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强医生告诉你:为什么不打网球,却患了“网球腿”?

随着全民健身蓬勃开展,有许多患有“网球腿”疾患的病人来医院就诊,患者不约而同的告诉我:“运动中小腿肚子被别人打了一下,可是回头一看,一个人也没有。”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患者:“您的跖肌断了”。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还要从什么叫”网球腿“谈起,“网球腿”最早由Powell于1883年提出,最初指小腿跖肌的断裂,后来发现更常见于腓肠肌的内侧头或腓肠肌-比目鱼肌腱膜。跖肌腱损伤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被称为“网球腿”。在解剖学领域,跖肌是人体一条退化的肌肉,其出现率在人群中约占 93%。跖肌起于股骨外上髁,肌腹短小、肌腱细长,直径约 3 mm,行走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之间,止于跟骨的内缘或者附着于跟腱。

解强医生告诉你:为什么不打网球,却患了“网球腿”?

病因:

1、多见于球类(尤其网球)、赛跑、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由于膝关节伸直时再突然蹬地提踵起跳受伤。

2、在膝关节伸直位时一个严重的外翻扭伤,也可使腓肠肌内侧头损伤。

3、直接撞击也可以造成小腿肌肉内侧的损伤,尤其是当剧烈收缩的肌肉突然受4、当小腿因站立等原因长期过度紧张疲劳时,肌肉僵硬,弹性明显下降,突然的外力极易引起肌肉的损伤,尤其见于过于肥胖的人群。

网球腿表现

1.棒击感

这是发生跖肌腱和小腿三头肌断裂时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伤者突然感觉有人在身后朝向自己的小腿猛击一棒,或者猛踢一脚。

2.剧痛

棒击感之后,随即感觉小腿像中弹一样剧痛,个别患者在小腿响了一声后开始疼痛,做提踵动作时加剧。

3.跛行

由于提踵加重疼痛,患者出现自我保护性动作---跛行。

4.早期局部症状

刚受伤时,外形无改变,后来可出现肿胀、变形及皮下出血。

【临床诊断】

 1、直接或间接损伤史,大部分患者在受伤的即刻,觉得小腿后面就像受了

打击或者“中弹”似的非常疼痛,被迫停止运动。有的在受伤时能听到响声。

2、主诉小腿后疼痛、跛行,不能参加跑、跳训练,提踵后蹬痛。

3、早期小腿后方可有肿胀及皮下出血,顺跖肌腱或者腓肠肌内侧头检查,常有一较敏锐的压痛点。晚期可以触到较硬的瘢痕组织。有时可形成血肿,小腿肿胀明显。

4、超声波检查可以判断损伤的程度、断裂的位置和血肿的大小。

早期棉花腿加压包扎,卧床休息,踝关节置于背伸0°位置。适当辅助理疗,中药外敷,局部压痛点封闭效果。血肿较大,可以穿刺抽液,加压包扎。腓肠肌内侧头断裂,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清理血肿,缝合断端,背伸0°位包扎固定。抬高小腿、适当的休息、间断式的冰敷(10-15分钟/次)、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来减轻疼痛及肿胀的产生。若是疼痛难忍,可用一些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经过约三天急性期的处理之后,若肿胀消失,可进行相应锻炼。原则为:踝关节要保持正常站立的角度,不得伸展或弯曲。疼痛减轻后早期下床步行,全脚掌着地。

早期康复1.正常腿向前跨一步,患腿足跟不离地,并保持膝关节伸直。重心在双腿间前后转换,使患足后跟向下施加压力。可用手扶固定物体休息。感受到腓肠肌上端被牵拉,保持15-20秒(停止跳动式的不连续牵拉),接着休息10-20秒。重复3次。

2.但是后足膝关节屈曲,并保持足跟不离地。感受到腓肠肌下端被牵拉。同样维持15-20秒(停止跳动式的不连续牵拉),接着休息10-20秒。重复3次。

3.双手拉住毛巾两头,患足脚趾踩于毛巾折叠处。保持此动作15-20秒,接着休息10-20秒。重复10-20次。

(患者朋友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以不使疼痛加重为标准)

通常肌肉的裂伤需要10-21天才会愈合,这段时间内虽然要避免剧烈运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地活动,早期锻炼不仅有利于功能恢复,也能防止肌肉黏连。若是持续肿痛和瘀血现象,则需寻求适合的专科医师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

1.冬季做户外运动时一定要充分“预热”。

2.加强大腿后侧肌群和小腿三头肌的锻炼(如俯身腿弯举、坐姿提踵、立姿提踵)。

3.小腿三头肌已出现僵硬酸痛时,一定注意放松治疗,绑上护腿或打支持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