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因為我心理學的專業背景,很多人都會主動找到我做心理諮詢。最多的,還是情感問題。

“聽說你都有心理諮詢師證,能幫我諮詢下嗎?我最近遇到了情感問題。”和往常收到的諮詢請求一樣,高中男同學小A微信發來這樣一段開場白。

在不瞭解的情況下,我一般是不會隨意給意見的。心理諮詢師首先要做的肯定是通過適當的提問,收集真實信息。

在前後和小A持續聊了30分鐘後,我大致理清了這段感情的脈絡。

簡單點說,就是小A喜歡上了小魚,追求了6個月,未果。原因有二,一方面小魚對小A沒感覺,這屬於感性層面;一方面小魚認為雙方在價值觀和性格各個方面並不合適,這屬於理性層面。

當一個女生無論是感性和理性都對你無感的時候,追到手的機會很渺茫。生活中大部分的感情,要不就是那種感性主導,因為小鹿亂撞、一見傾心而不管不顧地不一起,三觀合不合都是以後的事;要不就是理性主導,通過多方因素考量而在一起。現實上,兩者會有交合。

可惜的是,小魚對小A兩者都沒有。

而問題的關鍵,是小A的一句話:“我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那麼愛她,但就是分開後覺得特別難受。”

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這樣一段明知不夠深的感情裡不能自拔,明明不合適,就是不捨得離開。

要解釋這種非理性的困擾,其實可以搬來2017年諾貝爾經濟血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的行為經濟學理論。

(1)糾結於沉默成本

有一對戀人已經談了六年,三觀等諸多方面不在一個頻道,興趣愛好也差別很大。繼續談下去很大可能是誤人誤己,耽誤彼此的幸福。可是,兩個人都覺得,如果就這樣分手了,之前談了那麼多年,豈不都是白費了。於是,兩個人就一直這樣耗下去,錯過了身邊更合適的人。

以旁觀者來看,你可能會覺得這非常不理性。但人就是這樣,當局者迷,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常常掉入陷阱呢?

你和伴侶去看電影,誰知電影一沒邏輯,二沒演技,典型的爛片。你看到周圍個別人已經溜走,可你還是跟伴侶說:“票都買了就看完吧,不然就可惜了。”於是兩個人硬憋著待了兩個多小時直到電影結束才離開。

這些都是過度糾結自己的付出,也就是糾結於沉沒成本——情侶糾結於付出的感情,女人糾結於付出的金錢。

回到小A的故事,因為小A付出了六個月的真情和努力,所以他本能會覺得如果現在放棄,那之前所有的付出就都白費了,所以寧願堅持付出,去追求一段不太可能的感情。

所以與其說他對小魚的不捨,不如說他對“過去的付出”不捨。

懂點行為心理學會更加明白自己,看到現象背後的真相,雖然它並不那麼好看。

多調動理性思考,學會忽視已經投入的成本,要知道過去投入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和你對未來的預估。

(2)稟賦效應

理查德•塞勒教授說:“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這就是稟賦效應。

生活中的案例隨處可見。比如你剛從二手車市場買了二手車,喊價10萬元,但你覺得最高就值9萬元,經過多次交涉後,你最終以9萬元買回了那輛車。沒過多久,你得到一筆意外之財,想賣掉那輛二手車再買一輛新車。

正好你的同事看上了這輛車,想以9萬元買過去。這時你會爽快地賣出去嗎?畢竟你沒有任何虧損。不,這時你會覺得這輛車最低也要10萬了,你堅定它就值這個價。

就是因為這輛車你使用過,它的價值就憑空上漲了。

這就是稟賦效應在起作用,成語“敝帚自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為什麼你買回來的東西會越看越順眼,當它要賣給別人的時候,也會更加捨不得。

再回到小A的故事,因為小魚與她擁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也會時常想象與她在一起之後的場景,所以產生一種“稟賦效應”,回想起過去那些情感記憶,在將要徹底失去小魚的時候,會特別地不捨。


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讀到這,你會發現行為心理學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且能夠指引我們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那什麼是行為心理學呢?簡單點說,行為心理學=心理學+經濟學。

傳統經濟學認為的人都是理性的——我們會對所有選擇做出計算和平衡,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即使行為錯誤,也會即使通過經驗學習和修正。

而行為經濟學從人的心理因素入手,認為人都是非理性的,而且這些非理性行為存在一定的規律,並且可預測。

當然也正因為它具有規律性和可預測性,我們才有學習它的必要。選擇大於努力,行為經濟學能提高我們的決策能力,真正化知識為力量/財富/幸福。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只會一直把錢存進銀行,然後眼睜睜看著它貶值,你就必須深諳投資決策,而不能被自己的本能思維所誤導,必須要懂點行為經濟學。

其實不光是投資,大到選專業、選對象、選項目,小到買車、買房、買擺件,只要是需要做決策的地方,都需要用到行為經濟學。它實質是一門實用學。


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最後為大家推薦幾本行為經濟學的經典書籍。


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這三本是對行為心理學特別有研究的一位教授分享給我的,說是一般人只要精讀了這三本,就更容易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1、《“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巔峰之作,也是理查德·塞勒的學術自傳。在這書中,塞勒完整呈現了自己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思考和理論貢獻,逐漸引導讀者學習如何在日漸複雜的社會中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同時作者在書中講述了自己如何走上行為經濟學的研究道路,以及行為經濟學如何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過程。“讀懂這本書,也就讀懂了行為經濟學。”

2、《助推》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枕邊書,一本可讀性極強的經濟學讀物,行為心理學理查德·塞勒的另一部鉅作,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選擇,才能獲得健康、財富和幸福。

人都會有很多偏見和非理性的狀態,而“助推”就是輕輕地推,在我們有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時,在我們的“腦門”上輕推一下,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

3、《思考,快與慢》

本書作者是另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一經上市,便橫掃全球暢銷書英雄榜,是《紐約時報》和《經濟學人》的年度十佳圖書榜。

有意思是,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學家,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我們的大腦有多容易上當。這本書是社會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堪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相媲美。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小白,如果你一年只讀一本書,那就讀這本。

讓人們相信謊言的可靠方法就是不斷重複,因為人們很難區分耳熟的話和真話。獨裁者和商人都瞭解這一點。——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除了以上三本,另外一套《怪誕行為學》共三本,同樣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集大成著作。舉了很多實例,說明人會因為情緒、社會規範、同伴等原因,做出非理性行為,從而付出慘痛代價。


諾獎得主塞勒:這6本行為經濟學,你真的要看!



如果大家有喜歡的作者、喜歡的書籍,隨意在評論區留言。

作者, 五月笙: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專業書評人,有書、新世相等平臺簽約作者。

我會持續在這裡分享「獨特思考」、「讀書方法」、「高效工具」

關注我,用心解讀好書,用閱讀賦能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