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前不久,2018年孤獨症(自閉症)特教教師激勵計劃支持的20名候選人名單公佈。這個項目由壹基金與萬科公益基金會支持,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進行指導,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執行,目的是為了鼓勵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師長期從教。


在這些特教教師中

有很多是教齡10年以上

甚至20年以上的老教師

他們在國內特教行業發展初期進入這一行

靠自己的摸索積累經驗

為彼時茫然無措的

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幫助

他們是這個行業的見證者

也是推動者


01 希望年輕人能在特教行業堅持住


薛小翠(唐山市路北區星知光培訓學校)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2005年,從師範院校畢業的薛小翠來到唐山的一家特殊教育機構。“在此之前的20多年裡,我從來不知道有自閉症群體,原來只知道在村裡有些精神障礙的人,但從來沒有人細究過他們具體是哪種障礙、哪種問題。”


最開始對這個行業是好奇,後來是喜歡。中間薛小翠還到普校做過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後來發現自己還是喜歡特教,又回來了。“做這一行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質,都非常期待自我價值的實現。自閉症的孩子們可塑性都很強,如果方法得當、有耐心,孩子的進步會比較快。這種進步也會激勵到老師。這種激勵能量讓我每天都去努力,通過努力獲得工作上的成就。”


國內自閉症診斷是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2000年之前,涉足自閉症教育的人很少。2010年之後,相關機構才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我剛入行時,機構少,學生也特別少,後來機構多了,學生也特別多了。現在很多機構在排隊入學,知名機構排隊情況更明顯。自閉症孩子確診的時間越來越早,很多在一兩歲時已經開始進行干預了。”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給小學生及其家長普及自閉症知識,呼籲大朋友、小朋友接納、包容、關愛自閉症群體


薛小翠認為,一方面熱心教育的人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前景,另一方面,家長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需求提高了。“10年前自閉症孩子不一定少,只是當時的家長意識薄弱,不知道孩子具體什麼情況,也不知道通過教育能讓孩子改善,很多人就認命了,把孩子圈在家裡。現在瞭解自閉症的信息渠道更多,家長們更願意帶孩子走出來了,自閉症教育機構就顯得供不應求。”


以前家長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事,只管早上送、晚上接,現在家長更多地選擇幫助自己提升能力的“家長班”,家長的意識在覺醒,知道機構只能幫助孩子一個時期,家長能力提升對孩子的支持能力更有效。


相對應的,近年來,特教教師隊伍更專業化了,更多人自願選擇這個行業,但是特教教師缺口依然很大。“以前是走馬燈一樣,人來了就走,走了再招,流動性特別大,專業對口的基本招不到。現在專業化上好多了,但學生也多了。現在我們機構有200個學生在排隊,就是因為師資跟不上。”


“做這行要求很高,需要品行好、有愛心、有耐心、有同理心、性格堅韌,還要學習能力強、實踐教學能力強,要一直處在學習成長狀態。而工資水平,雖然現在跟唐山市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對比教師們的付出,還是不算高。”薛小翠說,“還是會有年輕人說,不能再堅持了,我需要去做能更快賺錢養家的職業。”


“還是希望國家能多給特教行業一些支持,讓更多年輕人願意進來,行業才能發展。”


02 大家現在都覺得特教挺厲害的


王小芹(山東臨沂四葉草兒童訓練中心)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以前幹特教的時候,說出去總覺得很沒面子,那個時候很多人都瞧不起這個職業,不瞭解的人就說我們天天和傻孩子在一起。現在不一樣了,大家說起特教都覺得挺厲害的,誇我們有愛心和耐心,現在特教行業越來越被社會尊重和認可了。”


今年是王小芹在特教行業的第13年。其實對於王小芹來說,成為一名特教教師是個意外,不過她一點兒也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當時特教行業招老師不好招,招聘寫的都很模糊,類似招幼兒教師這種。” 幼教專業畢業的王小芹在找工作時遇到了這種情況,她也以為在招普通幼教,就去報名了。“當時很少有人瞭解特教這行,專業學這個的基本上沒有。”


