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車自研 AI 自動駕駛芯片又有新動向,首款量產車型明年交付

零跑汽車自研 AI 自動駕駛芯片又有新動向,首款量產車型明年交付

還記得和特斯拉一樣要自研 AI 自動駕駛芯片的零跑汽車麼?在今年的 CES Asia 上,這家新造車團隊又有了新的動向。

名曰「凌芯」,代號「01」

「凌芯」,這是零跑汽車自動駕駛芯片的名字。之所以叫凌芯,還是有零跑一定的期許在裡面,大華股份副總裁兼研發中心總經理張興明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希望它今後也能一路凌雲直上,超越國外同行,在自動駕駛領域為國人帶來驕傲,為『Made in China』正名。」

目前該芯片的的研發已經步入集成驗證階段,預計將在明年第二季度進行實車測試。

同時,張興明還對「凌芯 01」的優勢進行了介紹:

具備 AI 深度學習能力,隨著時間的增長,芯片會變得「越來越聰明」。算力達到業內領先水準,超過目前市面主流芯片 5 倍之多。專為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定位上更精準清晰,符合自動駕駛的實際場景需求。在需要極強運算的條件下,能夠實現多芯片柔性化組合作戰。成本可控,以更少成本,達到相同甚至更強的性能。採用國產 CPU,自主實力,更加安全可控。除了在自動駕駛芯片研發上取得一定進展,零跑還在積極開展自動駕駛路測,從 2018 年 4 月起,零跑在全國範圍內派出 40 輛搭載其最新自動駕駛技術的路試車進行道路測試,測試場景包括多種不同路況,比如:國道、鄉村路、高速路、城市道路、隧道、橋樑、碎石路等。

按照零跑的說法,目前其首款量產車型 S01 已經可以做到 L2.5 級自動駕駛。

但是,只是嘴上說說還是沒有什麼說服力。所以零跑汽車副總裁趙剛與主管研發的零跑汽車副總裁許煒進行直播連線,現場演示零跑 S01 車輛召喚、人臉識別、自動跟隨、自動泊車等多項自動駕駛功能。

另外,零跑汽車還給出其自動駕駛路線圖:到 2020 年前,無需硬件改動,全系車型可通過軟件升級到 L3 級別,2021 年,進行小範圍 L4/L5 自動駕駛測試,2025 年全面達到量產 L4/L5。

老實說,現在聊 L4/L5 自動駕駛可能還為時尚早,所以這個規劃看看就好。

首款量產車 S01 價格公佈,開啟預約領號

在活動現場,零跑汽車還公佈了其首款量產車型 S01 的價格:補貼前售價在 20 萬人民幣以內,同時在現場開啟了領號預訂,不過預約名額只有 451 個,首批領號用戶被稱為「Leaper」。至於為什麼是 451 個名額,趙剛表示要「賣個關子」。

對於這 451 名 Leaper 來說,通過「零跑」App 註冊領取搶先碼就能享受專屬的 5 個福利:

個性化簽名車標終身免費道路救援3000 元購車抵用券1 年免費充電(通過「零跑」APP 平臺)優先提車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預訂無需任何訂金。也就是說,你可以先佔一個號然後決定後續是否要購買這款車,和蔚來、威馬、小鵬採取的意向金模式不同。

同時,零跑還公佈了其首款量產車型 S01 上市進度:2018 年 6 月預約領號;2018 月 10 月,售價體驗店開張;2018 年 11 月開啟預售;2019 年 1 月開始小批量交付;2019 年 5 月正式批量交付。

與高德地圖、特來電展開合作

在這次 CES Asia 上,高德地圖露臉還是比較多的,6 月 13 日國內首發的凱迪拉克 Super Cruise 系統的國內高精地圖提供者就是高德。而同時他們也和零跑達成了戰略合作。

零跑 S01 量產車的車載系統上將使用高德地圖車機版,同時雙方會在在高精地圖和 ADAS 上展開合作。

這次的合作其實在意料之內,畢竟高德有大量地圖數據,而且剛剛拿下國內首個高精地圖商業化訂單;於零跑而言,他們如果想做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研發,離不開高德這樣公司的支持。

另外,零跑還與特來電展開合作,提前在充電領域開始佈局。

小結

零跑汽車背靠全球安防監控領域排名第三的大華股份。首先在資金上沒有什麼顧慮;其次,在技術上零跑走的是自主研發,從 2015 年 7 月起,零跑汽車自主研發 3 大整車平臺及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同時公司 80%為研發人員,零跑在技術上還是有一定積累的。

作為不缺錢的技術宅,零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造車以及賣車。於是在活動現場零跑發佈了其量產車型 S01 的上市進度圖:

「預約+體驗中心」,看著熟悉麼?來舉幾個例子:蔚來在 ES8 發佈會首發 10000 輛創始人版的預約,同時宣佈開放更多 NIO House;BYTON 在北京車展開啟首批 1000 輛的預訂,在 6 月 12 日晚,拜騰宣佈今年第四季度 BYTON 品牌店在上海開業。

也就是說,零跑現在也在「學」著如何去做社區經營和粉絲經濟。但是轉念一想,對於零跑來說,其實這不是最重要的,把車量產出來才是王道。

當然,把 S01 量產出來也不是最重要的,畢竟它的車型和售價定位預示了這不是一款走量的車,只能是個試水,而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第二款面向更廣泛人群的產品的順利研發、量產。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