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就會遇到怎樣的員工

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就會遇到怎樣的員工


01


無論在生活還是職場中,我們越來越會意識到——讀萬卷書很多時候也並不能改變什麼,而相反,有些人雖然讀書不多,但處理事情卻有條不紊,並有章法可尋。

為什麼呢?

除了基因方面的因素,情商智商方面的差異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於成年人來說,真正的成長是心智的成長,而不是簡單的知識量的增長。有的人僅止是知識層面的增加,而有的人是把知識應用於實踐。

在《領導者的意識進化》一書中,說我們人類的學習模式分為兩種,一是記憶學習,一是心智結構的變化。

記憶學習的模式最終會讓我們知識存量增加,但卻不一定會讓我們真正成長起來;

而心智機構的變化是學會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看待周遭的世界,對同一事物的理解結構發生改變,用新的思維模式改變舊的思維模式。

一個好的管理者,一定不僅僅只是知識存量的增加者。

一個教練型的管理者,一定會是一個心智結構成長的實踐家。

02

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就會遇到怎樣的員工


作為一個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教練式對話與非教練式對話的區別。

非教練式對話是壓迫的強勢的,是封閉並帶有過去導向的。

比如當下屬向領導彙報工作時,

領導問:“這次活動進展的順利嗎?”

下屬說:“大體上沒什麼問題,不過……”

領導說:“不過什麼?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下屬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就是其中一個小組不太願意參加這個活動。”

領導可能就火了:“讓你負責這個項目,怎麼把事情搞成這樣?你這不是給我添亂嗎?最後還不是得我來解決!”

下屬說:“是,實在很抱歉!”

此刻,相信下屬的內心裡是充滿了挫敗感的,對工作對自我的評價也都會很低。非教練式對話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領導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下屬受到阻礙和否定,從而造成上下對立的局面。

而教練式談話則相反,它讓人感到舒服,並能感受到被理解,它是開放並帶有未來導向的。同樣的情境,

領導說:“活動進展的怎麼樣?”

下屬說:“總體還好,只是有一點擔心。”

領導說:“哦,什麼事讓你擔心呢?”

下屬說:“就是其中一個小組不太願意參加這次活動。”

領導問:“不太願意?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做呢?”

下屬說:“我還沒有想清楚,但是我想如果能和這個小組的負責人好好溝通,也許會有轉機。”領導說:“很好,那就從這入手,先溝通下看看吧。”

教練式談話最終是讓下屬直接找到方案並採取行動,下屬被推動和引導,上下級關係也變得和諧而融洽。

而管理者和員工的關係問題會直接關乎員工的敬業度,也會成為企業留住人才的關鍵所在。

在很多管理者眼裡,他們認為員工更關注高工資、工作保障以及得到晉升和發展,而實際上,新生代的員工更加關注的點卻是被人理解、欣賞和信任、並能有參與感。

03

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就會遇到怎樣的員工


一個教練式的管理者,是需要對員工做出深度傾聽的。

當人際關係緊張或彼此信任度較低時,當被指導者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時,當不確定是否瞭解被指導者的意圖時,當被指導者表達含蓄或有意外之意時,便是領導者需要深度傾聽的時候。

要做好一個深度傾聽者,要遵循3個原則,即接收、反應和確認。

接收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去體會他人,以建議、安慰、詢問的方式引導對方思考。

反應是適時的點頭、微笑、目光接觸、記錄、甚至重複對方的關鍵詞。

確認是與對方產生共鳴,讓對方知道自己被理解。比如:“你覺得你的評比分數並不比別人低,卻沒有被評為明星員工,你覺得很不公平?”“聽起來,你也很想成為明星員工。”

當明瞭了對方的需求後,才能找到問題的切口,讓對方打開心扉,才能打破情緒的障礙。

深度傾聽一定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聽到語言背後的情緒和需求。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多半都有一顆深厚溫潤的心,一對機敏靈巧的耳朵,一種心領神會的悟性。

04

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就會遇到怎樣的員工



除了深度傾聽,教練型管理者還需要能夠有力提問,有力提問才能獲得更多信息,以便深入瞭解對方。

這樣的提問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1、 多問開放式問題,少問封閉式問題;比如,“你覺得你的優勢是什麼?””你覺得我們怎樣著手更利於工作的開展?”

開放式問題能夠幫員工問題背後的答案,而封閉式問題只是用來表示確認。

2、 多問未來導向的問題,少問過去問題。比如:“你期待的理想目標是什麼?”“如果持續這樣做,三個月以後會有什麼不同?”

3、 多問“如何”型問題,少問“為什麼”。比如,當員工因為經驗不足,某件事處理的不好,可以這樣說:“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有什麼新的想法和做法呢?”“下一步我們需要關注什麼呢?”“雖然事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但是是否也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呢?”

提問的好處,可以使責任的歸屬發生改變,讓對方積極承擔責任。

通過提問得出的答案,往往比直接給出的答案更讓被引導者印象深刻,且更容易落地執行。

因為,提問除了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以及期待,更容易喚醒對方更多的潛能,啟發對方思考,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讓對方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05

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就會遇到怎樣的員工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是渴望被尊重被欣賞的。一個好的領導者,是需要給下屬這種反饋,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的。

教練的有效反饋是對被指導者的行動給予積極的、未來導向的反應,以此激勵的技術;

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性反饋,是增強被指導者自信心的讚揚和認可,它需要我們觀察到對方的正面行為,以及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做出相應的欣賞以及感謝的行為。

比如,“我看到公司最近舉行的幾次活動,每次你第一個報名參加,我覺得你是一個積極熱情、關心團隊發展的夥伴,我很看好你。”

另一種是發展性反饋,具體指出被指導者需要改善的地方,發展性反饋的要領,向對方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錯誤行為,及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做出對對方的具體期待。

比如,“我發現你的報告裡面有幾處錯誤,這些錯誤會降低報告內容的可信度,也會影響你的工作績效,下次在提交報告前要多核對幾遍,確保不再出現這種錯誤。”這樣,下屬就能夠明白需要修正的地方,也不會對領導心生怨恨。

這兩種都不同於簡單的表揚和批評,是以一種中立、客觀的態度反應實際情況的方式。

管理者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下屬,更多強調員工的重要性,才能讓員工從心裡願意與你共事,併為企業出謀劃策。

領導和員工之間,可以是強勢與弱勢的關係,也可以是協商與落實的關係,而最佳的關係,卻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係。你是什麼樣的管理者,便會遇到什麼樣的員工。

以上是對一書一課《行動教練》課程的感想與反饋,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