“大家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到底怎麼了。”王小芹所在的特教機構裡,有很多孩子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教師長時間的陪伴和照顧,來應聘的教師有的只幹了幾天就覺得太辛苦,不願意繼續做下去。“這也是特教機構對外招聘時,都不說招特教教師,只說招幼兒教師的原因。”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第一次在機構裡看到這群特殊的孩子,尤其是看見一些孩子表現出的異常行為和問題行為時,王小芹心裡也有點害怕,有點退縮。不過她很喜歡挑戰,再加上丈夫的鼓勵,她還是選擇繼續做下去。


起初王小芹以為孩子都是差不多的,用自己幼教的那套專業知識也能“輕鬆搞定”特殊需要兒童。直到真正接觸時她才發現這些“看起來和普通幼兒園裡差不多的小孩”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也不是那麼好“搞定”。


沒有專業背景的王小芹在機構的支持下,參加了大量的、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慢慢地她也成了一名專業的特教教師。


去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學習時,王小芹遇見了很多同行。“我們那個小地方,特教教師特別少,我的心裡也很慌,有很多擔心。那次和大家聊了很多,我的擔憂幾乎都沒有了,當時決定就這麼做下去吧!”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特教專業。王小芹所在的機構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她也希望特教這一行能夠健康良性地持續發展下去,能夠越來越好。


03 我把家人也帶入了特教行業


鄭軒軒(浙江溫州星樂兒童成長服務中心)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2006年,幼教畢業的鄭軒軒來到浙江溫州星樂兒童成長服務中心時,這家機構還處於初創期,整個機構包括創始人還都在摸索中。鄭軒軒覺得這份工作比普通的幼教教師更有挑戰,也決定挑戰下自己。


最開始,鄭軒軒對特殊需要兒童不瞭解,教起來也很困難,“我們那時候是零基礎,什麼專業培訓都沒有,都是看書、看視頻,再搬過來用,全都是自己學習和摸索。”


近些年,特殊需要兒童的知識開始普及,提供給特教教師專業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多,同時,願意努力學習的家長越來越多,家長的專業性越來越高。“現在我們這兒最早接受訓練的孩子只有一週歲多,家長髮現得早”。


家長的專業和重視給特教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特教教師也不斷學習,提高自己。這些年,鄭軒軒也一直不斷學習,在特教這個行業裡越來越專業。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提起特教行業的變化,鄭軒軒覺得最可喜的是融合教育越來越普及,政策也越來越好,她說,越來越多的特殊需要兒童可以進入普校,特教這份工作不僅僅是特教機構在做,普校教師也開始做了。“讓自閉症孩子有能力進入普校,這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鄭軒軒已經從事特教13年了,在她的影響下,丈夫也進入特教行業工作5年了。這份工作陪著她和丈夫從相愛到結婚生子,也讓他們對生活更有耐心更樂觀。“以前會想,將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家的優秀,做了這份工作之後,我們兩個都覺得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足夠了。”


鄭軒軒的兒子今年5週歲。去年,鄭軒軒帶著兒子去看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講述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患有艾斯伯格綜合症兒子修直的故事),2個小時的電影,孩子特別乖地坐在位置上看完了。看完之後兒子特別感動,對鄭軒軒說:“媽媽,我終於明白你做的工作是什麼了,你教的是自閉症的孩子,他們有很多事情不明白,需要我去幫忙,陪他們玩。”


說起這件事時,鄭軒軒特別激動,“我兒子現在特別懂事,每次帶兒子去特教班上,兒子還會特意等等這些小朋友,主動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助,他也特別樂意和特殊需要兒童一起玩。”


鄭軒軒的性格比較開朗,上課的氛圍也很活潑,在機構裡和特殊需要兒童相處時,鄭軒軒一直是誇獎式、鼓勵式的教育,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她。自己的孩子出生後,她將這種鼓勵式的教育方法延續到自己孩子身上,孩子從小就比較陽光開朗,也很會接納不同的小朋友。


04 嚐盡特教路上的酸甜苦辣


王莉芸(寧夏回族自治區兒童福利院)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本是普通中學美術老師的王莉芸,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兒童福利院任教,開始和特殊教育打上了交道。


