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镇童年,一个老青岛的记忆之三

卖凉粉的老人

西镇真的就像一个小镇,镇上的人们似乎相互都认识,镇上的生活也格外的安逸。

因为铁路的阻隔,西镇和外面的世界交通上并不十分通畅,所以西镇人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台西和台东一样,原来单独是一个区,老市南人很看不上西镇人,因为在他们看来台西区原来都是穷人聚居的地方。但是西镇人却有着西镇人特有的傲气,一样看不上市南人的那种做作,矫情。

说到西镇,很多人都会想起电车站的电烤肉串和臭豆腐。但是在我的童年中,印象最深的却是凉粉。记忆中,大概三四岁的时候对西镇的凉粉就有印象,印象来自那个推着一辆手推车穿街过巷的老人。还在北京路住的时候和西镇只隔着一座天桥,每天下午老人宏亮的吆喝声:“卖凉粉那!”由远而近传来,自东向西缓缓而来。老人大概已经七十岁左右的年纪,背已经驼了,佝偻着身子推着小车走的很慢。

等搬去了团岛,再也听不到老人的叫卖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老人住在郓城南路那边,所以每天叫卖的路线是从贵州路往东,再从火车站折回,团岛自然也就听不到了。不过,台西三路的市场上有一个卖凉粉的摊位,生意却一样的好。最初是一位老奶奶,后来换成了大姐姐。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家人,但是凉粉的口感却是很相近的,也一直是童年记忆中最好的美味。

青岛的凉粉和内地不同,使用海菜做的,似乎是叫石花菜,因此要比一般的绿豆凉粉更清凉更爽口,还带着一分大海的气息,重要的是总感觉入口即化,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含一大口在嘴里,靠舌头打碎慢慢咽下的感觉。那会冰糕的价格是三分到五分钱,七分钱的后来才有,一碗凉粉只要二分钱,放学回家路上偶尔会用姥姥偷偷给的零花钱买上一碗解解馋。

老人什么时候从生活中消失不得而知,但是西镇的海菜凉粉的味道似乎也随着老人的逝去消散了,长大后似乎再也没有吃到过那样的美味,即便偶尔也会吃海菜的凉粉,但却总有一种工业化生产后的那种石油的味道。

放在今天,也许老人的技艺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吧,只可惜在那个年代,走街串巷的老人一定还带这个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