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9月26日,海底撈如期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開盤價18.8港元/股,股價最高漲至19.64港元/股,市值曾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最終報收於17.82港元/股。

1994年,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和他的小夥伴們,四個人合夥在四川省簡陽市創辦了一家名為“海底撈火鍋城”的火鍋店,那時火鍋店裡只有四張桌子。

經過24年的發展,張勇夫婦因海底撈的上市,其身價也倍增。中間經過幾次股權變更,張勇夫婦(已入籍新加坡)目前持有公司股份62.7%。以17.8港元的價格計算,海底撈成功上市,張勇夫婦的總身價接近600億元。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海底撈有多賺錢?

早在今年五月,一直閉口不談上市的海底撈就宣佈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各類數據還特別華麗:

2017年營收總額106.37億,利潤11.94億,三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0.5%。

年客流量達到1億人次,員工平均薪酬約6萬元。平均每位顧客在海底撈消費94.6元,88.2%都是回頭客,6成顧客每月去一次。


海底撈的招股書告訴我們它的賺錢能力:

(1)你的每100元消費,海底撈的股東賺走大概14元(這個沒扣利息和所得稅),食材成本大概40元左右,員工薪酬分攤大概29元左右,房租及裝修折舊、水電分攤大概12元左右,行政、差旅、管理分攤大概5元左右;

(2)海底撈平均一家店一天要接待1400名客戶,這些客戶帶來的收入流水在10-13萬元之間(人均消費70-100元),一個店一年收入4000萬元左右;

(3)如果按照14.5%的息稅前淨利率計算,那麼海底撈平均一家店一年利潤600萬左右

(4)截止2017年底,海底撈擁有273家店,這些店的營收加總在一起是110個億,利潤加總在一起是16個億(沒扣利息和所得稅);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海底撈成功因為服務好?

申銀萬國在8月底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海底撈成功因為服務好是典型的倖存者偏誤,背後核心是集團強大的全產業鏈佈局與開放生態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及施永宏控股7家公司間接控制8家有代表性的產業上下游公司,完成了對火鍋全產業鏈7大環節的佈局。

包括其:調味品、食材、供應鏈、技術等等,加之海底撈的特色服務以及火鍋在餐飲領域中的優勢,光火鍋相關產業鏈上的拓展延伸一年就能給海底撈帶來不小的收益。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張勇:一個技校生的逆襲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創辦海底撈的張勇,僅僅是技校畢業。成功後,他登上了北大的講臺。

1988年,18歲的張勇技校畢業後,進入四川拖拉機廠。

靠雙手改變命運”,是張勇常說的話之一。

這位出生在四川簡陽的70後,兒時最深刻的記憶就是貧窮。初中畢業後,他在父母的要求下,進了簡陽一所包分配的技工學校學電焊。這件事讓張勇感覺很不爽,時至今日,他仍然以初中畢業,來介紹自己。

18歲,張勇技校畢業,分配到了他父親當廚師的國營四川拖拉機廠。但在他眼裡,父親辛苦了一輩子,也沒能改變貧窮的命運,工廠顯然不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

1994年,經歷了幾次“走捷徑”失敗後,張勇決定正正規規開家火鍋店,就在他為取名而煩惱時,一旁打麻將的老婆,正好和了把“海底撈”,於是一傢俱有傳奇色彩的火鍋店誕生了……

94年,第一家“海底撈火鍋”正式開業。如今,他管理2萬多員工,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十億。


海底撈上市,張勇身價600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逆天服務的背後,是海底撈真正厲害的哲學:把員工當人。以致於小米也曾把海底撈當做學習對象。在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寫的小米的內部手冊《參與感》中,提到一句話:團隊第一,產品第二。海底撈是傳統企業裡把“團隊第一,產品第二”做到極致的公司。

“授權”是海底撈企業文化的一大核心。

在海底撈,副總、財務總監和大區經理有100萬元以下開支的簽字權,大宗採購部長、工程部長和小區經理有30萬元的審批權,店長則有3萬元以下的簽字權。而對於海底撈的一線員工來說,他們也同樣有著比同行大得多的權力,那就是免單權,他們只要認為有必要,就可以給顧客免費送一些菜,甚至有權免掉一餐的費用。

對此,張勇是這樣解釋的,“如果親姐妹代你去買菜,你還會派人跟著監督嗎?當然不會”。把解決問題的權力交給一線員工,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快速地消除顧客的不滿意

2、待遇

待遇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雷軍為了學習海底撈,在機場買了本書《海底撈你學不會》,他覺得自己學會了,為了驗證一下,專門到海底撈去吃飯。

有一次吃飯雷軍就問那個服務員,你整天那麼樂為什麼?你不就做個服務員嗎,結果給人教訓了一頓。人家說我40幾歲的下崗女工找不到工作,海底撈一個月給我四千多工資,我睡覺做夢都會笑醒。

有篇報道寫海底撈,說很多海底撈的員工見到張勇,激動時會拉著他的手直哭,在員工看來,是張勇給了他們高於同行的工資,還有生活的尊嚴,這種尊嚴不光是在同行面前有面子,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歷不高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工作的員工,通過工作最終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立住了腳,而且,有人還買了房。

這裡又有一個段子:

海底撈剛進北京的時候,租第一個店面就被騙了。整整300萬,是張勇賬上所有的現金。對方背景強勁,這筆錢完全追不回來。

張勇說,當時負責的主管經理急得好幾天吃不下飯,張勇都不敢給他打電話。後來聽說這群人要找黑社會解決騙子,他才給主管經理打了電話。

他說,你們就值300萬?乾點正經事吧。(大體是自己不要犯法去幫公司追錢的意思)

他說,他心疼,但是他不怨員工,將心比心,是他自己去辦也會受騙。

張勇有一次被問到,有今天的成功,是因為什麼?

張勇答,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善良吧。

3、承諾

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張勇解釋:因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他說,如果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海底撈至今十幾年的歷史,店長以上幹部上百,從海底撈拿走嫁妝的,只有三個人。

這種承諾,如何不讓員工有忠誠度?

(資料來源:Wind資訊、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基金報、每日經濟新聞、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