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蘇霍伊設計局現址

“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蘇霍伊設計局成立於1939年,第一任總設計師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但遺憾的是稚嫩的蘇霍伊設計局成立初期似乎不被最高執政斯大林喜歡,在整個二戰期間碌碌無為,設計的戰機沒有一款能夠得到量產。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1991年拍攝於波蘭的蘇-7BKL

二戰結束斯大林去世後,蘇霍伊設計局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迎來了自己第一款得到量產的戰機——蘇-7戰鬥轟炸機。蘇-7戰鬥轟炸機(北約代號:裝配匠-A)是一款後掠翼噴氣式單座單發戰鬥轟炸機,該機的特點是簡單堅固耐用,但航程短、載彈量偏低,在投擲炸彈後可參與空中格鬥。蘇-7戰鬥轟炸機除了在蘇聯空軍中裝備了1400餘架外,還廣泛的出口當時的親蘇國家,參與了1967年的中東六日戰爭、1971年的印巴戰爭,並在印巴戰爭中取得了其的第一個空戰戰果——一架巴基斯坦空軍的殲-6戰機。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蘇聯空軍的蘇-17M

為了解決蘇-7航程短和載彈量偏低的問題,蘇霍伊設計局1966年在蘇-7的基礎上設計出了新型的戰鬥轟炸機蘇-17(北約代號:裝配匠-C)。蘇-17相較於蘇-7最大的變化在於換裝了變後掠翼,增強了對各型跑道的適應性和載彈量(最大載彈量3000kg)。除去蘇-17本身外,蘇霍伊設計局還推出了蘇-20、蘇-22兩種猴版“裝配匠”戰機用於出口,廣泛的裝備了親蘇國家,在2011年的敘利亞內戰中還曾出現過蘇-17的身影。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2009年5月俄羅斯空軍的蘇-24M

蘇-7(蘇-17)這種兼顧空中狗鬥和對地轟炸任務,卻又樣樣不精的通用戰機顯然不符合紅色蘇聯的作戰需求,於是1963年蘇霍伊設計局開始授命研製一款新型全天候戰鬥轟炸機。蘇-24戰鬥轟炸機(北約代號:擊劍手)是一款全天候雙座雙發戰機,該機採用變後掠翼設計,可以用超音速進行高低空突防。值得一提的是該機也是蘇聯第一款搭載數字化航電系統的戰機,該機的服役代表了蘇聯空軍在航電裝備領域踏上了新的臺階。總得來說蘇-24戰鬥轟炸機繼承了毛熊武器皮糙肉厚的特點,在格魯吉亞戰爭中一架蘇-24戰機被導彈擊毀一側發動機依然安然無恙回到機場。相比同時期的美軍A10舔地機,蘇-24在精確打擊方面稍遜一籌,但其低廉的價格和堅固的可靠性依然適合很多軍費不那麼充足的國家。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烏克蘭空軍的蘇-25M1

既然有了蘇-24這種專門對縱深目標打擊的力量,那麼現在蘇聯空軍還需要一款輕型的、廉價的,可以對前線150km範圍內進行支援的舔地機,這就是——蘇-25戰鬥轟炸機。蘇-25戰鬥轟炸機(北約代號:蛙足)是一款單座雙發的高亞聲速近距離空中支援攻擊機,其設計目的便是能夠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起飛,並對蘇聯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蘇-25在1975年進行了首飛,並於1978年正式裝備蘇聯空軍,總共生產了1000餘架,除了本國使用外,還廣泛出口到親蘇國家。從2015年開始老兵蘇-25再次披掛上陣參與了對ISIS的打擊,從敘利亞起飛的蘇-25超過了1600餘架次,對伊斯蘭國勢力投擲了6000餘枚炸彈。2018年2月6日,一架蘇-25被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用單兵防空導彈擊落,飛行員為避免被俘高呼著“為了兄弟們”引爆手榴彈殉國。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博物館中的蘇-11

雖然在斯大林死後蘇霍伊設計局一定程度上迎來了春天,但彼時的蘇聯天空是屬於米格系列的的。在主力戰鬥機方面幾乎沒有設計局可以和米高揚比肩,蘇霍伊也只能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對地攻擊上,此時蘇霍伊只有幾款高空攔截戰鬥機還算成功。

