛而已。

2*發熱,甚至高熱,不管什麼原因引起,患者很容易出現發熱的副作用。

3*骨髓抑制,可以引起全血像減少,特別是白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這個就很糟糕,應為當時促類細胞生長的藥物是很貴的。

4*孕婦不能用。

5*癲癇不能用。

6*精神異常的人不能用,干擾素本身就可能誘發精神異常。

7*肝硬化失代償的病人不能用。

8*免疫有問題的病人不能用,這個就糟糕了,因為很多病人不好鑑別。當然也包括免疫性肝炎的病人。

9*喝酒的,即酒精性肝炎不能用,而乙肝往往都是在一些喝酒的人身上發作。

10*嚴重心臟病的病人不能用,可是什麼才算嚴重呢,所以乾脆就儘量不用了。

11*腎臟不好的,比如腎功能不全的也不能用,本身干擾素就可能引起腎損害。

……

可能還有更多的原因,而伴著更多更好的抗乙肝藥物出現,干擾素就逐漸退出它的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