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否認把佣金率升到 26%,但服務類平臺的佣金率其實都挺高

饿了么否认把佣金率升到 26%,但服务类平台的佣金率其实都挺高

先壟斷市場,然後提價,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的故事。幾乎壟斷了餐飲外賣市場的美團、餓了麼現在就走到了提價的階段。

近期有媒體報道,餓了麼、美團都開始提高外賣商家抽成比例,其中餓了麼佣金率 26%,美團 22%。隨後餓了麼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否認了 26%的平臺佣金率。

但外賣佣金率從 10-15%提高到 20-30%可能是不能避免的。

電商平臺的價值在於其彙集商家和消費者的能力,這是平臺能夠產生流量的根本。而這種聚集力,則很大程度上通過平臺的交易量體現。

消費者的增加帶來平臺流量的增加,吸引更多的商戶入駐。隨著商戶的增加,產品品類更加豐富全面,又能進一步彙集消費者,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隨著交易雙方規模的擴大,達成的交易量也會提升。此時平臺就可以基於銷售額從商家獲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交易規模越大,變現的可能性也越大。

所以,通常以“收入/交易額”的比例來衡量電商的變現能力。而不同類型電商的變現能力是不一樣的。

僅以 2017 年財報來看,淘寶的變現率為 2%左右、天貓 5%左右,拼多多變現率為 2.1%,京東因為有自營和快遞業務,變現率達到 25.2%。而攜程約 8%,滴滴根據媒體報道變現率為16%,美團為 9.5%。

可以看出來,賣服務的平臺比賣商品的平臺有更高的變現率。這是因為,實物型電商,賣的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像京東賣 3C,蘇寧賣家電,比美團送外賣服務的標準化程度高。同時,大量實物生產商和銷售商匯聚在平臺上,使得價格更透明,這又進一步壓低了商家的盈利空間,從而減少了平臺從商家身上收取佣金的空間。

相反,生活服務領域的產品大多不標準,這使得平臺可以從服務中獲得更高的變現空間。

就以美團為例,其餐飲外賣、預訂酒店等業務主要的變現模式就是按照交易金額抽取佣金,以及賣廣告。此外還有少量的系統服務費、外賣配送費。

2015、2016、2017 年,美團整體收入為40 億、130 億、339 億,佣金分別為36 億、102 億、280 億,佔總收入的比例在 80%左右。變現率則從 2015 年的 3%,增長到 2017 年的 9.5%,2018 年 1-4 月進一步提升到 12.3%。

很明顯,美團依靠吃這種高頻海量的服務逐漸成為超級流量入口,而平臺上的服務類供應商的規模通常較小,如此一來,美團對應中小餐飲店的議價能力肯定是佔優勢的。對於很多依賴平臺的小作坊來說,增加訂單所帶來的租金和人員成本增加非常小,在 10-15%抽傭率下毛利率一般有 30-45%,針對這一類小餐飲提供商,美團、餓了麼的理論抽傭率上限制可以與毛利率相等。

只不過,由於外賣平臺的同質化比較高,份額爭奪主要靠價格優勢,美團、餓了麼雙寡頭應該短期內還不會大幅度提升抽傭率,但小商家面對它們其實已經沒議價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