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今天道哥和大家继续来欣赏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豆腐匠的哲学》。

没有看到第一部分内容的可以先看看以下链接:

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代表作有《晚春》、《麦秋》、《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等。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小津早期坚持不改编他人的文学作品,所有剧本都是创作,从这点来说,还得给老爷子点赞。即使有一些能够深深感动他的小说,他也绝不将其视为改编电影的理由。

还有人认为小津对默片电影情有独钟,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一直觉得有声电影才是未来,而这一天早已经实现了,甚至电影从2D时代也已经进入到3D时代,如果老爷子能够等到这一变化,必定也能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在他那个年代,秀兰·邓波儿已经享誉全球,这种明星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而小津提醒我们的是,不管观众认可演员的脸蛋、气质还是演技,演员都应该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督促自己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沉浸在“自己很红”的错误观念中。

他有一个观点:明星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演技的高低。如果他今天还健在,估计会被某几个“小鲜肉”气昏,因为这个时代有时候只靠一张脸就能独步江湖,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小津常年观察演员,得出了一个规律:总是孤独自处的人往往能成为好演员,而时常朋友成群,几人结伴的,往往不行。读到这点让我想起了梁朝伟和陈道明,两人都是属于性格内向而喜欢看书的,每到不接戏的时候就回归家庭,远离喧嚣,我想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给我们带来好看的电影吧。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对于明星的培养,他讲了两点:性格与表情。演员不仅要擅长表情的调动,从一笑一颦中感受人物的性格,还要通过流露情感掌控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于人物的整体塑造。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小津也一直关注黑泽明,喜欢他的电影《野狗》,当时他担心黑泽明会为了追求新意而将电影概念化,现在看来这种担心还是多余的,黑泽明仍然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电影类型不但没有局限,反而将一些老故事拍出了新感觉。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小津还特意提到了原节子小姐,夸赞她演技纯熟、人物理解深刻,因此很容易给人知性、素养高的印象。题外话就是小津在电影中给她安排的人物总叫纪子,也由此看出他不喜欢变化的性格。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书中没有提到另一位演员田中绢代,其实田中才是出演他电影最多的女演员,有7次之多,但是没提不代表不重要,否则也不会成为合作最多的演员。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小津参加过战争,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他自己写的日记:《全日记·小津安二郎》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他从1933年到1963年去世所发生的很多故事,几乎涵盖了小津一半人生的经历。

在本书中,小津记载了他从1937年9月奉命入伍至1939年结束,是毒气部队的一员,在当时算是特种兵。对此,他应该非常厌恶,回来后对战争绝口不提。当然也可能见识到了日本军队的暴行后更想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他几乎每日都能目睹战争中战友一个个死去的情景,还曾因感染疟疾而导致暴瘦50斤,可以说战争在他心中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本来他想日后作为电影素材,可是大部分在战争中都遗失了,更没有拍出任何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

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应该在战争结束后再拍,所有暂时就将鲜活的场景存放在自己的身体之中。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他经历的战争是不光彩的,他虽然没有明说,但从日记中还是感受到日本部队的残忍,我相信他对于正义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作为一名日本人,又难以言表。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战后他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夫君去南京》,是与池田忠雄共同创作的剧本,讲述了一群有钱的夫人不管丈夫到处游玩,直到有一天听说有一位夫人的丈夫要当兵,于是大家赶紧回家,却发现丈夫正在呼呼大睡,她们非常生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男人靠不住。

这个剧本根本看不出是名刚刚当兵回来的人写的,因为是一部喜剧,由此看出小津身体里还是有很多的乐观主义!

这时期,他观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并且带给他了很多的经验和感悟,改变了之前不改编小说的态度,虽然这么说,他还是我行我素地拍摄着自己创作的剧本。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他也不赞成导演成为演员,参演作品,认为导演就应该执导好作品,这也就足够了。

小津还有个乐趣:观察蚂蚁。每当看到它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就会感慨人类的幸运,可以糊弄着过日子,没有蚂蚁这种不偷懒、拼命的精神。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他也不求多,每年只拍一部电影。也在不断反思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一部作品动辄几千万日元的投资成本,如果不用心去做,对不起公司和观众的信任,所以他一直关注于“人情味”,反对胡编乱造的电影,尤其反感那些靠着“性感”博眼球的电影。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电影没有固定的文法和格式,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拍,自然会形成属于个人特色的文法,很多副导演都是大学毕业,头脑聪明、条理清晰、记忆出众,却没有拍出好的电影,小津感到非常的惋惜。

当时的观念已经开始转变,很多一线明星都越来越努力,生怕因为不够努力而地位难保,所以工作起来非常拼命,都是清一色的美女,包括有马稻子、久我美子、山本富士子(下面名字顺序排列)。。。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小津提出“电影以余味定输赢”的观点,也就是摆脱杀人、刺激的剧情,而是注重余味,要创作松弛有度的艺术作品,可以说,他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作家。

小津还喜欢很多西方导演,比如威廉·惠勒、约翰·福特等等。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豆腐匠的哲学,听我细细道来

对于《豆腐匠的哲学》,就想谈这么多了,我再想聊聊我对小津的感受,他不是喜欢热闹的作家,所有的作品中都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不管是上班职员还是富家千金,年轻小伙还是老夫老妻,家庭是他永恒的主题,无论喜剧和悲剧,在他的作品中都有老人和孩子,但能拍出这种水准的,在当今都被冠之以大师了。

我推荐大家还是先从《东京物语》开始欣赏,包括《早春》、《茶泡饭之味》、《彼岸花》、《浮草》、《秋刀鱼之味》等等都是可以慢慢品味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