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解读中国家电业的三大关键词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40年间,中国家电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高速发展的历程。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家电业总产值只有4.2亿元;2017年家电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增长3500多倍。家电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张亮丽名片。

靓丽数据的背后,是40年来中国家电企业执着求变革、融合求创新、思变求超越的结果。因此,解读中国家电行业的三大关键词,不仅是对过去发展四十年的总结,而且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

变革:与时俱进的转型

改革开放四十年 解读中国家电业的三大关键词

与整体经济一样,40年前国内家电是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但每一个十年,中国家电企业都在经历一次质变,而这都离不开中国家电企业执着的变革之路。

在中国家电企业的变革发展中,长虹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企业。长虹创始于1958年,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当时国内唯一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从地方军工企业发展为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千亿级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长虹经历了保军转民、相关多元化、国际化三次转型。

八十年代,长虹抓住国家“保军转民”的发展机遇,以彩电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消化、融合创新,长虹逐步实现从军工企业向国际知名彩电企业的转型。打破僵化的价格体制,带领国内彩电厂商打破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垄断,长虹成为了当时中国彩电的代言词,让“产业报国 以民族昌盛为己任”的铮铮誓言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九十年代,面对单一彩电产业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的局势,长虹在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带动下,乘势开启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多元化之路。期间,成立长虹佳华进入IT服务;并购合肥美菱进军冰箱;收购华意压缩进军关键部件领域等。由此,长虹形成了以家电、IT服务、核心部件及军工为主的产业布局。

目前,长虹正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创造越来越智慧的生活体验。自1998年在印尼建立起首个海外办事处以来,长虹历经捷克落子、中东僻壤、“巴铁”联姻、西班牙逆袭,已从单纯出口、OEM、海外投资建厂转向产品、技术、人才、资本到品牌等扩张态势。2013年,以国家“一带一路”以及蓉欧铁路为契机,长虹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创新:拥抱未来的攀登

改革开放四十年 解读中国家电业的三大关键词

40年来,中国家电行业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融合创新。从手工制造、半自动化,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从大批量规模化,到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化、个性化;铸就了科技引领、技术立业、自主自立、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光辉历程。

在九十年代,长虹率先在国内掌握机芯技术、多功能遥控、超直角平面大屏幕、高音质、高画质和数字化高清晰度等彩电核心技术,确保了长虹电视的产品功能和性能做到持续领先,促使大屏幕电视在中国大规模普及,推动了当时中国彩电行业的技术革新。长虹在彩电做大做强后,陆续推出高智能空调、三碟连放的VCD等高起点、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进一步丰富整机产品形态。为长虹此后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2004年以来,长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已初步构建起“先进性技术、竞争性技术、技术生态圈”三层技术体系,重点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前沿先进技术和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并推出行业内首款Ciri 智能语音电视、远场语音交互电视、搭载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冰箱、三基色激光光机等国际领先性产品。

如今长虹由单纯的产品提供商,向产品提供、服务提供、内容提供结合转移。长虹已经打造了包括供应链能力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财务服务平台、研发服务平台、制造服务平台等五个平台,以此将面向制造的服务能力产品化。

“新经济时代,工厂的围墙正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家电销售高峰阶段的过去,互联网消费行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而如今的长虹,正在抓住这种变革的契机,在巩固原有优势产业的同时,正加快自身能力的外化创新。”一位业内专家说。

超越:巨人背后的思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 解读中国家电业的三大关键词

现在的中国家电产业与40年前相比,已经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40年前国内家电产业还是蹒跚起步,40年的风雨历练已经成为世界的巨人。中国家电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产品,还能够提供智慧家庭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国家电产业借助家居智能化浪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领先于外资品牌。

但中国家电企业绝非高枕无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跟随模仿向科技创新转变,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从线下销售向线下线上并举转变,从强调规模向强调品牌和质量转变……一场更加深刻变革也正在路上。

10月27日,在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长虹董事长赵勇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面实现把长虹“做强、做优、做大”,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元。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结构转型、聚焦三大主业板块是长虹达成目标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推动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为长虹推动以彩电、空调、冰箱为主的信息家电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同时,相对于传统竞争对手,长虹还面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企改革纵深推进的特殊机遇。

据了解,长虹下一步将在“重效率、重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总基调下,聚焦壮大“一核多极”(“一核”即信息家电,“多极”即电子制造、信息服务、军工与能源)产业,以深化国企改革为动力,以高水平国际化为突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在中国,能坚持60年的制造业企业并不多,但长虹不仅坚持下来,而且还能与时俱进,在变与不变中,完成了自我的蜕变!”一位资深媒体人感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