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從特里爾出發到了科布倫茨。科布倫茨是摩澤爾河與萊茵河的交匯處,交匯的地方形成一塊三角的地帶,這個三角的地帶稱為德意志之角。德意志之角彷彿像一艘隨時準備出發航行鉅艦的艦首。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摩澤爾河和萊茵河交叉口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在這個艦艏的上方有建設了一座巨大的雕像,他是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雕像。據資料得知,1871年1月18日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皇帝。威廉大帝少年時期從軍參加反拿破崙戰爭,後經過三次王朝戰爭一統了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國。被其孫子威廉二世尊為威廉大帝。這座威廉大帝的雕像,在二戰時候被美軍給徹底摧毀了,現在的雕像是東西德合併後,重新鑄造的。二戰時摧毀這座銅像的目的是要從心理上摧毀德國崛起的信念。現在德國依然是歐洲的龍頭老大,應該算是崛起了吧?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德皇威廉的雕像

威廉大帝神武地騎在馬上,眺望著摩澤爾河與萊茵河的匯聚成浩浩蕩蕩的大河奔流向前,豪言德意志只有統一才能強大。把英雄的氣概與無比的野心,表達的淋漓盡致。當你身臨其境站在這德意志之角的高處,俯瞰著寬闊的河流湧動著融合在一起,你也會從內心升騰起一種的強大信念。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德皇威廉宏偉的雕像

就在這裡座威廉大帝的雕像後面的河邊,醜陋地立著三塊混凝土牆板,這就是當年著名的柏林牆。這個柏林牆這麼矮啊,那麼薄啊?大約兩米多高,如果是籃球運動員可能踮起腳尖就能看到對面的動靜。在我的想象中怎麼也得像監獄的高牆那麼高才擋得住吧。從混凝土的製作工藝來看,比我們的樓板做的結實。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柏林牆

看著這三塊醜陋不起眼的混凝土板,讓我覺得到底是什麼原因,德國,乃至歐洲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柏林牆那是國家分裂的象徵。想當年連一個國家,一個城市都要用這樣的混凝土牆給隔成兩半,而現在全歐洲幾乎都融為一體了。是什麼力量使一個國家一分為二?又是什麼力量使整個歐洲都融為一體?是意識形態嗎?一分為二的只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而歐洲融合是幾個國家幾百個城市。從數量統計上看來融合的數量遠遠大於分開的數量。那麼到底哪些國度喜歡分開呢?看來看去好像原華約陣營的喜歡分開,而北約陣營的一般都會融合。融合應該是大趨勢吧……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摩澤爾河上巨大的駁船

旅歐行記 二十七 在科布倫茨眺望萊茵河

科布倫茨的教堂

看著摩澤爾河與萊茵河匯合處,水流平和,浩浩蕩蕩,流暢而去。冬天的he河水依然那麼豐沛,在我國的冬天的河流,大部分是枯水季了,往往是河底乾裂,一塊一塊的像龜甲板狀鋪滿河床。而只有在夏季豐水時期才會河水湍急暴虐。從兩國河流的對比來看似乎正像著兩種民族精神。季節河流孕育的民族精神是間歇性的,有時候是極端頹喪的,而又有時候卻是極端亢奮的。而萊茵河民族的精神卻是寬廣的,平緩的卻又是執著的,雖然中間受到國家社會主義的誤導,有過一段暴虐的時間,給民族給德國的歷史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暴虐過去後,又像這萊茵河滾滾的河水,奮勇向前從善如流了,我們的精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