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 岳飞在这里怒发冲冠

宋词故事 岳飞在这里怒发冲冠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名作,几乎人人知晓。但是,多少年来,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写作时间、写作地点、词中涉及的地名一直存有争论。

建炎三年(1129)秋,金兀术南侵,时任建康(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这一时期,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安徽省)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南京)设伏,大破金兀术,将南京收复,金军被迫北撤。不久,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自此,他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威震大江南北。

宋词故事 岳飞在这里怒发冲冠

黄鹤楼

后来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紧接着,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收编了起义军中的五六万人,更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1136),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湖北武昌)。

一般认为,就在这一时期,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宋词故事 岳飞在这里怒发冲冠

黄鹤楼公园里的岳飞塑像

岳飞曾在黄鹤楼下的武昌镇守达七年之久,他三次北伐抗击金军,都以这里作为基地。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

他曾登上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了另一首《满江红》感怀词,即《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上阙为:“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现在的黄鹤楼公园内有岳飞亭,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高有八米的岳飞铜雕,只见他甲胄未卸,战袍临风,扶鞍勒马,眼神忧愤,身旁的战马仿佛在嘶啸。

游客来到这里,都喜欢在塑像前留影。

宋词故事 岳飞在这里怒发冲冠

黄鹤楼公园里的岳飞亭

尽管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写作时间、写作地点等有众多观点,但有一点,岳飞当年曾在这里屯兵抗金是不争的事实。

登上岳飞曾经登过的黄鹤楼,像岳飞一样“遥望中原”,现在是一片繁荣景象。不过,遥想岳飞的千古奇冤,却真的禁不住要“怒发冲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