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人類的學習就是在構建思維框架過程,只不過這個過程是下意識的,我們沒有認真地去思考。

從小學的時候,我們學習寫文章,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個故事要有人物、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有了這個框架,我們慢慢地就會編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故事了,雖然小時候沒見過馬路。

那些卓有成就的人,無論是哲學、科學還是藝術領域,無一不是為人類留下豐富的遺產,這些遺產,主要是一些思維框架,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規律、法則、標準等等。

我們在工作中,儘快形成自己的框架思維非常重要。很多初入諮詢業的菜鳥,都是先從各式各樣的框架,或者說是套路學起的。因為學習前人開發、應用並留下寶貴經驗的框架思維,是一種最見成效的學習方式。

今天,從常用的思維框架入手,我們討論一下,怎樣構造自己的框架思維體系。

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利用清單創造思維框架

大部分思維框架符合邏輯性,這種邏輯包括因果關係、前後關係、並列關係、轉折關係等等。在工作中要經常注意總結回顧,把一些好的做事方法固定下來,就成了自己的思維框架。

比如我個人經常寫項目建議書,那麼時間長了,就總結出一個下面的清單:

  • 項目簡況:幾句話點明項目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 項目建設意義:說明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及其利國利民之處;
  • 項目建設內容:把項目的重點內容詳細介紹,這是項目建議書的重心;
  • 項目投資:大約需要花多少錢,這些錢從哪裡來;
  • 項目效益:項目的收入、成本、費用核算,算出項目能帶來多少利潤;
  • 社會效益:項目為我們所熱愛的國家、人民帶來哪些好處,沒有這些好處是不會讓建的。
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經常總結形成框架,有利於我們提高效率。最突出的一個緊急事務是即興發言。比如在某次集會上,並沒有準備發言,但是被臨時點名即席講個話,沒有準備或沒有套路的話就會抓瞎,說得話會語無倫次。所以,你現在就應該抓緊給自己制訂一個應急方案了。我通常會根據情況靈活運用下面兩個框架:

  • 一是“過去、現在、未來”法,適合於工作會議的即席發言:我們過去在這項工作的處理上一直不是很完善,現在大家想出了這麼多點子,非常好,我相信將來我們肯定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 二是“感謝、希望、祝福”法,適合於在社交會議上即席發言:感謝某某主席給我這個講話機會,希望某某事項能夠越辦越成功,將來為社會,為我們同行都能做出更多的貢獻。最後祝福大家萬事如意,家庭幸福!

對於寫文章來說,前人總結的框架那就太多了,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金字塔、麥肯錫原理等等。但是大家需要在別人經驗基礎上,通過實踐檢驗,選擇或創造適合於自己的框架。

我讀了《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後,總結出作者提出的寫作需要遵循的框架,即“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撰寫、修改”六步驟,然後往復循環。個人實踐後感覺確實好用,就加入自己的思維框架系列裡了。

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再比如很多網友總結的網絡爆文的基本框架,也很有指導意義,比如有網友總結“李叫獸”的文章結構,基本都符合

“構建場景、暴露衝突、引出疑問,提出解答”這四個基本結構。本人偶爾嘗試,發現這個結構對於撰寫“乾貨”類文章確實非常好用。

還有位大V提出自己的結構是“亮觀點、說現象、做分析、下結論”,這個結構也很好,但是適合於社會評論類的情緒文章,就是那種堅定地站到某個事件的其中一方那裡,甚至是故意站到反方一邊,目的是為了引發讀者欣賞或反對的情緒,從而引爆評論。因為本人不太涉及這類文章,所以這個結構也就用得要少一些。

總之,只要平時多注意多總結,我們在很多事務上都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行為或思維框架,這些框架有助於我們快速理清思路,思考和執行的效率必然會有大幅度提高。

利用“雙因素法”創造思維框架

什麼是“雙因素法”?我沒法給它下個概念,因為是我瞎編的。不過我可以給你個“栗子”以助你理解。下面這個圖叫做“安索夫矩陣”,是為了解決管理層怎樣確定戰略方向的重要工具。

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我們可以看到他考慮了“市場”和“產品”這兩個元素,然後把兩個元素分別推向兩個極端,排列組合後形成四個組合方案。每個組合方案會有其不同的優勢和劣勢,管理者可以依據每個方案的特點,以決定往哪個方向發展,所以這個矩陣也叫“發展戰略選擇矩陣”,很多人還都在用它。


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有做採購的嗎?拿去,不謝。

“雙因素法”思維框架就是找出影響某個決策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然後把兩個因素分別推向兩個極端,通過排列組合,形成四個方案。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四個方案的優劣勢,然後確定自己的選擇方向。

利用“三因素法”創造思維框架

“三因素法”,顧名思義,就是比“雙因素法”多一個因素嗎。學數學的估計直接就奔三維座標去了,但那太複雜了,不需要。這裡我再舉個栗子說明怎樣去實踐“三因素法”。

比如我在某個問答應用上回答一個“職業發展規劃”的問題,就用了“三因素”方法。其實我們每個人進行職業規劃,考慮最多的無非是三個方面:我擅長什麼?我的興趣是什麼?有沒有錢景?


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就這幾招成就職場達人


在這個框架裡,我們有八種選擇。如果選擇是A,那你是非常酷幣的,因為你在從事一個你既不擅長,也很討厭,關鍵是還沒有錢景的工作,建議你現在馬上就去提出辭職。如果選擇是B,那麼你是最幸福的,但這種幾率卻是少之又少。那麼你的擇業方向,就是在八個選項中選擇,併力爭儘量往三個圓的交集去靠攏,這就是我給你的職業規劃。

“三因素法”思維框架就是找出三個影響決策的最重要的因素,然後看三者之間是否能形成交集,你的努力方向是往交集的中心去努力奮鬥。

總結

以上,我提出了清單法、雙因素法和三因素法創造自己的思維框架的方法,我相信肯定還有其他很多種我沒有考慮到,這就需要讀者朋友們開動腦筋,平時注意總結,不斷形成適合自己的思維框架。

歡迎你們能給我展示一下你們的成果,讓我羨慕嫉妒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