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倒數24小時》當記憶變得只比金魚好一些時,要如何追凶破案

《記憶倒數24小時》當記憶變得只比金魚好一些時,要如何追兇破案

負責調節蛋白質的生成,即環磷酸腺苷反應元結合蛋白,簡稱CREB。科學家確信,雙日人和單日人分別在二十三歲及十八歲就停止分泌這種蛋白質,因此才會造成社會上的記憶分野……」

──摘自《記憶倒數24小時》

這一本懸疑推理小說架構在一個硬體生活看似與現實社會毫無差異,不過在軟體上(基因)卻與你我有那麼一丁點不同的詭異世界,而那個看起來很小的差異點所延伸出來愛恨情仇,就是作者費莉希亞.葉所意圖探討的議題──「記憶會影響我們愛或恨的能力嗎?如果記不住過往的事,會不會喪失愛人的本能?」

在這一本小說中所出現的普羅大眾,不再是以貧富、宗教或政治理念來劃分階級與同異,而是以基因變異後不同程度的「記憶」能力,將人類區分為兩種階級:單日人(Monos)與雙日人(Duos )。單日人的記憶長度只有一天,而雙日人則可記得兩天。在那個世界中的總人口又以單日人佔居多,因此在記憶能力上佔優勢的雙日人也就鶴立雞群,理所當然成為社會中的優秀菁英,也進而成為從事高階工作的上流人士。單日人礙於自身短程的記憶,所能從事的多為藍領階級、服務業,或是沒什麼記憶含量的工作。

雖然書中每一位角色的記憶能力,比起魚族生物的幾秒鐘好上千百倍,但是一名公民、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運作,仍需要仰賴「持續性」的執行,無論是公務、商業、貿易或法律……所謂的持續性當然也就牽涉到記憶力,否則一國之君肯定會因為記性不好,而面臨朝令夕改的窘況;市井小民也會因為忘性,而對愛情或婚姻朝三暮四吧?

《記憶倒數24小時》當記憶變得只比金魚好一些時,要如何追兇破案

因此,為了能讓單日人與雙日人記住前幾天發生過的大小瑣事,作者大膽地在書中虛構了蘋果執行長史提夫.賈伯斯除了發表過iPhone和iPad,也推出了一款專門幫助單日人與雙日人記錄或回溯記憶的iDiary!書中的所有角色在提及目擊過程、不在場證明或案情解析時,無不是靠自己的那隻iDiary才能搜尋到某年某月某一天自己做過什麼事。

當人類的記憶能力變成一作一休或週休三例的規律狀態,甚至在24小時之後就全部歸零,也成為小說中的警探在探案過程中最棘手的環節!作者在敘事上的行文流暢,尤其是每一位角色輪番上陣以第一人稱接力說故事的結構,讓讀者不至於只讀到「一面之詞」,甚至窺探到每一位角色在生活中的應對話語,與內心相去甚遠的真實思維。

「哈佛大學科學家發現了導致單日人與雙日人之間的短期記憶差距的基因開關。此基因負責調節蛋白質的生成,即環磷酸腺苷反應元結合蛋白,簡稱CREB。科學家確信,雙日人和單日人分別在二十三歲及十八歲就停止分泌這種蛋白質,因此才會造成社會上的記憶分野……」

──摘自《記憶倒數24小時》

這一本懸疑推理小說架構在一個硬體生活看似與現實社會毫無差異,不過在軟體上(基因)卻與你我有那麼一丁點不同的詭異世界,而那個看起來很小的差異點所延伸出來愛恨情仇,就是作者費莉希亞.葉所意圖探討的議題──「記憶會影響我們愛或恨的能力嗎?如果記不住過往的事,會不會喪失愛人的本能?」

在這一本小說中所出現的普羅大眾,不再是以貧富、宗教或政治理念來劃分階級與同異,而是以基因變異後不同程度的「記憶」能力,將人類區分為兩種階級:單日人(Monos)與雙日人(Duos )。單日人的記憶長度只有一天,而雙日人則可記得兩天。在那個世界中的總人口又以單日人佔居多,因此在記憶能力上佔優勢的雙日人也就鶴立雞群,理所當然成為社會中的優秀菁英,也進而成為從事高階工作的上流人士。單日人礙於自身短程的記憶,所能從事的多為藍領階級、服務業,或是沒什麼記憶含量的工作。

雖然書中每一位角色的記憶能力,比起魚族生物的幾秒鐘好上千百倍,但是一名公民、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運作,仍需要仰賴「持續性」的執行,無論是公務、商業、貿易或法律……所謂的持續性當然也就牽涉到記憶力,否則一國之君肯定會因為記性不好,而面臨朝令夕改的窘況;市井小民也會因為忘性,而對愛情或婚姻朝三暮四吧?

因此,為了能讓單日人與雙日人記住前幾天發生過的大小瑣事,作者大膽地在書中虛構了蘋果執行長史提夫.賈伯斯除了發表過iPhone和iPad,也推出了一款專門幫助單日人與雙日人記錄或回溯記憶的iDiary!書中的所有角色在提及目擊過程、不在場證明或案情解析時,無不是靠自己的那隻iDiary才能搜尋到某年某月某一天自己做過什麼事。

當人類的記憶能力變成一作一休或週休三例的規律狀態,甚至在24小時之後就全部歸零,也成為小說中的警探在探案過程中最棘手的環節!作者在敘事上的行文流暢,尤其是每一位角色輪番上陣以第一人稱接力說故事的結構,讓讀者不至於只讀到「一面之詞」,甚至窺探到每一位角色在生活中的應對話語,與內心相去甚遠的真實思維。

不過,能夠像費莉希亞.葉這般,以自身細胞生物學家的知識背景,虛構出一套看似言之有理又匪夷所思的基因理論,進而創造出那個只有單日人與雙日人的虛構階級社會。在那個世界觀之中,作者一次次反轉每一位角色的章節中所深信不疑的單一視角,直到下一章的角色敘事時,你才發現原來相同的一件事與物,在另一人的內心底層卻隱藏著另一層意義!

《記憶倒數24小時》或許也是作者以一名成長於馬來西亞的東方女子,在英國倫敦力爭上游求學與就業的種種體驗,將之轉化為另類的筆鋒影射著英國階級社會中的矛盾。

《記憶倒數24小時》當記憶變得只比金魚好一些時,要如何追兇破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