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雞蛋上行走的崇禎,機會大過挑戰

三個雞蛋上行走的崇禎,機會大過挑戰

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也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個年號,他的結束,標誌著漢族大統一王朝進入歷史長河。

君非亡國之君,臣為亡國之臣。這句話,是對崇禎皇帝最廣泛的描述。昏君也好,明君也罷,做為亡國之君,而未背亡國之罪,實屬難得,也算是歷史長河裡,難得一見的風景。這裡,我也做一回,後世諸葛亮,為崇禎的亡國之罪變相洗冤。

崇禎末年,皇帝本人實際上是在三個雞蛋上行走。哪三個雞蛋?文官集團、女真、農民起義軍。三個雞蛋中,有兩個是自己下的蛋,來自內部,只有一個是外來的,也是最有威脅的,太滑太高太細,不好控制。寫到這裡,我到是想到了蔣介石圍打內戰時說的那句話,攘外必先安內。也許,他是從明朝亡國經驗所總結的吧。

文官集團,歷來都存在的特有集團。作為一個國家政治水平的象徵,也是整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現。所以說,文官集團,它本身就是統一集權國家的象徵,無可厚非。知識分子管理的國家往往勝過文盲。崇禎皇帝的悲哀,就在於,他那個時期的文官集團,從憂國憂民,真才實學退化成了自私自利,空談誤國的虛偽集團。而發生這種退變的根本原因,來自皇帝的放縱與無能。

不巧的是,崇禎皇帝剛好是兩者的結合。面對無能的文官集團,不是想辦法通過大換血的方式來革新換面,而是選擇了任性盲目換舊人,以及重新扶持宦官集團來對抗,可悲可哀。好比是雞蛋自身內部由於腐蝕已經變壞,如果通過刮骨療傷與壯士斷腕的方式,就可以保證雞蛋內部健康如常。結果,崇禎皇帝用攪拌內部和撞擊外部的兩大損招,造成了文官集團更加腐化敗壞,外部也產生裂紋,與皇帝離心離德。最後,推動文官集團成了亡國之臣。

女真,皇帝腳下面最不老實的一個雞蛋。調皮搗蛋,還不服管教。崇禎皇帝走的最艱難的一個,也是成為最後贏家的一個冠軍雞蛋。其實,作為最鬧騰的一個雞蛋,無非是太被邊緣化,極力想擴大生存空間。滿打滿算,頂峰時期的女真精銳也就十幾萬。面對明朝全國百萬的士兵,可謂是少之又少。崇禎皇帝,不知道放長線釣大魚的原理。作為一個新型的政權割據,擴地盤,發展一定是國策。但是,往哪發展,如何發展,受強權政治的影響很關鍵。看看當時女真發展的地理位置,處於蒙古、朝鮮、明朝三方的包圍之下,而這三方,明朝是很有優勢的。朝鮮一直是明朝的小弟,忠誠無二。蒙古到是明朝死敵,但也是女真的死敵。

作為主導大國,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是明朝單獨對抗呢?作為崇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文官集團們更是沒有。造成蒙古、朝鮮默默地作為女真幫兇,作壁上觀。如果崇禎皇帝有戰略高度,即使不能組成三軍同盟滅了女真,也最基本的能維持地區實力平衡。結果,女真獨大,三方皆成敗將。

農民起義軍,兩大勢力,北方的李自成,西南的張獻忠。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明朝末年,收成減少,農民迫於生機,加之賦稅太重,紛紛揭竿起義。兩大起義軍數十萬、明朝軍隊數十萬,百萬之眾的糧草怎麼解決了?不是說,明朝財政拮据嗎?不是說,民間無糧嗎?那這百萬之眾的十幾年戰爭,打的不是糧草?答案是,明朝有錢,政府有錢有糧,民間也有錢有糧,唯一沒有的只是底層農民。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農民?為什麼不能減輕農民負擔?為什麼不能多方位安撫?答案是,上中層階層不需,不許動他們的蛋糕,而領導階層,成為幫兇。騎馬還要殺馬,最終被馬推翻。

三個雞蛋上行走,本身不難,難就難在,如何依靠自己形成另一個雞蛋(自己的能力),形成四個軲轆跑步。可惜,崇禎沒有。

“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