從普通教師變成特教教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了四年中學美術,突然要教特殊需要兒童,觀念轉變還是挺難的。”回憶起剛來福利院那會兒,王莉芸說可以用困難重重來形容,“院長讓我上一節公開課,我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上,因為從來沒接觸過特殊需要兒童,而且以前教的都是初中生,對這些低年齡段的孩子更是不甚瞭解。”但承諾的事兒還是得硬著頭皮去幹,為了這重要的“第一課”,王莉芸專門請教了小學部的同事,設計了一堂叫《小蝌蚪找媽媽》的課,她還專門去抓了蝌蚪,配了音樂給孩子們上課,可一到課堂上,還是懵了,“福利院和普通學校太不一樣了,這兒的課堂上,從五六歲到十幾歲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肢體殘疾、腦癱、自閉症的孩子也都有,分層教學的確是給課程帶來了更大的難度。”所幸,因為前期充分的準備,這一堂課的效果非常不錯。


第一堂課的成功,給了王莉芸很大的信心。慢慢地,她開始接手更多的課程,也會把自己的美術專業融入到教學中去。吉英子,是給王莉芸留下印象最深的學生,最初,她因患有智力障礙、手部發育缺陷來到福利院,“剛開始上學那幾天可愛鬧情緒了,但漸漸地我發現這孩子特別愛畫畫,於是我就教她,2006年,我組織孩子們參加香港復康會和匯豐銀行舉辦的全國殘疾兒童繪畫展,沒想到她的作品竟然被主辦方收錄,孩子回來以後特別開心,也願意更主動地去學習,這對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更令王莉芸欣慰的是,吉英子現在已經成了家,還有了自己的孩子。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多年的教學生涯,王莉芸也品嚐到了特教行業的酸甜苦辣,而一些現實問題,也是她教育道路上“挪不開”的大石頭。


“十多年前,我帶過另一個孩子,他身上同時帶有多動、自閉症、智力障礙多個問題,那時候福利院的老師們接觸更多的是腦癱、智障或多重殘疾的孩子,對自閉症兒童的瞭解和教育專業性比較缺乏,所以這個孩子我們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讓他往更好的情況改變,這著實讓我覺得害怕和無能為力。”


王莉芸告訴我們,不同的案例結果,也是西部地區特殊教育軟件實力緊缺問題的縮影。社會福利機構的負荷能力有限,有限的師資需要照顧源源不斷的學生,老師們自然少了很多完全靜下心做特殊教育研究的時間。另外,她也告訴我們,當地一些家長在孩子接受特殊教育過程中,會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況,他們總希望特殊教育的機構不管以什麼方式,希望能改變,“要知道,有些症狀,不訓練只能退化,而訓練,也僅可能只是保持現狀。”


當我問到,既然有這麼多困難,會不會對當初的入行有所懷疑?她笑了一下,說雖然現狀還不盡如人意,但她一直在努力前進,到了中年,工作之餘會看看畫展、做做手工,期望能帶給這份職業更多的靈感。




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這其中,擁有專業技能的特教教師尤為重要。


2013年,北京師範大學曾對國內特教專業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0多所高校(不包括民辦高校)開設了本科及大專層次的特殊教育專業。調研中也提到,能力要求高、待遇相對差、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使得既有特教教師職業倦怠感較強,同時難以吸引人才進入。(《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其啟示》)


近幾年,有不少院校也開始增設特教專業,但特教行業的人才缺口仍舊很大。


我們希望通過“2018年孤獨症(自閉症)特殊教育教師激勵培訓計劃”,促進自閉症等特殊需要兒童領域教師的職業發展,促進特殊教育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成為為特殊需要兒童提供優質教育的好教師。


每個人多做一點點

世界變得更美好

壹家人壹起行動

支持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

幫助特殊需要兒童擁有

有尊嚴、無障礙、有品質的社會生活


10年前的我,為什麼選擇特教


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以自閉症、腦癱、罕見病等特殊需要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以社會倡導為主要策略,搭建與支持特殊兒童服務機構、家長及病友組織、研究機構、公眾和企業的聯合行動網絡,有效促進社會接納及政策支持,促進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享有有尊嚴、無障礙、有品質的社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