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件事,中央、省市級媒體紛紛聚焦徽縣~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近年來,徽縣緊盯脫貧攻堅“一號工程”,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全面實施“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通過因地制宜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整合運用各類涉農資金,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盤活了沉寂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了扶持資金的槓桿作用、深度激活了農民發展的內生動能,形成了特色產業競相發展、農民增收渠道多元、村級積累不斷壯大、縣域經濟穩步提升的“多贏”局面,走出了具有徽縣特色的農村“三變”改革實踐之路!也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源頭活水!

1月3日,徽縣嘉陵鎮稻坪村召開股民分紅大會,吸引了眾多中央和省市級媒體的聚焦,通過圖片、文字、新聞、專題、微信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對我縣“三變”改革取得的成功經驗及現場分紅盛況進行報道。截至1月4日下午,人民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新華網、中新網等50餘家媒體共發表稿件70多篇。現將部分予以轉發,以饗讀者。

下面

☟☟☟

1

新華網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向上滑動閱覽

【新華社】“領到手裡的是分紅,存到心裡的是希望”——貧困村分紅記

記者:朱國聖 姜偉超 周嘯天

“合作社給咱分紅了!”3日,一場分紅大會,讓一個名叫稻坪的貧困村提前進入過年模式。

稻坪村是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嘉陵鎮的一個貧困山村,地處秦嶺山脈南麓、嘉陵江上游,從縣城出發,要翻過十幾道霧靄靄的山樑。村子依著山勢而建,被大大小小的山溝分隔成三個社,白牆黑瓦的房屋錯落有致。村道都是漫坡,把地勢高低不等的一戶戶人家分割開,在清晨薄霧中,小山村彷彿水墨點染而成。村道兩邊掛滿了紅燈籠,男女老少東一堆西一簇,不時爆出鬨然大笑聲。

村子最高處是一個鄉村大舞臺,臺下的一張乒乓球桌上一捆捆紅豔豔的鈔票扎得整整齊齊,壘成一個金字塔狀,另有一摞摞厚薄不一的鈔票鋪滿了半張桌子。

3日10時整,分紅大會正式開始,雪花也洋洋灑灑從天空飄落,不一會就把擺放的鈔票裹上了一層潔白。人們安靜下來,身戴大紅花的致富帶頭人、產業帶頭人、脫貧先進個人臺前端坐,渾然沒有了剛才的嬉鬧,神情鄭重。

稻坪村村如其名,過去以適種水稻得名。有嘉陵江和秦嶺的養育,這個不大的村子物產豐富,種啥長啥。但村子“山富水富人不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慢慢變成了“富裕”的貧困村,全村114戶,有49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接近全村一半。

大夥一直不甘受窮,有的四處打工、有的放蜂種菜、有的喂牛養雞,但多年過去,山外面的大樓越來越高,汽車越來越多,電商四通八達,村子還是那個破破爛爛的村子,路還是那條坑坑窪窪的羊腸小道。貧困戶張文平說,家裡日子本來還湊合,2013年母親生病一年,家裡立馬由富變貧,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有因病致貧的,還有村民種莊稼“種”成了貧困戶、打工“打”成了貧困戶,養殖“養”成了貧困戶……村民們不斷向貧困發起衝鋒,但落後的生產方式、小農戶跟大市場不對接的難題加上彎彎曲曲的山路,每次輕微的市場波動和天災人禍都會將大家打回原形。

單打獨鬥沒有出路。要斬斷窮根,讓大夥口袋越來越鼓,又能抵擋風險,必須發揮集體優勢,培育集體產業。2017年底,在隴南市委組織部門包抓和徽縣縣委組織部幫扶下,包村幹部和幫扶幹部跟村兩委班子一起召開村民大會,商量成立專業合作社闖市場,村民高票通過,彷彿心中早有的願望,在這個冬日甦醒了。

幾天後,“青泥嶺樹蜜稻坪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實行股份制,每股1000元,全村79戶入股,註冊資金110萬元。貧困戶每戶配一股,貧困戶張文平拿出全部積蓄1萬元,一分不留地投到合作社裡。

隨著喧天的鑼鼓聲,全村49戶貧困戶和30戶非貧困戶陸續登臺領取分紅,每股分紅高達848元,人們大聲喊著領獎人的名字。有的領獎人跑下臺,把胸前的紅花塞到妻子手裡,有的則高舉著成摞的人民幣,任憑大夥用手機的閃光燈把自己“淹沒”。

