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射天狼”与中国古代天文学

宋代文豪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其最后一段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这首作品时,正值苏轼被贬到密州(今山东诸城)的小地方当太守,时常听到西夏和辽国在北部边境不断骚扰的消息。苏轼自觉偏安一隅,空怀一腔热血,却常有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感觉。(1075年)忽一日,打猎归来、饮酒微酣,豪兴勃发。于是,才四十岁的“老夫”苏轼“聊发少年狂”,站在山东密州遥望夜空,想要“会挽”天上的弧矢“雕弓如满月”,“西北望”,驱逐屡犯边境的夏辽“西北狼”。

有趣的是这首词中的“天弓”和“天狼”,以及“西北望”等,都牵涉到中国古代对星象,比如弧矢星和天狼星的若干认识。苏轼在自己的辞赋中引用这些认识来表达自己对来自西北外族的边境侵扰之关切和报国的殷切期望。当然,他不是第一个引用这些认识的人,前人已经有很多这方面应用的例子。比如屈原的《楚辞.九歌.东君》中有“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的句子;唐代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有“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幽州胡马客歌》中也有“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等。说明早在苏轼之前,已经有诸如屈原、李白这样的名人巨擘引用过弧矢、天狼之类的天象星占的内容,也说明中国古代,即便是文人,也懂得一些天文学知识。

所以,该句中的“天狼”,指的就是天上很亮的那颗天狼星。那么问题来了,实际上,从北半球观察天狼星的位置,它应该是在东南方向,而不是西北方向。那为啥苏轼要说“西北望”呢?这里,苏轼所说的方位其实不是指自己站在地面上“西北望”,而是从代表“雕弓”的弧矢星位置看天狼星,那就的确是“西北望”了。

“西北望,射天狼”与中国古代天文学

初春季节,面朝南以四十度仰角观察上方的夜空,大致可以看到上图所示的天象

作为“天弓”的弧矢星组,与作为“天狼”的天狼星等天象及其相对位置和相关星占的内容,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第五》中就有过叙述,并且后世的一些学者,比如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等也对其做过注解。司马迁的记载说:“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唐张守节对其中的“狼”注释说:“狼一星,参东南。狼为野将,主侵掠。”而对“弧”的注解是:“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知道,至少到唐代,中国古人对天狼星和弧矢九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位置都已经很清楚了。并且,在星占中已经将天狼星视为盗贼的象征,而将弧矢九星视为对付天狼的利器“天弓”。

饱读诗书的苏轼,却也懂得这些天文知识,为什么呢?这与他的一位宗亲,即大他16岁、同朝为官的苏颂可能有一定关系。两人为官后曾经比邻为居,过从甚密,有过长时间的交往。而苏颂不但是官员,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曾主持制作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水运仪象台(被外国称为“水钟”)。作为文学家的苏轼,从作为天文学家的苏颂那里很可能会获得某些有关天文学的知识。所以,苏轼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来自天文星占的内容加以运用发挥,就应该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西北望,射天狼”与中国古代天文学

苏颂主持建造的水运仪象台(1092年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