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行為經濟學做出正確決策

一直以來,傳統經濟學的研究前提是,假設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理性經濟人,而行為經濟學專注於研究“人類在經濟行為中如何犯傻”。在傳統的經濟學看來,可能有很多經濟決策是缺乏所謂理性的,但是缺乏理性並不意味著我們所有做的決策都是隨機的,是不可預測的。行為經濟學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是,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不完全只是傳統經濟因素的影響,還包括有心理學等方面的因素。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塞勒的理論與金融領域的一句俗話“多數人都是錯的”不謀而合。大多數投資者都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或者跟風行為,而機構投資者或者精明的操盤手會通過分析市場情緒、交易數據來組成模型,依據模型來判斷投資者行為是否已經過激,然後實現反向套利。

在理查德·塞勒所著的《“錯誤”的行為》一書,主要分析了經濟中的反常現象。反常現象是指與主流經濟學的分析和預測不一致的現象,但在現實經濟中普遍存在。這些現象包括從對這些反常現象的分析中,塞勒運用博弈論、金融學、勞動經濟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知識,在消費者選擇、自我控制、儲蓄行為和金融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構成了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回顧塞勒的職業生涯,可以發現他的研究始終圍繞著一個激進的觀點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即擁有可預測行為且容易犯錯的個體。在本書中,塞勒講述了他將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帶回現實的艱難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勝,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經濟學的看法。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行為可能並不理性,甚至在傳統經濟學家看來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這種“錯誤”的行為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曾經,傳統經濟學家們並不屑於研究人們的錯誤判斷及其對市場的影響,他們認為這無足輕重。不過,如今這些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卻幫助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了更好的決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塞勒把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假思索的直覺,即“直覺思維繫統”或“自動系統”;另一種是比較認真的思考,即“理性思維繫統”或“省思系統”。主流經濟學假設人們用的是理性思維繫統,但現實中人們運用更多的則是直覺思維繫統,這種思維方式會引出錯誤的選擇。這就需要設計一種方式,讓直覺思維少犯錯誤。塞勒在本書中以獨一無二的方式探索了人類深層次的弱點。當經濟學遇到心理學,碰撞出的火花將對個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產生深遠和富有啟發性的影響。

“如果有人問我最希望看到哪個經濟學領域採用現實的行為學方法,那麼我的回答是宏觀經濟學,因為目前該領域受到的行為學的影響最小。”塞勒認為,貨幣和財政政策等宏觀問題,對任何國家的福祉都極為重要,而瞭解普通人的行為對明智選擇這些政策十分關鍵。

在當前世界各國宏觀經濟學政策制定過程中,如何制定減稅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顯得十分重要。而在制定政策過程中,行為經濟學的作用可能被低估。在制定減稅政策的過程中有很多重要的行為細節,這些細節在任何理性模型中都會被視為看似無關的因素。塞勒指出,有一個看似無關的細節值得政策制定者考慮,那就是減稅是一次性的還是在一年當中分為幾次。而沒有消費者行為的循證模型,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通過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可以發現,如果政策目的是刺激消費,則可以一年分幾次減稅。一次性減稅節省下來的稅款更可能被人們存到銀行或用於償還債務。

在行為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塞勒表示很多次都會向經濟學領域的重要人物提出,理性模型是不符合事實的。他認為如果所有經濟學家很開明,即使理性模型指出某些變量屬於看似無關的因素,他們仍然願意在自己的研究中融入這些重要變量,那麼行為經濟學這一領域將會消失。那時,所有的經濟學領域的研究都會根據所需儘可能地進行行為分析。

一個值得關注的客觀事實是,到目前為止,研究宏觀經濟學的行為經濟學家隊伍沒有發展壯大,塞勒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一領域缺少行為金融學取得成功的兩個關鍵因素:首先,其理論所做出的預測並不容易被證明是錯誤的;其次,數據也相對稀少。也就是說,金融領域存在的這種確鑿的實證證據,在宏觀經濟學領域中不容易找到。雖然塞勒在本書中對經濟學家提出了一些批評,但他對經濟學的未來還是十分樂觀的。近些年來,很多並不認為自己是“行為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都寫出了最好的行為經濟學論文。

對於塞勒所研究的成果,有學者認為,在瞭解學習塞勒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過程中,有幾點值得特別注意。一是行為經濟學並不是對主流經濟學的否定,而是對它的發展。它用的許多概念和分析方法仍來源於主流經濟學,不瞭解主流經濟學也學不好行為經濟學。塞勒也認為,就整個經濟學而言,還沒有什麼可以取代主流經濟學。二是行為經濟學前途無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行為經濟學,它目前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微觀領域,但塞勒預見它會進入宏觀領域,還會有更豐富的成果。三是塞勒研究的行為經濟學,都以美國為背景,分析的中心是美國人的行為。它得出的結論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但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中國人的行為有自己的特色,心理也不同於美國人,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制度與美國有很大區別。因此,如何運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分析中國人的行為,設計出適合中國的助推方法,仍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