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建」忻州老城凌云楼


「忻州古建」忻州老城凌云楼


忻州老城凌云楼,又名明远楼或明月楼。在北城门南近百米,元遗山祠略北处的马路中间曾建有一座当街的砖木结构建筑,因其高高耸立,似登楼可得月有“凌云”之势而得名。楼体横跨路中,状如一截城墙的高台,台基础为“明七暗八”即下埋八层,上露七层石条,中部留有偌大的门洞,行人车马从中通过。高台之上建有三重檐歇山式木构主楼,二层高悬“凌云楼”匾额,每层四角飞檐,明柱周匝,底层明窗棂大隔扇围拢,高台基座高约4米,四边原有精巧的石制护栏,护栏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子,因年久残缺不全,解放初以木栅护栏替代。顶层高脊耸起,中部有尖顶的圆形脊楼,视觉上给人有直上云霄之感,故称“凌云楼”。建筑造型美观,做工精巧,雕琢艺术堪称一绝。登楼入口处在遗山祠大门北侧,沿砖砌的梯阶上了东墙顶,跨过西沿的空中通桥直达高台之上。


「忻州古建」忻州老城凌云楼


凌云楼的修建发始于明代的魏允贞,魏允贞(1542年-1606年),字懋忠,号见泉,明大名府南乐县(今河南南乐)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任许州判官、右通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魏允贞一生刚直不阿,清操绝俗,为民请命,直言敢谏,被海瑞誉为"直言第一"。就任山西巡抚7年里,招抚流民垦荒造田,奖励耕作;罢除苛捐杂税,打击-污吏;辟书院,选贤能;开互市,繁荣经济;修边墙,广积粮,巩固边防,山西得到大治,深的百姓爱戴。因直谏朝廷弊端,深感仕途危艰而辞官还乡,返乡之日山西士民垂泪相送。明神宗朱翊钧加任其兵部右侍郎虚职在家供职,因忧患国事,抑郁而逝。天启年初朝廷追谥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谥号"介肃"。州城第二次维修是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历时两年半。山西巡抚魏允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为修筑城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忻州人为感谢这位好巡抚,州城在凌云楼西立魏公生祠以彰其德,起名“魏中丞祠”,后改义学,同治四年“遗山祠”迁于此。

凌云楼的准确创建年代不详,应为明万历年间与魏中丞祠同期建设,想登凌云楼,先拜魏中丞。凌云楼主要用于官宦、名人绅士中秋赏月和宴请南来北往的宾客(后来宴请移在南门 “燕喜厅”),同时也壮观了忻州老城。据考证,崇祯十七年二月北上路过的闯王李自成曾在凌云楼前看过戏。

解放初期文化部门把底楼作图书馆。门洞两侧的标语“互助合作是大家走向富裕的唯一道路”“我们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时代印记。1954年因阻碍交通而拆除。

据悉,这次忻州老城改造工程,把凌云楼复建列入计划之中,忻州人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古城风貌》.郭仲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