蘇霍伊第一款真正為空戰而量產的戰機應該是蘇-9殲擊機,該機北約代號:捕魚籠,是一款單座單發全天候高空高速攔截殲擊機。該機誕生之初便立足於高空高速性能,是蘇聯第一款能夠在兩萬米高空用兩馬赫速度進行作戰的戰機(可攜帶4枚空空導彈)。但蘇-9的服役僅解決了蘇聯能否攔截美國高空高速偵察機的有無問題,但實戰效果差強人意。為此蘇霍伊設計局再次在蘇-9的基礎上設計製造了蘇-11這款新型單發超音速高空殲擊機。和蘇-9相比蘇-11的飛行性能有所降低,但其換裝了RP-11火控雷達和K-8空空導彈,武器庫的升級讓蘇-11在攔截時更有效率。不過由於服役之初便發生了重大事故,蘇-11在整個服役期間產量僅有可憐的100餘架。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蘇-15

蘇-15在上世紀60年代幾乎是一款沒有缺點的優秀高空攔截戰機(除了作戰半徑略小以外),但高度保密的狀態和服役於本土防空軍的身份讓其鮮有參加實戰的機會。不過僅有的幾次出場機會也讓蘇-15名聲大噪(臭名遠揚):1978年擊傷大韓航空的波音707;1983年擊落大韓航空的波音747,造成全機乘員無一生還(此2架客機均非法入侵蘇聯領空,不過上來就動手,毛子的戰鬥民族本色顯露無疑)。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蘇-27和蘇-47

真正讓蘇霍伊設計局華麗逆襲的是蘇-27家族,蘇-27是一款單座雙發全天候空優重型戰鬥機,北約代號:側衛。蘇-27於1985年開始裝備蘇聯空軍,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憑藉著超遠的作戰半徑(2300公里直達巴黎)和優異的機動性(最大飛行仰角120度、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能贏得了西方觀察家們的一致好評。

不過真正讓蘇-27揚名西方的還是“巴倫支海空中手術刀事件”。1987年9月月13日,巴倫支海上空一架蘇-27在三次驅逐對蘇聯沿海執行偵查任務的挪威空軍P-3B反潛巡邏機未果後,飛行員瓦西里毅然用蘇-27的垂直尾翼給P-3B的4號發動機開了一道口子,受創的P-3B反潛巡邏機幾乎是在墜海前的最後一刻才僥倖拉平勉強返航。這一震驚世界的空中撞擊帶著日後大名鼎鼎的蘇-27戰機一起載入了冷戰史冊。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蘇-33

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出了蘇-30這款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蘇-30戰機北約代號“側衛-C”,屬於第三代半戰機。值得一提的是蘇-30除了本身優異的性能外,還給俄羅斯帶來了大筆的外匯,其中最大的兩個主顧是印度和中國。專供印度的蘇-30MKI版不光是在授權生產線上大敲詐了印度一把,而且據傳聞出口的成品蘇-30MKI大多裝備的都是壽命僅有50個小時的二手發動機(毛子似乎對敲詐阿三情有獨鍾);而裝備中國空軍的蘇-30MKK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撐起了中國空軍的空中脊樑。

蘇-27的大家族還包括飛向深海的“海側衛”蘇-33;奇葩的戰鬥轟炸機蘇-34;最新的改進型蘇-35,最重要的是蘇-35已經正式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成為又一款為中國空軍助力的蘇-27家族成員。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蘇-47

在跨入五代機之前,蘇霍伊設計局還有一款被譽為未來戰機神話的蘇-47戰鬥機。蘇-47是一款單座雙發多用途超音速戰機,北約代號:“小木桶”,蘇聯綽號“金雕”。蘇-47大膽借鑑了二戰德國轟炸機JU-287的經驗,採用了前掠翼設計,一經面世便震驚了全世界。大膽的採用前掠翼設計使蘇-47具備了超一流的靈活性和機動性,但這種誘人的超前技術也帶了致命的缺點——結構發散問題。正是這個致命的缺點讓蘇-47這款被美軍專家認為僅次於F-22的先進戰機一直無法服役,直到2010年俄羅斯新一代戰機T-50亮相,蘇-47項目被下馬。

從政治上的“棄兒”到獨霸俄羅斯天空 蘇霍伊設計局的終極逆襲

2001年航展中的蘇-57原型機T-50

T-50是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的試驗代號,其正式編號為蘇-57。蘇-57是一款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其主要假想敵是美軍的第五代F-22戰機。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為了獲得第五代戰機的技術,在2008年加入了當時的T-50計劃,和大多數時候一樣,毛熊當然不會放過狠敲印度的機會(前有裝備二手發動機的蘇-30,後有維修費幾百億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從2008年加入T-50計劃開始,到2010年T-50首飛,再到這即將開始的2019年印度一共在T-50項目上投入了上百億美金的研發經費,但結果卻是毛都沒有一根。唯一的好消息是2018年俄羅斯軍方和相關企業簽訂了12架蘇-57的合同,這款耗時多年的五代戰機有望在2019年正式服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