合作社成立以後,徽縣縣委組織部在探索出以“三標一體”黨建標準強化村黨支部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又摸索出“三合三分”的合作社管理模式,規範了村黨支部、合作社理事會及合作社監事會的關係,實現了合作社領導權、管理權和財權的分離。自此,合作社管理上明明白白,財務上清清楚楚,村民對村兩委和合作社理事會信任有加,參與熱情高漲,把合作社當成“自留地”,一有時間就自覺去合作社義務幹活。

一年來,合作社通過蜂群繁育、承接養蜂培訓任務及蜂群蜂具租賃、花卉油料作物種植等多種經營,盈利收入46.7萬元。股民分紅25.5萬元,村集體分紅21.2萬元。其中貧困戶最高分紅9328元,最低848元,實現人均純收入同比2017年增加620餘元。

集體有了錢,村子有力量。為鼓勵村民致富,稻坪村制定出臺了一項“拿錢獎錢”制度: 2018年村民每掙1萬元,村上獎勵300元。分紅大會上,全體村民拿到合作社領獎的資金、獲獎的資金及合作社股民與集體分紅資金共達到225.99萬元。

集體有大筆分紅,在這個貧困山村還是破天荒頭一次。這次分紅的錢雖不多,但在村民心中分量可不小。“一個人的致富路比山路更難走。”貧困戶張文平說,“領到手裡的是分紅,存到心裡的是希望。”

2

經濟日報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向上滑動閱覽

隴南徽縣:“三變”出奇招 嘉陵江畔“笑開顏”

本報記者 牛新建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新年伊始,新春將至。1月3日,甘肅隴南市徽縣嘉陵鎮稻坪村全體村民歡聚一堂,共同見證股民分紅,分享收穫的喜悅,大家領到暫新的票子,戴上大紅花,個個喜氣洋洋,笑逐顏開。當日的分紅大會上,分紅及獎勵資金多達225.99萬元。

位於該縣嘉陵江畔的稻坪村,轄尹坪、郭山、稻坪3個村民小組,有耕地1707畝。總人口121戶410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全村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133人。

雖山大溝深,但這裡氣候溫潤、植被茂盛,遠離汙染源,對發展生態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長期以來,由於群眾觀念、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加之基層黨組織缺乏凝聚力,村級集體經濟空心化,貧困的代際傳遞現象嚴重等問題,產業發展空白,增收渠道有限,靠山卻吃不上山,貧困程度依然較深,脫貧一直是當地努力攻克的頭號問題。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18年,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徽縣創新實施“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在隴南市委組織部的大力幫扶下,稻坪村按照“劣勢變優勢、優勢變產業、產業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經濟收入”的發展思路,探索出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電商”的“黨支部領導下的集體+個體混合經濟模式”,探索出了抓黨建促脫貧的新路子。

在該模式下,該村通過“黨支部領導、集體控股、群眾參股、貧困戶配股”的形式,成立徽縣青泥嶺稻坪樹蜜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走上了品牌化發展特色養殖產業的路子。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需要農民參與、農民參與需要村級組織工作、村級組織工作需要運行經費等問題,真正形成了一個既相互促進又互不干擾的利益共同體。有效地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發展產業的熱情。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創辦之初,為規避風險,保障合作社穩健運營,在合作社建設運營過程中推行“三合三分”機制——有效整合貧困村發展產業的資金(幫扶資金、集體資金、社會資金、農戶資金)、人力(基層組織、黨員群眾、能人大戶、幫扶工作隊)和資源(土地資源、物產資源、生態資源、技術資源),以及合作社的領導權與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權分離、監事會監督權與理事會經營權分離、合作社資金管理權與資金使用權分離。隨著“三合三分”機制的成功實踐,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的關係和職責更加明確了,始終讓黨支部在保持合作社的穩定性和先進性上起決定性的作用,確保了合作社公開、公平、公正運行。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記者注意到,村集體持股的股金產生的紅利除分配給貧困戶外剩下的全部作為村集體積累,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有力地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村集體有了穩定的收入,不但解決了集體積累“空殼”的問題,而且拿出資金對村民進行了獎勵,鼓勵“脫貧致富模範戶”通過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實現脫貧,不等不要不靠,從被動幫扶脫貧向主動奮發增收脫貧轉變;獎勵了村上的“最美家庭”,倡導文明和睦的農村新風尚,獎勵了村上的“模範村民”倡導學好人做好人,爭當新時代的新農民;獎勵了“致富能手”,鼓勵大家向致富能人學習、向致富能人看齊,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如今的稻坪村,水泥路通了、路燈亮了、庭院美了、環境好了,“尹家大院”古建築群得以保護修復,吸引了遊客,拉動了鄉村旅遊。村民家家有餘糧,戶戶有存款,群眾有了穩定的收入,獲得感提升了,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心裡“敞亮了”。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黨支部幹事有人跟,村幹部招呼有人聽。

