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涌现新生代浙军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5日电(记者 冯源)鲁迅、周作人、茅盾、郑振铎……他们是浙江大地上孕育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而《猪八戒吃西瓜》的作者包蕾、《小猫钓鱼》的作者金近、儿童诗人圣野……他们同样是来自浙江的儿童文学名家。近年来,一批新生代浙江作家在中国儿童文学界开始崭露头角。

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文艺报社、浙江省作家协会、金华市委宣传部近日主办的“中国梦·梦驻童心——浙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群研讨会”上,记者获悉,近年来浙江儿童文学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令全国瞩目的成就,仅荣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家就有田地、李建树、冰波、谢华、王晓明、孙建江、赵海虹、汤汤等11人次。

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孙建江介绍说,从21世纪以来,以汤汤、赵海虹、毛芦芦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场亮相,为浙江儿童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他们很好继承了鲁迅、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自觉的童年意识,也很少出现“成人化”“伪儿童”现象,对于“浅显”与“深刻”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得很好。浙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有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追求,敢于尝试勇于开拓而又不否定传统,从总体而言,浙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群低调务实,不事张扬,互相帮扶,也很少出现互相拆台、互不服气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学科群为代表,浙江活跃着一批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和教学人才,他们的理论研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后盾。对此,浙江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曹启文分析说,浙江能持续出现新作家新作品好作品,背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新老作家交流和提携,创作与评论同步和促进,出版与宣传推进和激励,共同刷新了浙江儿童文学的面貌。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出版家和组织工作者,都是怀着一颗初心、童心、爱心和热心来从事儿童文学工作,与当下文坛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的市场化倾向和追名逐利相比,弥足珍贵。“可以说,在浙江各种文学样式的生态建设中,儿童文学是最为优良的。”

曹启文同时表示,当前浙江儿童文学界也面临“繁而不荣”的问题,缺乏精品和领军人物,儿童文学作家要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入的认识和把握,然后进行艺术的转换、发展和精心的提炼、构思,用儿童文学的美学要求来予以文艺再现,研究评论界既要注重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更要关注儿童文学创作的新走向新态势,对于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势和风格,我们既要延续传统儿童文学写法,又要针对当下少儿的阅读接受偏好,以及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载体的特点,进行新的尝试。当前,网络文学已经在抢占儿童文学的读者,截至2015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达2.85亿人,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占49.1%,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占9.9%,其内容良莠不齐,确实令人担忧,但是文学题材类型化、想象力丰富、重视读者阅读体验、有代入感、读者粉丝化等网络文学的特点同样值得儿童文学借鉴。当下的儿童文学要有新的包容、吸纳和创新、汲取,要能吸收其他样式的一切长处,实现新拓展。

来自省内和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社与11位浙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进行了面对面的研讨。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表示,当下的文化大背景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时代大机遇,党和政府把儿童文学提升到了令人欣喜、令人鼓舞的重视高度,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文化发展不断深入,全民阅读全方位展开,儿童文学创作即将迎来下一个黄金时期,能不能创作出体现思想性和文学性高度统一、为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中,是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家共同面对的课题,浙江新生代儿童作家群在文本探索、题材深度上拓展了艺术的边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但他也坦言,全国市场上最近出现的一批书虽有但不足以打动人,归结起来是内容不够充沛,这等于浪费了作家的题材,儿童文学要通过信息量、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丰富性和传达的思想来引人入胜。

“浙江儿童文学在各个领域都有新作家涌现出现,但是在儿童戏剧方面一直欠缺。”首位“国际格林奖”中国得主、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蒋风希望,浙江儿童文学界在儿童戏剧领域能有所突破。“作家不能走类型化、商业化的道路,也不能不断重复自己的老路,被出版商牵着鼻子走,创新精神对于提高儿童文学水平很有必要。”

“儿章文学准入门槛很低,被市场和数字绑架了,儿童文学作者所要求的智慧、寂寞和专一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方卫平教授说,年轻朋友经常给他传递一些诸如“最近要出十本书、出八本书、写长篇比短篇容易多了”的“喜讯”,这让他感到忧虑。“这是今天普遍的写作状态,文学写作者在时代的机遇面前,在读者慷慨的馈赠面前,不能失去敬畏之心,儿童文学写作应该有理想、有高度,应该具备一切创造性劳动所具备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探索精神。”

“当今社会已经不在乎谁多写一个字,谁少写一个字,谁多出一本书,谁少出一本书,而能写出了不得的书的人仍然是凤毛麟角,”作家汤汤表示,“儿童文学作者对于精品力作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 而早年以科幻文学著称的作家赵海虹则认为,儿童科幻文学也是儿童文学需要拓展的领域,成人科幻创作可以考虑科学技术发展的“双刃剑效应”,但是给孩子们写作应该更为光明。“如果孩子都觉得科学技术会有黑暗,未来的科技就无法向前发展。”

“儿童文学创作应该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像英国作家菲利浦·普曼的《稻草人和他的仆人》就是对《堂吉诃德》的模仿。”作家孙昱表示,儿童文学作家也应该向其他领域的作家学习,像向类型小说家学习他们扎实的叙事技术,向动物小说家学习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要扩大关注议题,不论是普遍的人性还是儿童性,以及人类的命运、广阔的世界,都是儿童文学关注的对象。

“现在儿童文学新作品不够,离现实遥远,要让孩子们感到,生活中要有旅行、宠物和运动,也要有童话。”作家慈琪说,城市里的孩子虽然有父母和师长的关爱,表面上看比农村留守儿童幸福,从但是他们还是有沉闷、焦虑、敏感、绝望,但是这些困惑大人们不会当它们一回事,因为“自己当年也会这么过来的”。“所以许多孩子就会到处诉说,感觉没有朋友,对写作、运动、美术、阅读和宠物都没兴趣,就是陷入人际关系的苦恼,总想着让他人满意,而无法把情感寄托在固定的事物上。”

“这样的孩子就要寻找偶像和认同感,每天都关注偶像的动态。儿童文学应该帮助他们摆脱强烈的孤独感,唤醒他们的好奇心,告诉他们暂时没有朋友不要紧,人际关系紧张也不要紧,要尽可能接触新事物,从而让他们的童年和少年过得更为阳光一些。”慈琪说。

“儿童文学创作需要作者与儿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换成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就会发现世界变得又高又大,椅子难爬,沙发陷人,大衣柜像座山,写字台上的玻璃像溜冰场。”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儿童文学作家要由衷地同情和尊重儿童,这很难但是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愿意回到童年。“往事堪回首。”(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