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戰爭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野心?還是為了殺戮?在真實的歷史上可能恰恰相反,發動戰爭或許只是為了活命!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希特勒

希特勒領導的德國納粹政權發動二戰就是因為沒法解決國內的經濟危機。在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國家經濟面臨崩潰的情況下,可能擺在德國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不作為,任由國內經濟的發展,然後德國因為經濟問題導致社會的動亂,進而將整個德意志民族被動的拖進戰亂和痛苦中。

另一條就是主動出擊,整合現有的資源發動戰爭,雖然可能要冒更大的風險,但是相較於坐以待斃總算有了一線生機。假如現在你處於希特勒的位置,國家的方向盤掌握在你的手中你會怎麼選?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當然希特勒的倒行逆施已經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希特勒殘殺600萬猶太人的暴行更是無法被原諒,但是這恰恰證明了一點,戰爭的成因是複雜的,有時候發動戰爭可能也僅僅是因為想活命。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臥龍

早在三國時期中國的戰略家就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諸葛亮五次直接參與蜀漢對曹魏的北伐戰爭,為第六、七次北伐準備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可惜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了。這裡邊有一個疑點,那就是為什麼失敗了這麼多次,諸葛亮還是要堅持北伐呢?這個大智近妖的臥龍先生難道真的看不出這件事不會成功嗎?答案很可能是看得出,但是因為國家的內在矛盾所以必須要發動對外的戰爭。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諸葛亮

蜀漢政權內部最大的矛盾點就是荊州和益州,就像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漢東省京州市的各大幫派一樣,在同屬漢室的情況下,荊州和益州也存在衝突的利益點。劉焉屬漢室,任益州牧一職,此人野心極大,他燒棧道,打壓原本益州地方派,發展自己的勢力,經過他的調整,益州被打造成了劉焉自己的獨立王國。

劉備入西蜀後,無可避免的要直接面對益州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面。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鬥爭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法正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法正和諸葛亮。劉備入蜀後,更加親信原屬益州集團的法正而不是荊州集團的諸葛亮。此二人也是劉備平衡兩大勢力的關鍵性人物。

原本兩大勢力雖然還有間隙,但是經過劉備的調整,兩派還能和平相處,但是這一切都在劉備病逝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劉備這個掌握蜀漢政權最高權力的人一死,那麼益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利益衝突愈發尖銳了起來,老大一死哪個集團掌權成為了蜀漢政權最關鍵的問題。但是城府極深的劉備也早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就立李嚴和諸葛亮同為輔政,兩派平分蜀漢政權。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李嚴

後來雖然經過鬥爭諸葛亮滅了李嚴,但是李嚴為代表的益州集團沒法滅除,所以諸葛亮為了吸引各方的注意力避免內鬥,也為了合法掌控蜀漢政權的至高領導權,他只能選擇不斷的北伐,也只有在共同的敵人面前益州集團和荊州集團才能保持暫時的團結,從而保證蜀漢政權不會因為近在眼前的內鬥而滅亡。

打不贏也硬要打!諸葛亮北伐可能不僅為了伐魏,更為防自己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不再見,舊時王族弄舞。人生如夢,百年皆是人間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