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未算,而敗已現!日本在戰爭發生前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呼。幾千年前的孫子兵法已經闡明,很多戰爭在戰爭發生前的結局就幾乎註定了。

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戰術服務於戰略。

廟未算,而敗已現!日本在戰爭發生前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而日本當初的政治軍事體制,幾乎註定了軍隊與國家的利益背離。永遠想著有沒有仗可以打,沒有有軍功可以拿,只從軍部的利益角度出發。擅開戰端,終有一天會踢到鐵板上。

歷史上倒幕運動完成後,為防止日本天皇再次像以前一樣成為吉祥物。明治憲法是以德國憲法為藍本制定的,限制首相權利,首相不可掌握武裝部隊的指揮權。整個政府部門,包括內閣成員均不向行政部門最高長官負責而是向天皇負責。並且規定陸海軍大臣只能為現役軍人,對天皇負責,導致軍部在內閣管轄下的相對獨立。

廟未算,而敗已現!日本在戰爭發生前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這套體制在主強臣弱的情況下看起來倒是沒有大問題。但是明治天皇后的大正天皇、裕仁天皇可不是什麼有擔當的人。不然歷史上裕仁在二戰後東京審判時也不會把自己的責任摘得乾乾淨淨的。

在這種情況下,軍部如果對內閣不滿意,可以合法讓陸海軍大臣辭職而強制推翻內閣。至於監督政府的議會,因為天皇可以直接頒佈詔書而基本是個擺設。這樣內閣如果想存在下去就必須討好軍部,對軍部進行利益輸送。

廟未算,而敗已現!日本在戰爭發生前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而日本戰敗的根本原因是,軍隊在擁有如此獨立性與權利的情況下,擁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國家需要和平的戰略下,卻為戰爭而戰爭。

典型的例子就是一系列獨走,隨意擴大戰爭規模。當初蘇聯十月革命,日本決定出兵佔領庫頁島及遠東地帶,但是軍部將內閣的7000人戰爭標準隨意擴大了十倍變成七萬人,最後從1918年打到1925年,軍費高達9億日元。海軍也有學有樣,搞出個八八艦隊計劃,直接把軍費支出佔到了日本財政收入的一半。軍部獲得的利益已經升無可升,只有向外發動戰爭才能繼續滿足軍部的慾望。

廟未算,而敗已現!日本在戰爭發生前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一個國家的大政方針應該由政府制定,因為它會統籌各方消息,做出最符合國家利益的選擇。而日本的國防戰略卻是由軍部自己決定的,制定了一整套日本侵略計劃,一群光想著軍功、戰利品、大東亞共榮圈的軍人綁架了整個內閣乃至日本。廟未算,而敗已現!

世界評論,八卦隨筆,思想、人文縱觀古今,帶給你更大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