稻坪村“三變”改革只是徽縣通過產業扶貧,“輸血”變“造血”的一個縮影。

“幾年來,我們全力以赴補短板,通過‘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鼓勵創辦興辦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廣大貧困群眾走上產業富民之路。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了帶動全縣產業扶貧、推動產業振興堅強有力的新引擎”,徽縣委書記王強如是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徽縣累計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071個,其中貧困村建立合作社397個,實現行政村合作社全覆蓋,實現了合作社輻射帶動貧困戶全覆蓋。近兩年,全縣共有35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分紅,分紅總額7015萬元,貧困戶分紅2269.5萬元,村集體分紅 845萬元。

3

農民日報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向上滑動閱覽

【農民日報】稻坪村:在追夢路上建功立業

記者:吳曉燕 魯明 通訊員:宋博

“新年前一天,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讓我們深受鼓舞:我們稻坪人就是‘小康夢’的追夢人,這些年一直都在朝著實現‘小康夢’努力奔跑。”1月3日上午,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嘉陵江畔的稻坪村裡寒氣逼人,但齊聚在文化廣場上的村民們心底卻是暖意融融——新年伊始,稻坪村召開股民分紅大會,讓大家分享收穫的喜悅。在分紅大會現場,稻坪村黨支部書記尹守明說:“村裡召開分紅大會,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大夥兒不忘總書記的囑託,鼓足幹勁,只爭朝夕,繼續拼搏,努力奮鬥!”

群山環抱的徽縣嘉陵鎮稻坪村,原本是個基礎薄弱、條件差的建檔立卡貧困村,這裡的村民們世代守著大山,祖祖輩輩陷於貧窮的泥沼,全村121戶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長期以來,由於群眾觀念、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產業發展空白,脫貧攻堅任務艱鉅。

“守著好風景,不愁沒前景。”尹守明說,稻坪村雖然山大溝深,但氣候溫潤、植被茂盛。隴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郃聯繫幫扶稻坪村以來,多次深入村裡走訪調研,幫助村裡提出了“建設淳樸、幸福、美麗新稻坪”的發展思路。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稻坪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探索“基礎設施+生態旅遊”的精準脫貧模式,將旅遊與扶貧深度融合,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也為貧困群眾贏得了“金山銀山”。

“一元復始。每到此時,總有期待。聆聽時代強音,回首過往,開啟新局,給人以感動和力量。”隴南市委組織部派駐稻坪村擔任第一書記的賈虎寧告訴記者,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在稻坪村的黨員幹部和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簡短有力,其中有一句話特別讓人印象深刻,他說‘我時常牽掛著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同志們,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工作很投入、很給力,一定要保重身體。’這句話讓我們這些駐村幫扶幹部倍感振奮,我要盡更大的努力,在脫貧攻堅一線上建功立業,幫助稻坪村的村民們圓夢。”

“稻坪村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具備發展特色旅遊和生態種植養殖的產業優勢。”賈虎寧說,駐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他和村黨支部把通過思想扶貧激發幹部群眾創業熱情擺在了重要位置,組織鎮村黨員幹部和群眾代表到周邊鄉村觀摩學習美麗鄉村建設和特色養殖,大力提升村內風貌檔次,打造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相結合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同時,圍繞村裡的傳統產業結構,他們多次邀請專家到村開展技能培訓、業務指導,不少群眾掌握了中蜂養殖基本技術。在此基礎上,2018年年初,在幫扶單位隴南市委組織部及徽縣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稻坪村按照“集體經濟集體辦、群眾參與齊監管”的理念,由村黨支部引領創辦了“徽縣青泥嶺樹蜜稻坪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集體配股25.1萬元,為49戶貧困戶配股4.9萬元,吸納了79戶群眾及貧困戶入股25.1萬元,建成了佔地10畝、養殖規模1200箱的中蜂養殖基地……

“農村1000多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要如期完成……”新年前夜,在合作社內與社員們一起聆聽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的貧困戶張豔玲,聽到這句話時,曾興奮地對身邊的鄉親們說,“黨的政策好,又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要過上好日子了!”

