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數字新基建的機遇來了,要抓住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銀玲

和所有中國企業一樣,阿里巴巴也在2020 年開始之際遭遇了 “新冠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

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看來,疫情會對阿里巴巴,乃至中國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而對於企業來說,又能不能在危機中,找到新機遇?

在阿里巴巴集團2019 年 12 月季度業績發佈電話會上,張勇表示,新冠疫情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並且可能會影響到世界經濟。“這一疫情近期將會對阿里巴巴的各項業務發展產生挑戰,但我們同時也看到變化所產生的機遇。”

隨後,3月20日,《人民日報》第5版刊發張勇的署名文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創新發展空間》,呼籲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

以下為記者整合的,張勇對於疫情的思考。

阿里巴巴用數字經濟抗“疫”

我從三個方面來講一下抗擊新冠疫情的相關情況:第一阿里巴巴在疫情發生以後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與義務; 第二,我們對中小商家的扶持計劃;以及,第三,我們看到疫情給阿里巴巴各項業務帶來的潛在挑戰和新的機會。

先說一下我們在社會方面的行動。疫情發生以後,阿里巴巴一方面通過靈活的工作政策和利用我們的先進技術所支持的遠程協作辦公,全力以赴保護員工的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發揮阿里巴巴數字經濟生態的商業力量和技術力量,積極參與對疫區的物資援助和生活保障,盡好阿里巴巴的社會責任:

首先,在疫情發生初期,阿里巴巴就開始全球採購醫療物資。截至目前,超過 4,000 萬件、總價值人民幣 4.68 億元的醫療物資已經或者正在送往武漢和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地區。菜鳥聯合全球物流業開通馳援武漢的物流 “綠色通道”,目前幫助向武漢和其他受疫情影響地區運送了 2,600 萬件醫療物資。

其次,我們在保障疫區日常生活需求方面也做出了努力。盒馬鮮生新零售業態線上線下聯動,承諾“不打烊、 不漲價、不斷貨”,確保食品、生活必需品供銷暢通,特別是位於武漢的 18 家門店堅持照常營業,成為當地居民主要生活物資供應渠道之一。盒馬鮮生、餓了麼和品牌餐飲企業一起,依託末端配送能力,每天免費為武 漢當地醫院、救援醫療隊等提供一日三餐和生活物資。

阿里巴巴還發揮強大的技術力量抗擊疫情。達摩院免費為政府及防疫機構提供疫情防控的人工智能(AI)呼叫 平臺,高效率完成重點目標人群(可能與確診病人密切接觸者)的日常健康記錄。釘釘發佈企業員工健康打卡 的數字化產品, 幫助各企業對其員工進行及時健康監測。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1.5 億人次在釘釘上健康打卡“報 平安”。

我們也為中小企業推出了一系列扶助措施。比如降低阿里巴巴平臺上的業務經營成本; 利息減免等金融支持措施;為配送人員提供補貼,提升物流效率等等。

我們將幫助我們的商家一起共渡難關。阿里巴巴努力踐行我們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逆境總是孕育著新的歷史機遇,要抓住數字新基建新機遇

17 年前,電子商務在“非典”疫情(即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簡稱 SARS)以後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我們相信,逆境總是孕育著新的歷史機遇。這次我們也看到,在疫情面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通過數字化方式來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我們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充滿信心,並且時刻準備著為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長期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一要求,為“新基建”按下快進鍵,彰顯著以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賦予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機遇紅利。

戰疫期間,助力線上交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雲服務無處不在;從流動人員健康監測,到疫情態勢研判,大數據應用身手不凡;廣泛應用機器人配送、無接觸方艙CT、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檢儀,人工智能嶄露頭角……數字技術的普及運用,人們愈發感受到託舉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實際上,當我們從工業經濟邁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內涵也隨之革新。過去,大量經濟活動建立在以鐵路、公路、機場等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上。如今,5G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基礎、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人工智能等運算基礎,成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新基建”進度,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與產業化應用協調推進,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屬性,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因而,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化水平,既是國家通過投資促發展,也是企業面向未來謀佈局。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基建將為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消費驅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比如,我們調研發現,96%的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在100萬元以下,扶一把就能活。推進數字基建,不僅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利用數字工具提高市場響應能力,而且有助於金融機構快速分析和評價授信企業、及時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如,越來越多的人在疫情期間習慣了線上消費,促使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線上尋找新機遇。推進數字基建,可讓數字化進一步深入各類消費場景。對高校畢業生來說,也將在數字基建中獲得並創造就業新機會。只有夯實數字化基礎,完善智能化發展生態,企業才能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助力我國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數字基建的賦能,還將成為各地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如何提升政府效能,推動政策精準落地,背後是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考驗。作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積極探索,杭州不久前上線“親清在線”數字平臺,一週內為11.4萬家企業、37.1萬員工兌付政策補貼3.36億元,而按照傳統線下方式,則需要企業提供更多證明,週期更長。疫情期間,浙江首創的健康碼推廣全國,其深層意義在於,如果進一步普及健康碼的應用,與更多現實場景融合,將叩開城市數字化治理的大門。可以說,推進數字基建,拓展應用服務,有助於政府把公共服務高效地“精準滴灌”至企業和群眾手中。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依然是世界上互聯網最活躍、迭代最快的市場。我們期待和更多企業一起,共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託舉的廣闊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