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01

这个春节,沈阳市俩小区过得不太平。

2月19日12时55分许,沈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凌空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内的凌空第五、第六小区内,连续发生杂物堆起火的警情。

一个小时后,13时58分许,另一起火灾出现,和之前的差不多,都是点燃了一楼单元门附近的杂物堆。

17时07分许,派出所再次接到报警,滑翔五小区内一处居民楼杂物堆发生火灾,楼上的四家住户窗户玻璃被烧炸。

17时09分许,派出所第四次接到报警,滑翔五小区内一处居民楼杂物堆发生火灾,楼上有住户窗户玻璃被烧炸。

18时24分许,派出所第五次接到火灾报警,和之前的情形依然很像。

19时许,同一个小区的火灾警情第六次出现,仍然是有人点了杂物堆。

随后,派出所第七次接到报警,滑翔五小区内再次发生无人员伤亡的火灾。

2月20日8时30分许,派出所第八次接到火灾报警,一个啤酒批发部门口起火,损失几千元。现场监控录像拍下了男子涉嫌纵火的整个过程。

2月20日11时许,单世喜在小区内见到了穿着与监控录像相似衣服的男子,随后将其带回派出所询问。

该男子姜某交代,因为之前父亲的“打骂式教育”让他很反感,而且父亲说过“就你这样的,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要进监狱让他看看”。

“打骂式教育”是教育孩子中最迅速、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最经常选择的一种教育方式。“跟你说了多少次,吃饭就好好吃饭,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回家后干嘛,第一件事是玩?作业做完了吗,整天就知道玩玩玩。”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打骂式教育”往往在效果上,也立竿见影。经过一顿打或骂之后,那些在爸妈眼中不按规矩做事的孩子,立马会放下手中的事情,乖乖地去执行父母的指令。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打骂式教育”成为了父母众多方式中的首选。短期有效的方式被长期使用后,最终却得到了他们都意想不到的结果,孩子的报复或是冷漠对待。

02

看《旋风孝子》的时候,总是会为陈乔恩母女捏把汗。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跟你的心贴得有多近就要看你们单独在一起时,冷场的情况下会不会感到尴尬。

当陈乔恩母女坐在沙发上,各看各的书,镜头快进了十倍她们依然保持同一姿势,而且彼此没有任何交流时,所有的观众都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不该是母女间正确的打开方式。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同乘一辆车,也无话可说,陈乔恩的表情严肃得像专车司机。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即使为了节目效果,一起开心地玩闹,那些小细节也暴露了母女间遥远的心理距离。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思思老师印象中的陈乔恩,不是这样的,她饰演的东方不败敢爱敢恨,把原著的男五号演成了女一号,挡不住当时大家对她的喜爱,好评如潮。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而在这个综艺节目的访谈中,提及她的母亲,她却是这样的。

“常常会觉得恐惧,因为我怕我妈随时会打我,因为她常常就是压力很大。”

陈乔恩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甚至曾经被妈妈用枯树枝打到流血,这成为她一直无法释怀的心理阴影。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而在接受采访时,陈乔恩几次慌张地回头,看母亲是否会在场。可见心里的不安一直如影随形。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陈乔恩已经三十多岁了,在谈及小时候的事,依旧不愿回忆,回忆起来还是面色沉重。

爸妈不爱我们吗?不是,每个父母一定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为什么很多孩子越来越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了,距离逐渐拉开。是什么导致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叛逆、隔阂深呢?

“我家孩子什么都不跟我说。”

“我家孩子开始跟我撒谎了。”

“我家孩子老跟我对着干,不听话。”

是因为真实的他们一直没有被接纳。

你是否经常用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去制止孩子的行为?

你是否经常和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我家孩子就是脑子慢,我家孩子做事太拖沓)?

你是否用孩子不能接受的方式企图控制他(偷看日记)?

你是否习惯性地去评价孩子的行为,经常指导他们怎样做会更好?

你是否常常两眼放光的提及另一个孩子?

你是否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

以上行为都是在告诉孩子,爸妈觉得你“不够好”。经常接受这种暗示的孩子要么把自己逼得很累,来满足妈妈的要求,要么逃避放纵,用放弃自己来抗争这种无形的压力。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没有孩子敢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因为,不被允许。

童年的思维不成熟,痛却真实存在。这种痛会伴随孩子直至成年,甚至长达一生。

03

听朋友说过他自己的事,在大多数人选择大学毕业回家工作时,他没回家,选择在外工作。他说,家里很多同学朋友都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总说,在外好好打拼,看看世界有多大。其实他工作的城市离家不远,但他还是选择春节了才回家。

我问过他:不想家吗?

他说:不是很想,从初中开始,自己就开始住宿生活,一直到现在工作。而且回家了也不知道和爸妈说什么,呆着也无聊了,回家也没事。

他从小应该算是乖小孩,学习成绩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都是第一,而唯一一次拿过第二,是四年级的时候,他让班级另一个同学抄了几道题,那个同学拿了第一,而他还为此哭了。

他说,其实他在上学以前,不是这样的。他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喜欢跟着伯父们或者是表哥表姐们出去玩,每次他看到别人出去就想跟着出去。孩子其实都这样,喜欢跟着出去,看能不能蹭点小零食。他父亲开始没说什么,多次了以后,可能觉得影响不好,就告诉他不要再跟别人出去了。

他说那天大伯父骑着摩托车要出去,刚好看到他,就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他问了大伯父去哪?大伯父说去买东西。他一听买东西,意识到跟着去就能吃零食,就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结果回来后,还没下车,就看到他父亲拿着很粗的一根棍子,在大伯家门口等着了,父亲一看到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把他从车上拎下来打。几棍子下来以后,他开始疼得受不了了,边哭边跑,大伯在旁边也是赶忙抱他进怀里,阻止他爸爸打他,但是拦不住。父亲继续疯狂地打,边打边骂:"叫你不要跟别人出去,你就是不听,就是不听,这么喜欢吃啊,家里又不是没有买给你。"

我那天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惹得他发那么大的火,那天挨得打早已忘了疼,那些疤也好了,但那件事却在我心里永远留下来了。

从此,我就只是按照他们说的做,很少跟他们说什么。”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暴力永远是制定规则的最好方式,人都会屈服于暴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只是在孩子们身上使用这种方法手段,只能说父母真的不是很高明。

家长对孩子发怒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某些不愿承认的东西被折射出来,害怕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发展,害怕失去控制。成人有怒气本身没错,喜怒哀乐,众人皆有。但把怒气折射在孩子身上,这种做法真的很不成熟。

而在孩子被打骂后的感受和表现,不知道爸妈们是否注意过。

面对即将而来的打骂,恐慌害怕,安全感丢失。

在被打骂后,会感觉非常羞辱,对大人发怒怨恨,不愿再沟通。

长期的打骂,会让孩子自责,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脚。为了保护自己,还学会了撒谎。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一直陪伴着孩子,直至孩子成年,在孩子未来的工作学习上,也能体现出来。

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孩子报复“打骂式教育”,两天放了8把火!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纠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思思老师:有时候父母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停留在身体上,可能在心灵层面给孩子带来的创伤更深。对于这种“打骂”式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呢?关于给孩子立规矩,在孩子面前树立作为家长的权威,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欢迎你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许,你的建议能够帮到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