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金庸先生照片

据香港《苹果日报》报道,10月30日下午,金庸于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30日晚,笔者看到了这则新闻,近些年,“金庸去世”谣传多次现身于网络。原以为又是一场网络闹剧,没想到,查老这次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

何为侠?!

约莫十年前,笔者走进了金庸的武侠世界。都说金庸的剑,古龙的酒。但其实年轻人更能懂得的是金庸的肆意江湖。

仗剑走天涯,岂不快哉?又有哪个少年不向往杨过,令狐冲的肆意潇洒?又怎么会不渴望郭靖,乔峰的那一代豪侠?

十年后的今天,那位真正的大侠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突然想起了西毒和北丐平静地死在华山上。相逢一笑泯恩仇,大限到头终归静!金庸先生带着他笔下的恩怨情仇平静离去了。至此,江湖远去!

程英曾对陆无双说过:“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书中“痴儿”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在浙江海宁,祖上是名门望族,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出了很多学识渊博的后人。

与其他淘气的男孩子不同,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父亲怕他读出毛病,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

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父亲急得不行:“怕被别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一身侠骨

笔下能写出豪气万丈的大侠形象,金庸本身的性格特点可想而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尽管成绩优异,金庸先生却有过被学校开除的经历。

1940年,查良镛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因为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训导主任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立马跑到校长那里哭诉:“请立即开除他。”几天后,查良镛被勒令退学了。

然而,被开除的经历还不止这一次。查良镛在四川重庆读大学时期,念的是外交系,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因大胆直言,于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开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灭。多年后,当再次谈及人生中的两次被开除经历,查老给出的回应是:“我并不后悔!”

以“金庸”为名,聚八方风云

命运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脱颖而出,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决定邀请编辑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但他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梁羽生顾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这一试,

就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武侠时代;

这一试,

就让几辈人有了共同的记忆;

从动笔到封笔,

17年间写就的14部武侠部部经典名震江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诚如此言,以金庸为笔名开始创作,他笔下的小说横跨了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从60后到00后,他的经典,把一代代人带进了武侠的世界。

在政治复杂的年代中,他以笔为刀,控诉着自己的不满。他以金庸为名,为正义持续发声,同时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小说中。

《神雕侠侣》中曾出现这样一段话:“ 过儿,我只盼你记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万人敬仰的真正大侠。”

一位能让朋友圈集体刷屏的人,一定具有值得大多数人尊敬之处。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离去的是一代豪侠,留下的是不朽江湖!

——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