2018年,在當地政府和幫扶幹部的鼓勵下,張豔玲加入了村裡成立的合作社,從農民變身成為股東,跟鄉親們一起抱團發展中蜂養殖脫貧致富。“合作社成立時,我拿1萬元入股,之後又在合作社裡打工。一年下來,不僅掙了兩萬多元的工資,還領到了8480元的分紅!”跟張豔玲一樣,在稻坪村股民分紅大會現場,胸前戴著大紅花的村民們,個個喜氣洋洋,笑逐顏開。

“稻坪村成立的合作社已養殖中蜂200餘箱,村民每掙1萬元,村上就獎勵300元。此次分紅大會共為村民分紅、獎勵現金225.99萬元,其中入股村民每股分紅達848元,初步實現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預期目標。”聯繫稻坪村的嘉陵鎮副鎮長段剛說,習主席的新年賀詞對我們這些基層幹部來說,是關懷,更是激勵。下一步,鎮村兩級將攜手在追夢路上建功立業,打造幸福美麗的新稻坪,努力讓鄉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

同時擔任青泥嶺樹蜜稻坪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尹守明說,“下一步,我們要努力提高中蜂養殖水平,做大做強中蜂養殖產業,繼續打造青泥嶺樹蜜品牌,帶領村民們朝著‘小康夢’大步前進。”

“習主席在新年賀詞裡講了過去一年老百姓生活的變化。對於這一點,我們有切身體會——現在稻坪村的變化就說明了:好日子要靠大家雙手幹出來。”稻坪村的老黨員尹成說。

“沒有黨的關懷,村上不可能有今天這麼美,村民不可能過上這麼幸福的日子。”村民李軍接過話茬說,習主席發表新年賀詞時,他和幾位村民圍坐在電視前仔細聆聽,“大家都堅信黨的惠農政策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會像竹子一樣節節高!”

4

甘肅農民網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向上滑動閱覽

徽縣稻坪村 新年分紅喜洋洋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甘肅農民網1月4日訊 (特約記者 金樹軍 文/圖) 1月3日上午,地處嘉陵江畔的徽縣嘉陵鎮稻坪村雪花飄飄,寒氣襲人,紅紅火火的股民年底分紅大會使群山環抱中的小山村暖流湧動。79戶入股農民現場領取了共計46萬多元的個人與集體分紅。

貧困戶尹慧林激動地說:“面對一摞摞的現金,今天我特別感動,政府為我配股1000元,我入股1000元,分紅1600元。在市委組織部的幫扶下,經過各級領導的付出,使我們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我住的破舊房也打造成了景觀房。”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今年43歲的尹新平,家裡4口人,過去靠打工、種地,生活過得緊巴巴。今年他入股2萬元,分紅16800元,農閒時間在合作社打工,在加上土地收入,今年他家年收入5萬多元。他滿懷信心對記者說:“真沒想到,養蜂會給我們帶來這麼大的利潤,跟上黨的政策走,絕對沒錯!”

這次分紅,稻坪村村集體分紅21.28萬元,也使村集體有了穩定的收入,消除了解決了集體積累“空殼”的問題。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稻坪村森林覆蓋率達85%,擁有豐富的蜜粉源數量和野生蜜粉資源等諸多優勢。但長期以來,由於群眾觀念、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加之基層黨組織缺乏凝聚力,群眾守著金山沒飯吃。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2017年隴南市委組織部幫扶稻坪村以來。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和徽縣創新實施“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在稻坪村探索出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電商”的“黨支部領導下的集體+個體混合經濟模式”,整合資金30多萬元,吸納79戶群眾入股25.1萬元,創辦了徽縣青泥嶺樹蜜稻坪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和群眾增收致富。2018年,合作社總收入63.2952萬元,盈利46.774萬元,股民分紅25.5萬元,股民最高分紅21200元。在合作社帶動下,村民人均收入比2017年增加620元。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監製:冉加強

審核:王 濤

↓↓↓↓↓

因为这件事,中央、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徽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