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最近身边有很多朋友老是被深夜睡不着所困扰,影响心情,影响工作。白天明明费神费脑上一天的班,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以前最令自己放松和调整状态的睡眠时间,也开始慢慢不受自己控制,翻来覆去彻夜难眠。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这好像成为现在都市白领的通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了?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失眠的原因是什么了?

一、人们对睡眠有很多错误的认知,正是这些错误的认知导致了对失眠的焦虑与恐慌,这些错误的认知有社会层面的和个人层面的。

现代生活的方式会让人比较在意失眠。学生需要解微分方程,员工需要做财务报表,设计师需要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爸爸的需求,老板要见一个重要的客户等。这些行为都是非常精细化的,对精力要求非常高。失眠了就会容易精力不足,然后出错,所以这么多人讨厌失眠。而原来的农耕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比较粗糙,就算晚上失眠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农耕社会,即使失眠了,也不太会影响第二天种地。

失眠的人几乎都有一个认知错误,那就是认为睡眠能由意识控制。由于认为能控制睡眠,就会对睡眠提出很高的要求。比如自己中午一定要睡好,下午才有好精神;考前要睡好,第二天才能发挥好;自己一定要睡好,才有好皮肤,才有好心情,才会有良好的体力;每天必须睡足八个小时,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这些人把一个良好的睡眠当作生活工作的一个前提,但事实上睡眠却不能由意识控制,前面的要求都是建立在不可控的基础上面的,只是空中楼阁。楼越建得高,倒塌的时候就越惨。当你自己不把这些意识强加在自己的脑袋里,放轻松一点,觉得睡不着就睡不着,先玩会,一会就可以睡着了,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睡着,而不是想今天会不会又睡不着。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二、应激事件造成了失眠,在错误睡眠认知的影响下,形成强烈的焦虑和恐慌情绪,而这些情绪会增加入睡的难度,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路。

人这一生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应激事件,很容易造成失眠。在错误的认知下,就极容易夸大失眠的后果,会认为自己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自己无法工作和生活了等等,形成强烈的焦虑与恐惧情绪。

恐惧焦虑情绪会增强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这个从生理上面说明了强烈的情绪会让人难以入睡。这些焦虑情绪不仅仅存在入睡之前,还存于整个睡眠期间。由于整体上焦虑程度增加,就比较容易出现早醒,睡眠过浅,睡眠状态认知紊乱(就是客观睡眠与主观上面感受不一致,有的人睡眠还不错,但是觉得自己几乎没有睡着)等等问题。

无论睡眠良好还是失眠,每个人晚上都有多次短暂的觉醒,但是由于睡眠良好者睡眠期间记忆力很弱,所以大多不记得晚上醒来的事实。但是对于失眠者来说,睡眠期间记忆力增强,就会记得晚上短暂觉醒的情况,抱怨晚上老是醒来,睡眠质量不高。这些不良好的睡眠,也会增加焦虑情绪。但是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焦虑情绪本身虽然会增加入睡的难度,但是对睡眠的影响不是很大,只会增加一定程度的入睡难度。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三、失眠之后,对失眠造成的不适感和低落的情绪过于专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天的生活和工作,这会增加失眠的焦虑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错误认知影响下,远离了正常生活,会对失眠的焦虑感会更加强烈。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很多失眠的人从小睡眠都不错的,几乎很少失眠。但是在失眠之后,那种感觉让他们太震撼了,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然后对身体的感觉和情绪特别敏感。把注意力专注在各种不适上面,感觉到头脑模糊不清,身体有点疲惫,行动能力受到了影响,时不时的有点头痛等等。正是这种太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也就夸大失眠带给身体的不适感。本来失眠只是带来轻微的疲惫感,但是由于过度关注自己是否疲惫,就会觉得疲惫不堪。这就是森田疗法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有的人偶尔失眠一次,却觉得受不了了,白天精神极差,非常疲倦的原因就在此。

同时非常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任何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感到焦虑,害怕自己的情绪一直低落下去。由于情绪无法由意识控制,很多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手足无措,充满了焦虑感,情绪更加低落。这类女生偏多,女生对于情绪更加敏感。她们关注的明星因为抑郁症而自杀,她们太震惊了,非常害怕自己情绪低落下去,会跟这些明星一样。这些在意自己的情绪的人,一旦发觉自己的情绪根本不受自己控制,充满了恐慌,对失眠更加在意。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对于失眠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对失眠的错误认知,造成了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慌。而恐慌和焦虑情绪会增加入睡的难度。同时,失眠了之后,如果对于不适感和低落情绪过于关注,会夸大不适感和低落情绪,对失眠会更加焦虑。如果没有正确的面对对于失眠的焦虑情绪,就会让失眠持续下去。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解救失眠的办法:

正确的认识失眠,减少对失眠的焦虑恐惧情绪。

其次要认识到睡眠不受意志的控制,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满足入睡的条件(第一个是良好的作息,第二个是足够的困意,第三个是睡的时候没有强烈需要完成的任务,第四个是情绪比较平和),而不是强迫自己入睡,并且需要对睡眠有着切合实际的期待。

最后偶尔的失眠不要过于紧张,心情放轻松一点,人通过几百万年的进化,远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给自己焦虑的心情一个修复期,靠自己慢慢把作息调整过来。

明明很累,却像得了失眠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