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市場現狀:90後成主力,社交渠道易“種草”!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互聯網的發展,一個時代已經慢慢走向另一個時代了。

90後慢慢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力軍,購物休閒娛樂慢慢畫像都開始變成了90後用戶的畫像。

服裝行業也是一樣,而且比起之前來說,90後的社交慾望更為強烈,所以在社交渠道種草顯然成了最有效的方式。

數據顯示,2009年參與天貓雙11的主體消費者是80後,佔比超過6成。90後消費者佔比逐年增長,在2015年後,90後消費者的佔比超過80後,成為最主要的線上消費群體。

2017年參與天貓雙11的消費者中,僅95後消費者佔比也就接近2成。

不同代際的消費特徵,也在歷年雙11中得到體現。以2017年的成交數據為例,90後消費者有更加明顯的個人偏好,他們在服飾鞋包、美容護理、運動戶外等消費品類中佔比都明顯偏高;80後的雙11消費結構則已經具有了較為明顯的家庭關照轉向,最為突出的是在母嬰類消費中佔比最高,而在家裝家飾和包含了家電的3C數碼兩個品類中,也較其他年齡群體有更高的消費偏好。

服裝市場現狀:90後成主力,社交渠道易“種草”!

相比於一般的年輕消費者,90後是“資深達人”。與價格相比,他們更在乎款式設計。相比於80後的“基本款最實用”,他們更願感興趣“週末穿啥浪”。

隨後ins微博等社交APP可以瀏覽到大量國內外最新潮的視覺內容,時尚雜誌也不再是年輕人獲取“美”的唯一途徑,日本森女系、北歐性冷淡風、英倫學院範兒、性感歐美範兒、嘻哈朋克範兒…大批時尚KOL誕生。

有數據顯示,號稱國內白富美聚集地的某紅書,日活用戶均值達到732萬,其中50%是90後。

這屆年輕人特別“精”,她們善於在優質的品牌和羞澀的口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服裝市場現狀:90後成主力,社交渠道易“種草”!

CBNData和天貓發佈的《2017年年度進口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在中國跨境進口零售活躍用戶中,90後和95後佔比超過50%,貢獻近75%的消費金額。

這屆年輕人還有個“有趣”的現象。她們看著很“有錢”,同時又很“窮”。

有錢是他們的裝扮,不乏狠貨,也非常會搭配。窮的是他們喜歡在街邊吃大排檔,喝酒喝到凌晨捨不得打車,等早上第一班地鐵回家。

年輕人看起來都很窮,卻很喜歡打扮。這裡的打扮不是簡單粗暴的拼牌子,而是真正開始有了穿衣文化。

90後從小接受了大量前衛文化藝術的教育,有了屬於自己的價值取向。95%以上的90後認為品牌需要要有自己的獨立態度。

服裝市場現狀:90後成主力,社交渠道易“種草”!

他們是個性化定製的引領者,尤其熱衷潮牌和原創設計品牌。

Nielsen報告顯示,中國2017年潮牌消費增速是非潮牌的3.7倍,增長速度達到62%,而非潮牌消費增速是17%。這其中,“90後”“95後”是潮牌的主要消費群體。

他們知道什麼樣的風格、元素是適合自己的,有時候會因為一個印花、一句slogan,一種材質,一款設計產生對一個品牌的迷戀,大不大牌真的不c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